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因为爱情 |
12月13号,我们乘荷航从利物浦起飞,经阿姆斯特丹,14号上午抵达北京。以往我们都是要先坐火车去曼城机场的,幸运的是荷兰航空刚刚开通了从利物浦到阿姆斯特丹的航线,这样我们就能从家门口坐公车,直接去利物浦机场登机了。荷航把飞机开到了家门口,所以Dynamic就办了Flying Blue的会员,这个会员为我们的回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以后再表。
我们丢了一件托运的行李,办好手续才出关。这是我们第一次丢行李,有点担心。亲爱的三舅在机场接机,又把我们送到北京南站,小叙过后,我们上了动车组,晚上就到济南了。Dynamic的家我已经来过两次,和他的父母——那时我还称呼他们叔叔阿姨——也是越来越熟悉。到了济南的家就几乎像到了自己家,并没怎么感到拘束。
婚纱照
12月15号,还没休息过来,下午就要去婚庆的地方挑选拍婚纱照用的礼服了。公公婆婆给我们选的婚庆公司叫做“完美新娘”一站式结婚服务,公司是一座11层的大楼,提供全套的结婚服务。婚纱订制、婚纱照、婚庆、租礼服,都是在这一个地方做。对于像我们这样急着回国结婚的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
当天,我们根据服装顾问的推荐,选了两套婚纱,两套晚礼服,中式礼服只是看了样子,没有试穿。因为丢了行李之后有诸多不便,所以晚上还去买了些必需品,还有日抛型的隐形眼镜。16号,我戴上隐形,公公婆婆带着我们早早就到了“完美新娘”,准备拍婚纱照。
婚纱照永远都是新娘的主角。我的化妆师是个很细心很有天分的人。可惜我不记得她的名字了,只知道她是1号间的化妆师,周围的人都叫她老师,她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年之久了。她非常安静,足足给我化了一个小时。不当新娘还真是难以享受到如此的待遇。我也很安静地配合她,只是表达出我的想法,等她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绝不再多嘴提建议了——我希望她尽情发挥,尽量不对她未完成的作品提意见。结果,她做的每个造型都很符合我的气质和我的想法,我是百分百满意。
我们选的礼服都很传统。现代婚纱,欧式复古婚纱,红色龙凤镶金旗袍,红色镶金“秀禾”服(《橘子红了》中周迅的着装款式),还有一套冷色的西式晚礼服。西式的就是白纱为主,中式的就是红色和金色的传统造型。化妆师说,现在的婚纱照讲究多变,从多方面展示出个人不同的风格,这样的婚纱相册更有新鲜感,富有变化。我想了想说,我希望我的婚纱相册有一条主线,翻到任何一页都让人感到舒服温馨,而不是每翻一页都要给人“惊喜”,瞬间的刺激太多了,反倒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我也希望在整本相册里,我的老公身边一直只有我一个人,而不是每翻一页就像是换了一个女人似的。这个比喻把化妆师逗乐了。其实换作以前的我,也会想做个百变女郎,可是现在我已找到自己想要的风格,做好自己,没必要处处尝试,追求不同。何况婚纱照是要长久保存的,追求刺激和新鲜的感觉反倒不易长久。谁知道呢,若干年后再来品味吧。
拍完婚纱照只是长征走了一个开头儿。我们后来又三番五次、花了很多时间选照片,制作相册、电子相册、巨幅照片、小画框、台历、幻灯片……等等等等。真是一个大工程。
领证
回国结婚,最重要的就是回国领证。我们常常被问到,你们是在英国领证还是回国领证?我们都需要解释一番回国领证的理由。这是很早的时候我从某留学bbs看到的消息,说在英国领证需要几百英镑不说,英国市政厅颁发的结婚证却不被英国移民局/签证官承认。据说有对夫妇在英国领证五年之后需要结婚证来办签证,可是他们的“英式”结婚证却不具备法律效力,只好回国重新领中国的结婚证,原本已经结婚五年的夫妻反倒成了新婚夫妇,就像是“二婚”似的。这个消息不知真假,我也没有再去英国市政厅专门调查过,不过我们反正都要回国办婚礼,回国领证很方便,只需要花十几块人民币,两个小红本儿,各国政府都承认,省不少麻烦。
