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苏格兰登山 |
分类: 留学日记 |
9月中下旬是爱大的新生周,Freshers'
Week,学校各类社团开始招新。我早已不是新生了,不过今年才第一次对爱大的体育馆和俱乐部产生兴趣,就像个Fresher一样,也去凑热闹了。我报名参加了乒乓球俱乐部和登山俱乐部(Hill
Walking Club)。9月24日,我和Dynamic参加了登山俱乐部组织的第一次户外活动。
登山运动在苏格兰非常流行,高地的山连绵起伏,欧洲各国的人都喜欢到苏格兰高地,领略这里的自然风光。我觉得自己做了两年PhD,身体要生锈,大脑要发霉,急需新鲜空气。希望这项运动能给我的生活添加一些spice,一点小小的刺激。
我们的目的地是West
highland的Clanclarich,早晨七点到体育馆集合。那天是十足的苏格兰阴雨天,天气坏到不能再坏。不过我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之前购置了防雨防风的装备——既然决定要登山,那就风雨无阻。
Dynamic对户外装备早有了解,虽然他并不常用。这次他为了确保我登山安全,按照Club网站的规定,和我一起去买了Gore-tex的登山鞋一双,Gore-tex外套两件(-PacLite和-XCR),防水裤一条,30升的防水背包(加后背透气装置,还可以内置水袋),急救包,防水手套一双,Fleece薄上衣一件(我已有一件)和厚袜子一双(一双是不够的,以后再添)。总共花费不下三百磅——超级奢侈了。Gore-tex(http://www.gore-tex.com)是一种防水透气的高科技材料的总称,价格不菲,不过我感觉还是物有所值的。
那天一起报名登山的人还不少,Club包了一个大巴。我们的车在山间公路上“疾驰”了一个小时(实际上我从始至终都在睡觉)。到了目的地,天气还没有丝毫好转。我和Dynamic算在Beginner一组——一共有三个难度的登山路线,中高难度的怕应付不来,初级组的又感觉没什么挑战。原想报中等难度却刚好被报满了。所以最后被安排在了初级组。虽然开始还稍有不甘,但最后我们都觉得很庆幸自己留在了这组。
该出发了,大家开始准备。他们从包里拿出防水裤,有的人的裤子已经泥泞不堪了,但套在外面并不影响新的行程。我和Dynamic出家门前就把所有的装备穿戴整齐了——这正是Beginner的表现——所以一直等到所有人穿戴完毕。
我们跨过路边的围栏,钻过人为修好的进山石洞,进入山脚的草丛,踏过被厚厚的野草覆盖的湿地,进入山区。
不知算幸运还是不幸,在苏格兰多变的天气里,我和Dynamic都是第一次在雨中爬山,所以我们并没有什么经验。他给我买了全套装备,可他自己除了登山鞋(情侣鞋)是Gore-Tex防水之外,裤子和外套都是半防水的——外套的材料不像Gore-tex那样不怕渗水,裤子虽然是防水面料,但裤子接缝却不像专业防水裤那样做过专门处理。我们都没想到那天的天气有如此之糟。
长话短说,一座并不算高的山就在眼前,海拔500m左右。我们沿着它比较缓的一个坡直接往上爬,完全没有路,没有台阶。我顺着前人的脚印往上爬——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和自己开路也没有多大区别。苏格兰的雨不大却缠绵不绝,我凭着一身的豪华防护装备(让我想起叶永烈爷爷童话里的钻在套子里的宝宝),呼吸着雨中泥土的清香,感觉轻松又舒服。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离山顶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距离,可我已经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觉得实在没有力气了。很不好意思,我是我们组里第一个要求停下来休息的人。其实我一直自认为耐力不错,只是这两年养病加蜗居不怎么运动,体力下降不少。为了更好地走后面的路程,我并没觉得现在提出休息的请求有什么不好。同行的人都非常友善,我们就站在半山腰,吃点糖果和巧克力,喝口水,五分钟之后继续上路。
