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家暴——超理智的疯狂
(2011-09-29 05:59:39)
标签:
李阳家暴家庭暴力超理智柴静情绪理性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有好友请我看看柴静采访李阳的视频,我刚刚去看了,很佩服李阳的冷静和理智,很喜欢Kim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和她对女儿们的爱。两个如此可爱的人儿,凑到一起却变成魔鬼,相互刺激和攻击对方,直到引发极度失控的暴力。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新鲜,他们的家庭和中国、甚至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他们和世界上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家暴被曝光,只不过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就如柴静的结语说的,社会对家暴的教育、控制、立法等等行为,不过是对一个家庭给出的底线。而不同程度的家暴随处可见。
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教人知识,教人生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却恰恰不能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对自己的身体逐渐失去了感知,对自己的情绪毫无觉察能力。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对别人发泄情绪要比随地吐一口痰、随地大小便更加随意。一句话“情绪上来了”,整个人就完全失控了。语言常常伴随着情绪倾泻而出,语言就传递出最恶毒的、最没有意义的攻击的信息。两个人就在失控的、没有意义的语言中,不由自主地卷入失控的暴力之中。人们对情绪缺乏最基本的觉知,基本上这种能力还停留在6岁以前。一个对情绪失控的人的觉察力,还停留在6岁以前。可是,这却是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现状。我们全人类还要有多少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这种状况。家暴也要等到那时才有被控制的可能。
说回李阳。我很是同情李阳。李阳从小离开父母,基本上失去了和父亲母亲的情感连结,这是他在童年受到的最大的心理创伤。一个没有和父母连结的孩子,就不可能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情感,也没有情感需求,因为(对父母的)情感需求令一个孩子太痛苦了,他可以为了保护自己,完全放弃对情感的需求,完全麻木,这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至于太痛苦。所以他的成长非常坎坷,自卑心极强,小时候不敢与人说话,长大了突然有一天发现“疯狂”的方法可以改变自己,还能改变和他一样自卑的人。他用完全的理性和外表强大的自我就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变成内在懦弱、外表强硬的人,两个分裂的自我,情感和理性的冲突,懦弱与强势的冲突,那个每日每夜攻击他、摧毁他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这样的痛苦是很可怕的。
这又让我想说,孩子在6岁以前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要离开父母,不要把孩子送到全托寄宿的幼儿园,不要因为工作把孩子送到老家去,社会要解决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关系的问题……。这关系到整个社会几代人的心理健康。
李阳的语言是“超理智”的——没有对情感和感受的觉察,没有对他人的感受的尊重,基本上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是非常自我为中心、自恋和幼稚的思维模式。虽然嘴里讲着最“正确”的道理,但这些道理只是为了攻击别人的感受、否定别人、否定感受,意味着否定生命。没有生命感受和体验的道理,无论这个道理多么正确,都意味着死亡。
举个例子:如果A说,我感觉口渴了。B说,不可能,半小时之前你刚喝了水。在这段对话中,B的头脑中的道理是“半小时前喝过水就不应该感到口渴”,而没有尊重A自己的“口渴”的感觉。换句话说,B的头脑(理性、理智)把A当作了教条的牺牲品,B的语言意味着A的感觉是没有意义的、可以随意被否定的,意味着A的生命(感觉)是可以被随意否定的。
超理智的人可以在社会上学习到社会技能,学习社会对成人的要求。但在亲密关系中,他就变得没有情感,对女儿像对待机器人一样讲道理,对妻子像对待私有财产一样的控制狂,对婚姻像对待实验品、物品一样。这样的超理智的沟通模式在我们的周围很常见。如果我们仔细听别人说话,谁是用心和感觉说话,谁是用脑和理性说话,用讲道理的方式否定别人的感受,就是“超理智”的沟通模式。
