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六)——英语组

分类: 项目管理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学校:22中
项目名称 |
精准教研开课议课 |
项目负责人 |
周奎兰 |
|
活动时间 |
2019年10月10日上午 |
活动地点 |
党员活动室 |
|
活动主题 |
精准教研开课议课 |
主讲(主持)人 |
周奎兰 |
|
参加对象 |
英语组全体教师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张滢滢老师开课 2.余佩佩老师开课 3.评课 李小瓯老师评课
|
|||
签到栏 |
(可附页)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二、活动内容
张滢滢老师公开课课件
2019.10.10公开课评课稿——张滢滢
1.
2.
3.
M1U2-reading-- 深度课堂研讨评课稿
评课人---张晓玲,陈大凰
余佩佩老师这节课上的是M1U2的阅读课,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这节课的目标是1. 获取、梳理有关英语语言发展的事实性信息,注意到语段中的信号词。2. 自己定位信号词和主题句,在此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并能够根据信号词掌握英语发展的历史过程。3. 通过同伴讨论,自己利用信号词描述汉语和英语在碰撞中彼此发生的改变。
这节课由一个视频引入,直接切入文章主题,自然直接。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提取每段的主题句和信号词,让学生根据这两个来概括段落大意。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定位最后两段的主题句和信号词,并将段落大意写到黑板上,由此巩固教师之前的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英语和中文的碰撞中,两种语言发生的变化,并用上信号词来输出这种变化,实现创造性地应用教师所教的内容。整节课思路清楚,目标突出,层层梯进,全程学生参与度高,效果比较好。
课堂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打乱的英语发展过程重新排序,并用上信号词进行复述,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即英语发展的历史。如果能将这个活动与教师的板书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找出英语发展的关键进程,会比教师直接给与会更有挑战性,也更能考察学生的能力。
深度课堂的设计要有针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即通过信号词,关键词,主题句,支撑信息,段落大意等来理清文章框架和文章主要内容。批判性思维是让学生去评判作者的写法,而不是全盘接受。创新思维是创造性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主题衍生的问题。但是,在一节课中对于这三个方面的思维培养和考查,也是要有侧重点的,不能面面俱到。 另外,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英语课要注意立德树人,要让学生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学生在面对这些时事时又要承担什么责任,要有什么样的态度。教师要借助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英语的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英语。总的来说,英语课要让学生有国际视野,有中国的文化自信。
反思
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了吗?
基于学校的深度课堂主题活动,今天高一备课组的余佩佩和张滢滢开出了两堂阅读课。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看,一堂课若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那肯定是一堂有深度的课,故此次特意从思维品质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两堂课。
根据课标2017,思维品质主要有四个层面: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前三个层面都属于逻辑思维性思维,较高层面的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首先:逻辑性思维。今天这两堂课上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品质都得到了较好地发展。以余老师的课堂为例,在处理文章第一段时,她首先引导学生去观察并分析信号词的作用,同时给出Tip:Signal
words here can tell you that English has changed and is spoken by
more people now.在处理第三段的时候,她再次引导学生关注信号词并最后得出Tip:Topic sentence
and signal words can help you get the main
idea。这俩个Tip的区别在于第一个是具体的,主要针对第一段的内容,而第二个是概括的归纳的,这是一般性的结论,适用于其他文章。这两段文章的处理都是围绕signal
A. Shakespeare could make full use of a wide vocabulary
B. “English began to be spoken in both countries.”
C. English has changed over time mainly because
D. If a person who can only speak German travelled
基于这两段都是围绕signal
其次:批判性思维。“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茫然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的拒绝一种思维,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夏谷鸣)比如张滢滢的课堂中让学生选择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图一,学生完成这个选择之后,老师完全可以追加一个问题:从议论文的角度出发,文章可不可以不按图一的形式来写,按照图二的形式来写是否可以?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按照什么结构来写?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不茫然地接受原文的写作方式,针对所获取的观点,提出批判性的问题,辨析原文作者观点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的观点。比较遗憾地是课堂上学生并没有选老师以为的图一,反而选了图二,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去解释为什么图二是错误的,紧紧抓住了课堂的话语权,学生失去了很好的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最后: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同、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夏谷鸣)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令人高兴的是今天这两堂课两位老师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余佩佩老师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signal
温州师训员潘老师说我们教师在备每一堂时心里都要有核心素养的意识,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每堂课每个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突出某个方面。我们学校开展深度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思维品质这一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相信经过这次活动大家思维火花的碰撞之后,以后大家会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高。
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把思维品质列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茫然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地拒绝一种思想,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
《课标(2017)》对思维品质的三个级别水平,按照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和批判与创新等四个层面作了具体的内容描述。
(观察与比较)主动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识别各种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
(分析与推断)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客观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各种原因,从中推断出他们之间形成的逻辑关系;
(归纳与建构)根据所获得的多种信息,归纳共同要素,建构新的概念,并通过演绎,用于解释、处理新的问题,从另一个视角认识世界;
(批判与创新)针对所获取的各种观点,提出批判性的问题,辨析、判断观点和思想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