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活动

分类: 集体备课活动 |
教研组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或教研组负责老师填写)
组别名称 |
高 |
负责人 |
干方田 |
|
活动时间 |
9月1日下午 |
活动地点 |
四楼行政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
主讲(主持)人 |
干方田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9月1日下午,全体语文组老师在学校行政会议室就2017学年暑期师德培训杭师大教授王崧舟和陈莹丽老师先进事迹报告进行了研讨。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高一傅明乔 学习王崧舟老师的先进教育经验
解读市教研院与教师教育院相关工作安排 解读学校教师发展处相关工作安排
结合语文组实际,动员做好先进教研组评比的工作,为下阶段工作提出要求。
分备课组研讨。 |
|||
签到栏 |
张影班主任请假 陈碧请假 蒋雨请假 |
2017年暑期师德培训总结
8月28日-9月1日,我们语文组进行了为期五天的2017学年暑期师德培训。8月28日,我们一起聆听了杭师大教授王崧舟和陈莹丽老师先进事迹报告。29日-31日我们布置老师们自学温州教育网链接视频,并下发了王崧舟老师的先进教育事迹相关材料,各备课组结合自己组的情况开展了研讨。9月1日下午,全体语文组老师在学校行政会议室进行了研讨。
研讨活动中,精心制作了课件,由教研组长回顾了两场报告,并详细介绍了语文老师王崧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之后各备课组代表进行了发言,高一组傅明乔老师认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的《转向内在,教育的勇气与爱》专题讲座,为我们语文老师带来了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作为22中老师,我们要积极思考,我们语文组今后走什么样的特色之路,要潜心教书,多思考专业,这样才能出成绩。王老师主张诗意课堂,主张成功教育,他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确立语文核心价值,他不仅谈语文,谈教育,他是在用他诗性的文字,阐述人生,是在用他的智慧之光解读生命。正如他的经典语录:“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如何给学生创造最美的课堂,最成功的教育,语文组老师要不懈努力。
大家讨论最热烈的是陈莹丽老师的先进事迹。高二备课组周芳老师说,陈莹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个90后教师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人民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她更引起了我们对教师健康的关注,如何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能拥有良好健康的身心,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关注的。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从陈莹丽的身上,感受到90后阳光开朗、乐观坚强的力量。“小人物也可以做大事情,她以自己的三尺讲台,把正能量不断传播出去。”陈莹丽如一面镜子,照出90后的精神风貌,扭转了人们对90后的刻板印象。陈莹丽用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
活动中,不少年轻老师表示,陈莹丽老师坦然面对死亡,临终前用最美的姿态舞出人生的精彩,这种精神很值得学习,这是一种为人的崇高境界,她身上对教育事业和理想的执着追求尤其值得我们80、90后学习。
本次师德培训的主题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好学生引路人”,语文组讨论最后,重温了师德报告会上教育局副局长伍挺的要求:不忘初心、献身理想的坚定信念,始终牢记使命,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奉献人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拼搏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教师岗位视为事业追求,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坚守职业道德,保持高尚追求,弘扬优良作风,在工作奉献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知行合一,提升境界;敢于担当、乐观坚强的坚毅勇气。
针对新学期工作,语文组全体同仁表示,要把陈莹丽同志的精神、作风体现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去,以一流的状态干出一流的业绩,奋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或教研组负责老师填写)
组别名称 |
语文教研组 |
负责人 |
干方田 |
|
活动时间 |
2017.11.10 |
活动地点 |
教室、考务室 |
|
活动主题 |
实施有效活动 |
主讲(主持)人 |
干方田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在高琼林校长的指导下,语文组于考务进行本组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一、听课