李阳的确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但这需要来自他自己的意愿和动力。只有祝福他、祝福他的心理治疗师了。
同时,我也不会相信他作为“家暴立法”代言人的任何言论。 没有个人感受的理性说教,只是口头说说“ 家暴害人”,同时用理性的大道理抨击家暴, 这种抨击将成为超理智暴力的延伸。如果这样的理性成为“正义”的使者, 这将使理性变成光荣的“希特勒”。
对于李阳的妻子Kim,不多说了。夫妻关系是每个人都要修的一门功课,即便是受害者也需要学习,重新理解夫妻关系。现在,舆论一定是一边倒的谴责李阳。 但为了避免孩子们受到更大的牵连和伤害,一定要给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父亲的位置。祝福这一家人啊。
我们的社会和学校教人知识,教人生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却恰恰不能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对自己的身体逐渐失去了感知,对自己的情绪毫无觉察能力。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对别人发泄情绪要比随地吐一口痰、随地大小便更加随意。一句话“情绪上来了”,整个人就完全失控了。语言常常伴随着情绪倾泻而出,语言就传递出最恶毒的、最没有意义的攻击的信息。两个人就在失控的、没有意义的语言中,不由自主地卷入失控的暴力之中。人们对情绪缺乏最基本的觉知,基本上这种能力还停留在6岁以前。一个对情绪失控的人的觉察力,还停留在6岁以前。可是,这却是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现状。我们全人类还要有多少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这种状况。家暴也要等到那时才有被控制的可能。
说回李阳。我很是同情李阳。李阳从小离开父母,基本上失去了和父亲母亲的情感连结,这是他在童年受到的最大的心理创伤。一个没有和父母连结的孩子,就不可能知道如何和别人交流情感,也没有情感需求,因为(对父母的)情感需求令一个孩子太痛苦了,他可以为了保护自己,完全放弃对情感的需求,完全麻木,这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至于太痛苦。所以他的成长非常坎坷,自卑心极强,小时候不敢与人说话,长大了突然有一天发现“疯狂”的方法可以改变自己,还能改变和他一样自卑的人。他用完全的理性和外表强大的自我就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变成内在懦弱、外表强硬的人,两个分裂的自我,情感和理性的冲突,懦弱与强势的冲突,那个每日每夜攻击他、摧毁他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这样的痛苦是很可怕的。
这又让我想说,孩子在6岁以前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要离开父母,不要把孩子送到全托寄宿的幼儿园,不要因为工作把孩子送到老家去,社会要解决留守儿童和父母的关系的问题……。这关系到整个社会几代人的心理健康。
李阳的语言是“超理智”的——没有对情感和感受的觉察,没有对他人的感受的尊重,基本上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是非常自我为中心、自恋和幼稚的思维模式。虽然嘴里讲着最“正确”的道理,但这些道理只是为了攻击别人的感受、否定别人、否定感受,意味着否定生命。没有生命感受和体验的道理,无论这个道理多么正确,都意味着死亡。
举个例子:如果A说,我感觉口渴了。B说,不可能,半小时之前你刚喝了水。在这段对话中,B的头脑中的道理是“半小时前喝过水就不应该感到口渴”,而没有尊重A自己的“口渴”的感觉。换句话说,B的头脑(理性、理智)把A当作了教条的牺牲品,B的语言意味着A的感觉是没有意义的、可以随意被否定的,意味着A的生命(感觉)是可以被随意否定的。
超理智的人可以在社会上学习到社会技能,学习社会对成人的要求。但在亲密关系中,他就变得没有情感,对女儿像对待机器人一样讲道理,对妻子像对待私有财产一样的控制狂,对婚姻像对待实验品、物品一样。这样的超理智的沟通模式在我们的周围很常见。如果我们仔细听别人说话,谁是用心和感觉说话,谁是用脑和理性说话,用讲道理的方式否定别人的感受,就是“超理智”的沟通模式。
李阳的确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但这需要来自他自己的意愿和动力。只有祝福他、祝福他的心理治疗师了。
同时,我也不会相信他作为“家暴立法”代言人的任何言论。
对于李阳的妻子Kim,不多说了。夫妻关系是每个人都要修的一门功课,即便是受害者也需要学习,重新理解夫妻关系。现在,舆论一定是一边倒的谴责李阳。
后一篇:因为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