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读《我的千岁寒》-- 自序《我是谁》

(2007-05-31 12:33:06)
标签:

我的千岁寒

王朔

解读

分类: 天使笔记本
    庆幸自己是先看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才开始看王朔的《我的千岁寒》,不然可能没那么大的兴致细细研读。刚看了几页就很多句子似懂非懂,只好拿出科学的态度搜集资料做个笔记了,厚厚,想起加菲猫的话——咱斗四搞科学的银儿!细读《我的千岁寒》-- <wbr>自序《我是谁》

1、神通
   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
   这个名词出现在多部佛经中,例如《楞严经》,指的是“通达事理的能力”。主要涵盖有六种:
◎天眼通:能见极远方事物,或能透视障碍物(例如:墙)或身体;不受光源明暗影响。
◎天耳通:能听极远方音声,包括言语等;或能跨过障碍物听到音声(例如:密室对谈)。
◎他心通:能知众生心念造作。参见心灵感应。
◎神足通:能随心游历极远处,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受时空限制。
◎宿命通:能知众生的过去宿业,知道现时或未来受报的来由。
◎漏尽通:“漏”即烦恼;能破除执著烦恼,脱离轮回,意指修行证阿罗汉果。

    六道众生如天、人、鬼神等,因世间禅定或者与生俱有,或多或少有前五通,然而能力亦有浅深小大之别;天魔也具有五种神通,得以变现种种奇境。然而第六通──漏尽通,唯有依经教原理破除烦恼者方能证得。
   《楞严经》中提到在修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奇境,或许是随禅定功夫(定功)深入而渐得的神通,但若执著求神通或欢喜于得神通,则容易受魔引诱而入魔道。
 
     
    说白了就是传说中的特异功能吧。
 
2、禅定
   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亦即「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禅定是指「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浅意识的障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一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
    禅定的种类很多,《瑜伽》卷十一《三摩多地》中归纳为四类,即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静虑,为梵语“禅那”之汉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之意。静虑有四种,就是通常所说的四禅——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舍念清净。
    这四禅即色界天之四禅。色界天之四禅与无色界天之四无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禅。
   
    先了解这些了,研究下去就改钻研佛学了。

3.目连之死
     摩诃目犍连简称目犍连,目连,历史上确有其人。起先为外道师,有弟子数百。后听世尊所言,为之拜服,率弟子拜入门下。目连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神足第一”,他的死亡非常悲惨。一次,当他外出弘法时,被外道所攻击,死于乱棒之下。佛经中说:若不豫观,虽阿罗汉智亦不行。目连之死,是因为虽然具备神通,但是没有禅定的能力,因而无法进入禅定从而预先知道有人要袭击他。据说,当他被打成重伤以后,舍利弗责问他为何不用神足通逃走?他回答说:业力持故,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这就是所谓神通不敌业力。

4、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以变化力,而作佛事,济颠和尚就是走这个路线。真正的济颠和尚【道济(1150~1209)宋代临海(浙江省)人,俗姓李。】是爱喝酒,爱玩神通,是名士派,没那么疯。他文学境界高,但留传下来的诗不多,其中有一句说:「愿化西湖作酒池,一浪来时吞一口。」还有一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学我者下地狱,谤我者上天堂。”他临终时作了这首偈子,意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我发现浙江这地方真是了不得!

5、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雨淫淫,悲愁急;水深深,遥无期。 这就是那个相思树的故事中凄惨的句子了。难怪王朔要说,什么月亮代表我的心,太阳才代表我的心呢~~ 
    故事大概是这样滴~~
 
