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综合组

(2022-06-15 09:49:50)
分类: 项目管理
一、活动流程

2022526,综合组每位成员汇聚在四楼玻璃房,展开研讨。

讨论的问题

首先是对吴素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意见。周心心老师作为主评人,虽然我们各自不同专业,我们也在这里收获多多。

其次是就是将要开课的公开课的陈翼老师和周钇含老师。他们各自的阐述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组里大家也给出了很好地意见。

二、活动照片
第二次校本研训: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单元小节复习课教学及作业设计2——综合组
三、活动材料

评课稿一(周心心)

评课稿

开课教师和主题:吴素珍,《激发生命的能量》

开课时间和班级:2022324日(周四)上午第三节,高一(18)班

评课人:周心心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和教育学反思的原点。生命教育即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近年来,学生自杀、自残、等事件频频发生,“情感冷淡”与“心理脆弱”更是成了部分学生的代名词。授课教师基于时代背景,设计一节关于生命教育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在课堂上用“起、承、转、合”体现着心理课的设计之妙。

首先,通过感受脉搏以及“探寻生命源”,使学生运用真实的感知觉去感受生命并了解生命体从孕育到成长是一个神奇而又复杂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体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自然的恩惠下、在社会和家庭的关系中成长起来的,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要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命。其次在“命运呼叫转移”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在同一种命运遭遇下,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不一样的生活价值。如,学生在分享时,有生言,可能会“躺平”;亦有生言“会充实过好每一天”,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后续视频的体验。视频播放和屠呦呦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就展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勇于激发生命的能量。96岁的杨绛先生,在《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说道:“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是不虚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一辈子有多长?然而,人是有“价值感”、有“意义感”的生命存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应该不是我们可以活多久?而是我们活着的时候,能展现出多少的价值,能有多少的意义。最后一环节“思考我的生命价值——我的生命清单”,能系统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除了“长度”,还要有“宽度”和“高度”,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自我建设,树立健康向上的生命观、人生观,提高面对人生挫折的抵抗力。

生命价值及生命意义的探索追寻,是生命教育中的核心所在。40分钟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重新唤起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探索能力,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让生命充满意义。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要不断努力地完善自己,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培养学生自我价值的确立,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

评课稿二(陈翼)

本课以音乐新课标为导向,以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绘制图谱,哼唱曲谱,创编旋律,理性分析等活动,感受理解交响曲血战湘江A主题中的对比创作手法。首先是从学生熟知的语文学科中句子对比手法导入新课,了解对比手法含义;再是学习新知、探究A主题中对比创作手法的四个因素,即节奏对比、旋律对比、音色对比和形象对比;三是拓宽视野,聆听京剧中对比乐句;四是学以致用,运用对比手法创编乐句;五是围绕教学目标,完成对比手法习题。本微课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自制生动的教学视频、图片,采用音画结合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作品表现的音乐文化内涵。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