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oliday trip to Bristol, Bath and Stonehenge(4)

(2007-11-21 13:39:01)
标签:

杂谈

bristol

bath

游记

巨石阵

lacock

分类: 游子游记

我们按时找到MadMax的中巴,除了交旅行团的费用之外还另外代收了巨石阵的门票钱。

我们的导游兼司机,大约55岁,话筒里的声音洪亮浑厚,非常好听。他曾在英国空军服过役,他的儿子现在也在当兵,据说连伊拉克都去过四次了。不过他对此事的态度和心情我们不得而知。MadMax是个家庭经营的小旅行社,大概全天只出两趟车,每个团的人数不超过16人。这次碰巧我们车上有另外一家四个中国人,还有加拿大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行程除了去巨石阵外,回来的路上还会途经一个叫Lacock的小村子,四小时后返回Bath。

从Bath到巨石阵大约需要50分钟车程,一路上要翻过很多小山丘。我们行驶在英格兰的郊外山路上,原本晴朗的天空被浓云遮蔽,山中景色也都笼罩在浓雾里。导游沿路指点周围的景色,使旅途不显乏味。大约行程过半时,导游提示大家往路边看,说那是一片私人领地,主人是Lord Bath,正式称呼是Marquess of Bath(巴斯侯爵)。此人喜欢穿华丽怪诞的衣服,多情好色,娶了17个老婆,举国闻名。我倒是希望有机会能去他的大庄园参观。

巨石阵在山坡顶上,旁边有马路经过,周围是空旷的田野。浓雾在这时散开,天也放晴了,周围的山岭清晰可见。

来参观巨石阵的游客很多,我们同样凭票可以免费使用一个手持的语音导览器,普通话讲解员的声音好像是和罗马浴池的一样。巨石阵的雏形建于公元前3100年,其余部分在近千年后建成,不只从何时起被废弃。从后人发现巨石阵以来,它就是个谜。几百年来周围的村民们常来这里取走小石块或从大石块上凿下来一块块带走,或作为工具使用,或作为礼物献给贵客。所以今天的巨石阵才变得这么残缺不全。而今世界各地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仍然不能对巨石阵的用途和建构方式做出解释。只是在最近的电视节目中看到,巨石阵里直立的中型石块是来自威尔士的白砂岩,据说这种石块在古时候很流行,是贵族们乐于炫耀的财产——这便是专家考证巨石来源的线索。至于石块在当时是如何从威尔士运过来,又如何树立起来,人们都做出了合理的推测,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而横置在直立石块的长形巨石又从哪里来仍然是个谜。在大石阵的四周又有一些小石块,人们也只能猜测到它们和夏至日与冬至日有关。

Stonehenge (25) (巨石阵复原假想图)

我们在巨石阵转了一个小时,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照相留影。从巨石阵离开,导游又带着我们驶向距此45分钟的Lacock村。我们先是路过了一个英国陆军基地,公路上有很多“坦克从此经过”的标志。之后途径几个有机农场,除了常见的牛羊,还见到了在田野里散养的猪和刚出生的猪宝宝。过了农场,我们又经过几个典型的英格兰村镇,家家都有漂亮的房子和庭院,有些人家还保留着thatched cottage的习俗,就是茅草屋顶的石砖房,屋顶是黑色的。听导游说这样的屋顶可以使用15到16年。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8/81/Pub.williams.arp.750pix.jpgtrip to Bristol, Bath and Stonehenge(4)" TITLE="Holiday trip to Bristol, Bath and Stonehenge(4)"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0/09/Closeup_of_thatching_Ben_W_Bell_31_7_2005.jpgtrip to Bristol, Bath and Stonehenge(4)" TITLE="Holiday trip to Bristol, Bath and Stonehenge(4)" /> 

(茅草房和屋顶特写,图片来自Wikipedia

我们要去的小村子Lacock更加与众不同。Lacock的所有房屋和店铺都归National Trust(国民托管组织,是英国保护名胜古迹的私人组织)所有,具体运作情况不太清楚。这里的房屋还保留着18世纪时的原貌,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参观。这里的房屋屋顶都很矮,就是因为18世纪的人平均身高要比现代人矮一尺左右,而且那时候人均寿命很短,据说能活到28岁(?待考)就很不易了。有的家门口设有一个刮鞋底的铁板,因为以前路上到处都是马粪,所以人们进屋前需要清理一下鞋底。其实那时候路上除了马粪之外什么垃圾都有。所有的生活垃圾和人体排泄物全都从窗口扔出来。记得我去苏格兰的世界文化遗产村Culross参观时,那里还保留着古时的石砖路,中间石砖比两边的大,只有达官贵人们才有资格走在马路中间,避免被垃圾击中,贫民只能走在路两边,否则会被严惩。所有水源都被垃圾污染,所以人们才特别喜欢喝酒,因为只有蒸馏过的酒才干净。在Lacock,我们就见到一个18世纪的“监狱”,专门用来关押醉鬼。监狱两三米见方,只是个黑漆漆的方形房间,四周没有窗户,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个便桶。醉鬼们被关在里面过夜,第二天被放出来时突然见到刺眼的阳光,即便酒醒了也会因为无法睁眼而走路晃晃悠悠,英语里的“blind drunk(烂醉如泥)”即由此而来。

就因为Lacock的房屋保存完好,现在这里已被作为摄影外景地,BBC版《傲慢与偏见》就是在这里取的景,《哈利·波特》电影前两集里哈利的父母就住在这里,据说最后一集还会回来拍。我们刚好还遇到了住在那栋房子里的女主人遛狗回来。

Lacock (3)   Lacock (8)

(左:Lacock的街道,《傲慢与偏见》中的景点;右:《哈利·波特》电影中哈利的出生地)

另外,Lacock的一座教堂也被用来拍摄《哈利·波特》,可惜导游并没有安排我们去参观。

Bath (1)半小时后,我们离开Lacock,经45分钟返回Bath。路上仍是一个个美丽的小村镇,最后经过Bath郊外的住宅区时,Dynamic说这里有点儿像从福斯桥刚进入爱丁堡后那一带的建筑风格,维多利亚的小楼群,都显得漂亮而幽静。

回到Bath时已经是五点半了。天色已晚,我们就在Bath的埃文河边一边散步一边欣赏黄昏中的景色(左图)。晚饭依然在Wagamama解决,因为我最喜欢在寒冷的天气里吃一大碗热汤面。

吃过晚饭,我们又摸着黑在巴斯城四处寻找超市,买了第二天的早餐,又辗转回到火车站——我真佩服Dynamic辨别方向的能力,这才坐了晚上的火车回到Bristo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