12月18号一大早,我们就上路,按照婚庆公司给的地址,去民政局领结婚证。济南槐荫区的民政局坐落在一个大型农贸市场里面,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那天天寒地冻,Dynamic的父母陪着我们一起去了民政局。国外的习惯是,婚礼当天上午去市政厅登记结婚,然后再按照当地的习俗在家里或者饭店办酒席;如果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就在市政厅登记之后再到教堂举行婚礼(这部分可能有其他情况,我暂时不是很了解)。
领证的程序全国各地估计都大同小异吧。我们在民政局照相,填表,排队,领本儿。这里都是小两口儿自己来的,没有父母陪着。不过我和Dynamic觉得这个过程应该像国外的电影里演的一样,如此重要的“结婚大事”应该有父母亲人做个见证,一起庆祝,所以就尽量把Dynamic的父母也一起请来。原来领证就只是领证而已,没有当众宣读誓言什么的,让我们白激动了一场。等小红本到手,我就像小孩子得到一支棉花糖一样高兴,哇,我结婚啦!然后捧着红本儿,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冲着Dynamic的爸妈说,爸爸好!妈妈好!我们结婚啦!然后就一闷头往外跑,心里着实很激动。
出了民政局,Dynamic给我的爸爸打电话,很高兴很大方地叫着爸爸妈妈。全家人都开心极了。
中午我们一家四人去了“烧鹅仔”吃大餐,庆祝我们领证结婚,饱餐一顿!烧鹅仔是我们每年回济南必来的一个自助饭店。Dynamic从中考后就开始在这里庆祝各种大事小情,所以他对这里很有庆祝的感觉。也是在这里我才领教了山东人是怎么吃海鲜的——论盆吃。山东山西两省一山(太行山脉)之隔,一个靠海一个内陆,饮食习惯真是大不相同。来烧鹅仔庆祝,也算是我加入Dynamic一家的传统家庭活动的一个小小的开始。
婚戒
12月19号下午,婆婆开车带着我和Dynamic去买婚戒。
我们曾在英国的金店看过国外的婚戒,也参考过价钱。国外的习俗是,钻戒是订婚戒指,男方需要花自己月工资两倍的钱买一枚钻戒来向女方求婚。如果从这个传统意义上讲,看女人手上的钻石的大小,就知道她老公是不是有钱。这个传统习俗是从Wikipedia上看到的,我的英国同事们也说起过,看来确有其事。不过,我却对钻戒没什么兴趣,小钻石不喜欢,大钻石没概念。我们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出身,还真无法了解人们常说的女人对钻石的迷恋,却总觉得手上一块突出的大石头反倒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倒是身边的亲戚们同事们手上戴着一枚没有任何装饰的平戒更容易让我把它和婚姻联系起来。所以,我一直想买的,是平戒。
选婚戒的过程比想象的还要大费周折。本以为样式传统的平戒家家金店都会有,可我们先后去了几家,一直都没有找到让我心动的那一款,我有些沮丧。婚期已近,能选择的款式看样子也只有这些,若是无功而返,或者买了自己不喜欢的款式,岂不是个很大的遗憾?
然后,我们又开车去了另一家高级商场。Dynamic看出我的沮丧,开始给我打气,让我别轻易放弃。他还小声告诉我说,让我只管选我最喜欢的,妈说买婚戒的预算没有上限。我很感动,重新打起精神。我们在那里终于看好了“周生生”的一款V&A系列的婚戒。这款平戒戒形饱满,朴实厚重,外环除细小的商标外没有任何装饰,看上去“肉乎乎”的,很亲切,正是我喜欢的样子。戒指内环刻着一圈英文:"Let us share in joy and care”(让我们分享快乐,彼此关怀)。据说在二战时,英国的女人在戒指上(也许是银质的)刻上这行字,送给即将上前线的爱人。战后,这些饱含爱和希望的戒指被英国伦敦的V&A博物馆(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收藏至今。周生生便把这段历史重新诠释,用铂金制作成了V&A系列的婚戒。
我们听完周生生服务小姐的介绍后,对这款戒指情有独钟。其实我们是先看上了它的样式——它的确比我们见到的任何样式都符合我的喜好,而它的故事不过是锦上添花——我们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更多的接触的是英国的文化,所以我们也很容易接受这款带有英国历史的戒指作为我们的婚戒。希望我们有朝一日会去参观那个V&A博物馆,看看这款戒指的原型是怎样的。