二、说课 干方田老师说课 三、评课 夏国荣评课 同组教师交流 陈晓龙副校长建议 高琼林副校长总结 |
|||
签到栏 |
陈晓龙 |
精准教研研讨活动暨语文组基于任务单的诗歌鉴赏复习课研讨活动
为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深化课堂变革研究项目,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和本组教师的的教学品质,语文组在学校举办实施精准教研构建深度课堂2018年教学主题研讨周活动之际,开展基于任务单的诗歌鉴赏复习课研讨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学习任务单”设计与实践为载体,通过课例研究,探索基于学生学习问题的课堂教学,深入研讨任务单的使用,着力提升高三复习课堂有效性。
二、主题教研基本流程
围绕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阅读之表达技巧任务单,通过分组研讨,聚焦问题;小组研讨精准诊断,提炼上课主题;集体研讨,形成任务单;课例研讨,改进任务单;主题观摩,集体评议;深度反思,改进教学;形成案例,共享智慧。
大组研讨,聚焦问题
小组研讨,形成任务单
精准诊断,提炼主题
课例研讨,改进任务单
主题观摩,深度反思
形成案例,共享智慧
三、具体活动安排
大组研讨:2018年01月5日周五下午第一节课
小组研讨:1.5周五下午第二节课
设计活动方案:
开课者 |
开课时间 |
开课班级 |
开课地点 |
评课活动安排 |
干方田 |
1.10周三上午第二节 |
高三(7)班 |
班级教室 |
时间:1.12下午14:00 地点:考务室 |
陈文静 |
1.11周四下午第二节 |
高三(10)班 |
班级教室 |
|
赵文军 |
1.12周五上午第二节 |
高三(5)班 |
班级教室 |
|
项莉莉 |
1.12周五上午第五节 |
高三(8)班 |
班级教室 |
|
请全组所有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四课中务必要保证一节以上;另请全体参加周五下午评课;评课稿于之后一周内上交。 |
1.10周三上午第四节
1.11周四下午第三节
1.12周五下午14:00
2018.1.5
http://s13/mw690/001AjgKFzy7ht1IwGrqac&690
http://s1/mw690/001AjgKFzy7ht1yb0ru10&690
精准教研 深度课堂的应落脚于“实”
——2017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基于任务单的高三复习研讨活动侧记
为积极响应学校“实施精准教研,构建深度课堂”系列活动,1月5日-1月12日,语文组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基于任务单的高三复习”研讨活动。活动以基于任务单的高三古诗鉴赏比较阅读之表达技巧为上课主题,安排了四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举行了四次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全组老师均参与了听课、评课和磨课过程,高琼林副校长全程莅临课堂并给予指导,丁蝶副校长返校伊始也参与了部分课堂的听课活动。活动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在全组老师们尤其是开课、评课老师们的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语文组老师收获良多,大大浓厚了语文组的教研氛围,大家普遍认为,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并深深地感悟到,“实施精准教研,构建深度课堂”活动,真正受益的是老师,真正提升的是教研活动的质量,它的实质就在于一个“实”。
“实”在教学直面学生的问题
打造有效有趣的两有课堂是语文组课堂教学一直追求的目标,高三复习真正落实精准教研,构建深度课堂,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找准学生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本次教研活动,语文组老师在1月5日教研组会上,首先就是深入解读了学校活动精神,研讨语文组活动的主题。经过大组会议,我们确定了高三复习课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方向,通过高三小组会,我们确定了古诗鉴赏比较阅读表达技巧为上课主题,并确定了高考试题与样卷试题为研究对象。
总之,活动伊始,我们就形成了共识,要真正解决一点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容易混淆的,掌握起来很困难的,但跳跳可以实现的;比如要考的,而且分值高的;比如教授者中存在分歧的等,这些都是我们选择问题的方向。
之所以确定研讨这个话题,因为表达技巧从2005年到2017,不管是比较阅读还是单首诗阅读简答题都是。现代文大阅读中必有一题是赏析划线句子。关于手法资料分类模糊,老师们也是各有系统。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找准了此次活动的主方向。
其次,在教学实施中,也牢牢抓住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设计和实施教学。利用任务单,学生先做单上的部分题组,老师全改全批;然后整理答题存在的问题,调整课堂要用的题组;课堂教学中,也紧紧扣住学生任务单答题情况进行有效指导。
“实”在研讨真抓教师的参与
