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舌尖上的中国
(2012-05-18 22:55:41)
标签:
转载 |
分类: 网络转载 |
昨天晚上第一次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之前的两集因为不太知道所以错过了。但是从今天起,我不会再错过这个纪录片了!
节目一播出,不少朋友就在微博上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做民间文化节目和美食节目的水平一直都不错——底蕴摆在那里,随便拍拍就很有内容。更何况是民间+美食呢。所以我当然相信节目会很不错,但是也不认为,会好到超出自己的想象。
可看了一集我还是很惊讶:居然可以拍的这么好!这个纪录片,真的好到超出我的想象。
我昨晚上看的这一集,叫转换的力量。记录从豆腐开始。豆子,本是不那么好吃,又很不好消化的食物。而中国人将它做成了豆腐,做成了酱油,做成了大酱,做成了形态各异的美食。豆子在这样的转换中脱胎换骨,获得新生,甚至成为了可以代替肉类的重要食材。
片子记录了几个有特点的地方小吃,都是豆腐的奇怪吃法。霉豆腐,酱豆腐,毛豆腐……而转换不仅有豆腐,还有米酒,以及酸菜。镜头从江南,到皖南,又到江西,再到漠北,以及东北……地点在数千公里中转换,食物也用一种异曲同工的方式进行转换。
镜头中有我熟悉的食物,比如我们中国人挚爱的豆腐,北方人常吃的酸菜,中国人厨房中必备的酱油,南方人常喝的米酒。也有我曾经品尝过的小吃,如大理的乳扇。在介绍乳扇之前,节目介绍了内蒙的奶制品。草原上的人很少耕种,因此很难通过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等。于是,奶制品和茶就是他们最重要的补充来源。
而随着蒙古铁蹄在中国大陆上的驰骋占领,草原上的奶制品做法居然也一直传到了云南的大理,并且又做了新的转变。一味小吃的来历,居然穿梭于千里之外,流连于千百年之间。这中间表达的涵义与深度,胜过万千文人墨客的言语。“地大物博”四个字,再也不是课本上的一句套话。
小时候学世界地理,老师介绍说:美国人自称美国是天赐宝地,这话说的也没错。看地貌图上,美国一片绿色,全都很适合耕种。很平整的一片大地,不像我国山脉复杂,地质多变,很多地区气候都不够好。
那时候也遗憾,似乎自己的土地运气没那么好。可是现在才觉得,中华文化之所以有极其深厚的底蕴与包容力,恰恰在于这种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带来的丰富层次。
我小时候很少出去旅行,大学毕业后天天在公司卖命画图,更是哪儿都没去过。直到有了小秧,开始带她四处旅行。国内外都去过,更觉得我国大好河山,无与伦比。虽然正处于不那么如意的历史阶段,很多文化遭到过浩劫,但即便如此,所剩下的能够让人品味之处,依然丰富璀璨至难以言表的地步。
年轻的时候爱国,其实爱的很空洞。是一种立场之爱。年纪大了之后爱国,是一种自爱——爱自己的文化,爱自己的血脉,爱自己的土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空气阳光一样被我们忽略,但却美好而重要的事物。比如豆腐。真的,是谁发明了这样的食物呢?是怎样的过程,让人发现石膏可以将豆浆转变为营养与美味俱全的豆腐呢?
话题似乎越扯越远,似乎都与这部记录中国传统美食的纪录片无关。其实全都息息相关。因为这些都是这部纪录片唤起的情感。很多平常蕴藏在内心的感触,被这部片子轻轻点醒。在优美的镜头中,中华大地上一些角落里,很多小小的手工业者,在精心的制作他们的美食。他们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种复杂而紧张的工作,所做的不过是提供给普通人佐餐的一道小吃。时至今日,最美味的那些传统食物,依然要依靠当年的气候条件。因而其过程也充满了最原始的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就在中华美食中,静静地流传至今。
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又想起在各处旅行的日子。每次旅行,都觉得文化的传承,并不仅仅在于那些文字的记录,更加不是电视上一些专家摇头晃脑的“解读”。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的沉淀,它需要体验,需要感受,而不仅仅是背诵。最好的传承者不是所谓学者专家,而恰恰是这些无声的小人物。就像成都的安逸,在于茶楼,在于麻将,在于几十道香料合成的一款辣油。而杭州的风流,在于漂亮的茶园,在于完全开放的西湖,在于无处不在的精致考究。北京的气派,在于不讲究的穿着,在于对物质的怠慢,在于慢悠悠的语调,以及婉转的讽刺。
总之,这是一部会让你感到亲切又新奇,温暖又清爽,感动又平静的纪录片。而它的线索,是我们每个人都深深热爱的中华美食。很多人都对现在的中国不满,任何传统都曾遭受过质疑。可我很少见有哪个中国人会不承认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中国人对食物的态度,是世界上最认真也是最深刻的。中华美食中,不仅有色香味,还有养生,以及哲学。
文字,并不能够将这部纪录片带来的感触传达给每一个人,我只能尽可能的表达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这部纪录片唯一的缺点,就是每天晚上11点半播完之后,观众们都会有一种饥肠辘辘,馋饿交加的感觉。以及相当一部分本来在减肥的观众会忘记“马无夜草不肥”这样的古训,开始吃宵夜……
不管怎样,我很推荐大家看这部纪录片。每晚10点半开始,但是广告好长,大约有七八分钟!但是好处是中间就没有广告了。大致11点演完。CCTV1.好像每天的次日下午6点有重播。如果孩子大一点,也可以看。它不仅仅是美食纪录片,还是最棒的国学教育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