婆婆在旁边一直都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让我们自己挑选。直到最后我们问她的意见时,她才说这款平戒的表面完全没有装饰,有点太素了,也许上面有些图案的话会好看些。其实这个想法我和Dynamic已经讨论过几次了,我就说给婆婆。如果说要不同图案、款式、各种石头的戒指,那么每年总会有各种不同的流行款式,我无法保证自己今年喜欢的样式在十年后还喜欢。可是婚戒是要戴一辈子的,我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有生之年里,每天一低头看到的同一枚戒指,无论怎样观察、把玩,永远都不感到厌烦。可是我看到的任何图案都有不再新鲜的时候,惟有这种完全没有装饰的平戒,在这二十多年来,无论出现在谁的手上,都让我联想到婚姻的安宁与和谐。所以,任何装饰性的戒指可以常换常新,可是婚戒要陪伴自己一辈子,我还是喜欢这一款。Dynamic很认同我的看法,婆婆也很尊重我们的意见。我们终于买下自己喜欢的戒指。这下我心满意足了。
关于我们的婚礼,很多环节都可有可无,可是有两件事我很在意,一个是领证(否则也不必回来结婚了),另一个就是买婚戒。婚礼只是一时的热闹,尽心准备就好,办好了就是锦上添花,办不好也不会有什么遗憾。领证和婚戒,两者之间意义不同,无法相比,只是我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在乎这两件事。或者可以这么想吗?我只在乎和谁过一辈子,也有点在乎这个将会在我身边一辈子的戒指。
买衣服
结婚,就要买“好衣服”,这是小豆豆黑柳彻子说的。这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有的一个印象。平时买不起好衣服,结婚的时候却可以奢侈一下。这是上一代人的观念,一直灌输到我的脑子里,可是真的让我去买“好衣服”,我却完全没了主意。平时穿的都不差,再买也不过是买一样好的吧。要是买的太艳太正式,平时根本没有机会再穿,那岂不都浪费了?于是,买“好衣服”和怕浪费的想法一直在作斗争,在英国也去逛过街,直到回国了也没有买到任何衣服。
Dynamic也有同样的想法。一般来说,新郎都要准备一套婚礼上穿的西服甚至燕尾服,配套的衬衣、领带、皮鞋、袜子等等都要准备。不过Dynamic对此非常抵触,因为我们在英国基本上没有机会穿西服,燕尾服就更不用说了。买新西服完全就是为了婚礼,过后就要束之高阁,太浪费了。所以他一直坚持不买新西服,只穿旧西服,因为这套旧的也只不过穿了两三次而已。——关键是,我完全支持他,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就好。
直到我们临回国的那个周末准备去购物的时候,我提议说,我们去outlet给你买条领带吧。他说没必要吧。我说,反正你的西服是黑色的,新的旧的都是一样,男士的装饰品也就只有领带最显眼,配一条新领带就是换了一个造型。如果你还是戴原来的那条领带的话,那么以后一看照片,发现你所有的西服照片都是黑西服配同一条领带,那怎么分辨得出哪张是你自己结婚的照片,哪张是你去参加别人婚礼的照片?
我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提议,没想到给Dynamic的影响很大。他立刻决定,这次回国结婚,一定要买一身新西服新领带!不然怎么看得出是自己结婚还是别人结婚?!!我对他瞬间的一百八十度转变会心一笑。我也一样完全支持他的决定。
于是,我们在英国购物的时候,买了一条粉红色经典格子的Burberry领带。回国后,婆婆带着我和Dynamic去买了一身深藏蓝色西服和粉红细条纹白衬衫。后来我才感觉到,类似色彩的衬衫几乎就是为婚礼设计的,在婚礼上很容易“撞衫”——碰巧Dynamic和我爸爸的衬衫颜色就非常相近,即便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品牌。
我的“好衣服”是24号婚礼前两天才买的。之前,按照济南结婚的习俗,我选好了婚礼上穿的婚纱和礼服。也就是说,婚礼过后到了家,我就完全没有一件看上去像样的衣服了,只有一件绿色线衣和黑裤子而已,要不就是唯一是红色的校服和牛仔裤。婚宴结束后的家宴上,周围所有的人都会穿的比新娘子喜气!这个想法是给Dynamic买了西服之后才逐渐变得强烈起来,让我越来越为衣服的事情感到焦虑。我把我的担心告诉Dynamic。他于是开车带着我在24号上午去了市中心的百货商场,买了一条紫红色羊毛连衣裙,一双矮跟靴,一条保暖的连裤袜——保暖连裤袜这种东西英国是绝对不会有的。
就这样,我和Dynamic终于为我们自己的婚礼置办了“好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