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有共享价值的深度研训”模式是学校教学部门在开学初就提出的要求。语文组围绕变轮流备课、分工备课为真正的集体备课,开学初给各备课组提出了校级公开课要结合具体的教研专题开展的要求,力求将开课时间定为每周五上午,研讨时间为每周五下午,备课组定时间。到年级部调课,一学期三四次主题开课。一学期实施以来,公开课活动除了在周康平老师工作室活动和张茂松老师高三学术调研活动的促动下,专题开展了两次研讨,其它零散的开课还是很多,而此次学校组织的实施精准教研,构建深度课堂活动,可以说是从上到下,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触动。
1月12日下午,在考务室语文组深度教研活动最后的研讨中,开课教师陈文静、赵文军、项莉莉三位老师均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对知识的构建更加清晰,课堂设计更加明了,真正体会到了研究学生问题开展教学是提升复习课效率的关键。赵老师还说,开课中他从年轻教师那里学到了不少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张萧老师结合西藏那曲高中支教的经历,肯定了本次活动与以往活动的不同价值;周芳老师结合镇海中学扎实教研氛围谈本次听课感想,认为这样的活动很实在。
为期一周的研讨活共有四位教师参与开课,三个阶段开课,进行了四次不同形式的研讨。
开课者 |
开课时间 |
开课班级 |
干方田 |
1.10周三上午第二节 |
高三(7)班 |
陈文静 |
1.11周四下午第二节 |
高三(10)班 |
赵文军 |
1.12周五上午第二节 |
高三(5)班 |
项莉莉 |
1.12周五上午第五节 |
高三(8)班 |
既有利用网络开展的课后研讨:
也有利用大课间见缝插针开展的现场研讨:
也有最后集中考务室的总结性研讨。围绕研讨主题,本次活动既有听课教师的评课,也有校级领导专家的指导,既有本组经验的分享,也有援藏教师、名校学习心得的分享。可以说,语文组是本次学校活动中实施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组。
这样的一次专题研讨无疑对改变公开课的散乱局面,形成备课组、教研组合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针对教研活动达成了共识:聚焦问题,同课异构,深入研讨;精心设计方案,坚持同课异构是实施精准教研,提升课堂品质的关键。
针对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课堂,我们形成了以下共识:
1.共同研讨确定主题。
2.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基本任务单。
3.磨课-研讨-改进任务单。
4.确定任务单。
5.形成此类任务单课型。
“实”在课堂同课同单出品质
学校在给本次研讨活动的意义上就指出,要提升教师课堂品质。语文组在本学期初就结合学校要求,努力做好共享教案(课件)及精品课例的打磨与研制。本次活动从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出发理解了课堂品质,把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形成了基于学习任务单的“能力训练型”课堂的基本形式。
通过反复磨课,围绕学习任务单,针对一个系统的知识的训练课,可以有这样的课型:
改任务单——研究学生任务单,发现问题
直击问题——确定教学方式,解决问题
构建知识——回顾表达技巧知识和答题形式
强化训练——补充任务单上的题目,现场练
迁移训练——由浅入深,逐步提升
作业拓展——起到巩固
同课异构中,针对单个知识形成能力可以如下设计:
研究学习任务单学生答案,明确答题框架
利用学习任务单,找到课堂训练的知识漏洞和能力训练点
构建知识框架
现场演练,现场批改答案,纠正答法
强化训练
通过四堂课的同课异构,不难发现,要想课堂有效率,研究学生学习任务单是前提,明确教学重点,选取课堂类型最见教师艺术。
任务单不是形式主义,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堂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抓手。高三学生作业和课堂笔记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一个比较好的抓手。
高三复习教师深入题海,选题能力的培养是打造品质课堂的基础。通过教学研讨,形成高三复习的统一认识是提升备课组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教学研讨,我们明确了,
高三复习并非只有一轮。一轮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基本能力;二轮常规知识螺旋训练,教学难点专题突破;三轮综合训练,强化应试。复习阶段性应该要明确。高三复习课并非都是专题课、练习校对课,课型应该要明确。理一理高三课型很有必要,比如知识建构式、能力训练提升式、素养拓展式(阅读)、 练习讲评式,每个课型如何操作,找到最佳也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是提升教师教学艺术性的关键。
为了让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真正受益,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要求,给全组参与活动的老师布置了相应的任务:认真撰写评课稿,角度不限制;上课教师写好课后反思;字数800以上。
为期一周的活动已落下帷幕,但它带给语文组老师的思考是不尽的,实施精准教学,构建深度课堂一定会成为语文组今后教研活动不懈的追求;相信,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老师们一定会得到心灵的洗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