很快就到了山顶,我开始兴奋起来,以为我们要选一条路下山——超级幼稚的想法。不过三秒钟之后,我就意识到大家要向前面一座更高的山顶进发。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觉得累了,不知道前面的路还有多远,开始觉得迷茫。几座山连绵起伏,真的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我们就这样一起一伏,一起一伏,翻过了不知多少个山头,中间累了就休息五分钟。
我一直很努力地想要跟上大家的脚步,不过我总是在队伍的尾巴。Club的主席也叫Anna,她一直在生病,所以她走得比较吃力,在我后面。Dynamic常常和她走在一起,保证我一直在他的视线里。我拖着疲惫的脚步,在这样阴冷的天气里,我已经汗流浃背,全身湿透了,幸好鞋子是干的,很舒服。Dynamic半防水的衣服果然经不住长时间淋雨的考验,上衣已经在渗水,雨水透过裤缝进了裤腿不说,又顺着裤子流到鞋里,他已经在踩水了。
我们组选的路线一直都比较好走,在某个山头可能岩石多一些需要攀爬,某个地方路很窄(这算是前人开的路了),下面又是陡坡峭壁需要小心。虽然有时候有些困难,但总而言之我从没觉得危险。我的登山鞋非常可靠,无论上山下坡,脚下都踩得很稳。遇到浅滩泥地也不用担心,大步迈过如履平地。虽然心里有时叫苦叫累,但一直觉得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直到我们走到离最高峰(海拔800多米)不远的一座山头。那座山山顶平坦,路很宽很好走,但两边都是陡坡和深谷,深谷外是更高更险的峰。山风在这里突然变得猛烈,天上甚至开始下冰雹!我努力稳定自己的步伐。我以前并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我看到其他人都很平静,丝毫没有减速,步子反倒迈得更大更坚定,于是我也觉得这应该没什么。我又走了十来步,风变得更大更猛,我突然觉得连呼吸都变得很困难。我把头缩在帽子里转向背风的一面,想要加紧脚步赶快离开这里,但已经力不从心了。这时候Dynamic从我身后抓起我的右手,紧握我的右手腕,紧紧搂我一下和我说不怕不怕。我感觉自己当时完全是被他拖着走,脚下空空无力,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他很有力地拽着我迈了几十步之后,我们才离开了风口。
躲过风口之后我的情况才有好转。虽然当时真的觉得很难,但我心里一直都没有害怕。有Dynamic在就不用说了,越到困难的时候我都算很冷静的。剩下的路都和前面的差不多,不过爬得越高,就觉得天压得更低,周围更加灰暗阴沉,虽然当时才午后两点左右。站在重重叠叠的黑山险岭之间,我深深感觉到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恐怖以及自身的渺小。当自己终于登上最高峰时,那种属于小小征服者的兴奋和豪迈的情绪,迅速被先前压抑的感觉所中和,倒觉得一切都没什么,很无所谓似的。我们在山顶待了三分钟不到,就沿着原路返回了。
又是一起一伏一起一伏的山头,并没有遇到同样猛烈的山风。我们在其中一个山顶找到一个避风的地方休息吃东西,四周都是岩石,再往下其实是险峻的峡谷。我们准备了小包装的巧克力卷,还有自制的三明治(更多营养),两升水(按照Club的要求),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Dynamic的包里,我的30升的背包里装了一个fleece,First
aid
package和一副手套。我们和大家围成一圈,缓缓坐下,放松一下疲惫的双腿。我的两手都麻木了——里面在出汗,外面却很冰冷。我们好像连吃东西的力气都没有了——倒不是真的没劲儿,而是实在没有吃的状态。十分钟左右,我和Dynamic勉强吃了一点儿补充能量,身体逐渐从急行军的状态冷却下来,开始觉得全身冰冷,冷得想要打寒颤。其他人也开始觉得冷,继续休息绝非明智之举。我们迅速背起行装,跨过岩石,继续大步迈在无尽的野草丛里。
一直翻过最后一座山头,也就是最初最低的那座小山,我们开始持续走下坡路了。有了一双好鞋,就不用担心上山容易下山难了。选好落脚的地方,真的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鞋底一点都不滑,好像每次踏下去它们都能抓住地上的草。Dynamic一直都走在我后面,其实我俩一直在队尾。我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地跟着其他人了,可我实在没什么爬山和下山的经验,总是比别人慢几拍。
不知道又走了多久,我们终于钻过石洞,迈过栅栏门,最后回到大巴前面。中间我们留了一张合影,照像的人是我们的领路人,绝好的leader,他冲大家喊“Smile
everybody! Try to appear
DRY!”大家大笑起来。我只是觉得全身都是湿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最舒服的还是双脚,很干很暖和。Dynamic从头到脚已经都湿透了,估计光鞋子就能挤出一升水来。
大巴司机勒令我们擦干净了再上车。我和Dynamic用纸擦擦裤脚,蹭掉鞋底的泥;其他人坐在行李间的底架上脱下防水裤,穿着里面的衣服上车。Dynamic临走带了两双袜子,却已经被渗到包里的雨水浸湿了——带干衣物是对的,但把它们垫在包包底下等着接水是不明智的;幸好我把相机放在最上面了。我另外带的Fleece湿了一大片,但总算还能穿。
司机带着我们到了一家酒吧,这是登山俱乐部的惯例,一来酒吧里很暖和,比如这一家就有一个壁炉可以烤火,顺便把衣服烤干;二来可以好好休息,吃点东西喝点啤酒喝杯热热的茶或咖啡;三来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登山心得,交朋结友,顺便清点人数,等待其他后回来的组一起集合。
我俩要了三杯热茶,一人一杯半,因为我们身上没装多少现金,而且我们还剩下不少吃的,没必要特别买什么。Dynamic把鞋袜放在火炉边烤火,后来我们干脆最在炉边喝茶,把全身都烤得暖暖和和的。原来这家酒吧我以前来过,去年夏天去高地的路上,我们还特别到这里休息了一下,我在外面和李菲荡秋千照相,看那只断尾狗狗。这一次它乖乖地卧在我的身旁,因为我喂了它好大块的三明治。
其他两组陆续回来了,酒吧里聚满了人。喝酒,聊天,打台球,这间山间酒吧的热闹程度完全不输给爱丁堡闹市区的酒吧。
我们在酒吧里坐了近一个小时,到了五点左右,我们启程返回爱丁堡,中间又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一会儿,等我们回到家时已经八点了。这次登山,是我和Dynamic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苏格兰登山。没有运动鞋牛仔裤,没有雨衣雨伞,没有移步换景的闲情逸致,不怕泥泞路滑,完全把自己溶入环境,溶入这项运动之中。我们也得到了不少经验,比如,防水装备非常关键,水要带够,但没必要带太多(看天气情况);登山时并没有很多时间吃东西,而且停的时间久了就会很冷,所以随身带些小包装的高热量甜食是最理想的(糖可以最快速地转化为能量,缓解疲劳;另外考虑到糖原储备理论,最好在登山前三天补充大量淀粉食品);防水裤可以放在包里,需要的时候再穿上,所以里面应该是有一条裤子的;额外带一些干衣服,要么放在防水的袋子里路上冷了就穿上,要么放在车上回来再换;背包的面料虽然防水,但下雨时最好还是将其自带的雨套即时翻出来套上。
晚上一进家,我们就赶快洗了个热水澡,生起壁炉的火,家里很快暖和起来。Dynamic除了和我一起总结了以上经验之外,他还说,其实在风最大的那座山头,他自己也全身疲惫没有力气了,但当他发现我像要挺不住的时候,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头,像在一瞬间注射了强心剂,顿时精力充沛,顶着狂风拉着我走了那么远。这一定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我的PhD课题)瞬间应激作用的结果。人的生理和心理综合作用的机制和效果,可以如此美妙。
后一篇:Bowling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