   作为宋康王仆人的韩凭(韩朋),当时娶了何氏为妻。但除了她的旷世美貌,我们无法知道她的真正来历。据《搜神记卷十一》记载,宋康王是个桀纣式的暴君,除了喜欢好勇斗狠,还酷爱美色,强行夺走了何氏。韩凭满心怨愤,高声抗议,宋康王一怒之下,就把他囚禁起来,罚他去服苦役,跟那些劳工一起背土修筑青陵台行宫。 
   何氏托人秘密传书给韩凭,用隐语向他暗示:“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宋康王截获了她的书信,拿来给手下人看,没有人能够阐释它的语义。还是大臣苏贺比较聪明,约略猜出了文辞中的深意:“其雨淫淫,是在形容她的愁苦和思念,河大水深,是比喻夫妻相隔,不能自由往来;日出当心,暗示她心里已经有了赴死的决心。”接到这封信后不久,韩凭就含愤自杀,以此抗议康王的暴行,同时也向爱妻发出“先行一步”的诀别信号。 
    韩凭之死,无疑为康王公开霸占何氏铺平了道路。何氏预先知道康王将对她有所图谋,悄悄用药水腐化了自己的衣服后晾干,穿在身上,外面看不出任何破绽。第二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康王偕何氏一起登上刚刚竣工的青陵台游玩。她容颜忧戚,愈发显得楚楚动人,令人生怜。为了防止何氏自杀,宋康王早已嘱咐手下人做好应对准备,不料何氏还是乘康王不备,从高台上奋力跃下,身边的侍卫连忙去扯她的衣裙,却因衣服腐化而无法挽住。《太平寰宇记》卷十九引《搜神记》描述说,那些被撕成碎片的衣袂,顿时化作纷飞的蝴蝶,仿佛是何氏灵魂的惊艳幻影。
     何氏衣袂的化蝶而去,乃是中国化蝶故事的最初源头,它为后来的梁祝故事提供了优美想象的蓝本。不仅如此,这幕悲剧还为中国情爱史奉献出更多的文化象征。 
     何氏殉情自尽后,人们从她的衣带上发现了两份遗书,其中一篇《乌鹊歌》,是她留给后人的唯一诗作――“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鹊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民,不乐宋王。”言辞里充满着对于情色暴政的无限哀愤;另一篇则直接呈给康王――“大王热爱生命,而妾身则更热爱死亡,只愿把我的尸骨与韩凭一起埋葬罢。”宋康王读了诗歌和遗言,妒恨交织,痛加拒绝,下令其街坊把他们的尸骨分开埋葬。康王说:“既然他们夫妇相爱不已,要是能让分开的坟墓合拢,那么我是不会阻拦的。”其狠毒自得之态,溢于言表。
      但出乎宋康王意料之外的是,仅仅一夜之间,奇迹就已发生:从韩何两墓的顶部分别长出了两株高大的梓木,十天后便有合抱那么粗大,弯曲了树身各自靠拢,下面的树根互相缠绕,上端的枝丫彼此交错,形成后人所说的“连理枝”奇观。宋国的民众感怀他们的执著爱情,就命名那树为“相思树。”“相思”这个关键词,便发源于这个故事。第二个奇迹是出现了一对鸳鸯鸟,长久停栖在树枝上,无论黎明黄昏都不肯离去,脖颈相交,发出悲切的鸣叫,声音凄婉感人。有人说,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的化身,所以鸳鸯从此又有了“韩朋鸟”的别名。

6、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乌栊。势与天通
    表面上看,是说武功、太白、孤云、两角、蛇盘、乌栊这几座山一座比一座高,而黄金、子午道路难行。一路走来,越走越险。稍稍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奥妙:武功、太白在秦中,孤云、两角在汉中,黄金子午是入蜀道路,蛇盘乌栊,已经是云南境内了。前人认为这可能是汉武帝元封二年取云南为益州郡时留下的。确实应当是一次大规模远征所产生的作品。在这略略夸张的描写中,看不出畏惧和愁苦,反倒有隐隐的刀兵之气。

7、狐欲渡河,无奈尾何;妇死腹悲,唯身知之;悬宫漫漫,怨死者半。
   
狐欲渡河,无奈尾何。说的是狐狸想渡河,但是华丽的尾巴大而沉,它又舍不得放弃,因此犹豫不决。
    妇死腹悲,唯身知之。说的是丧妻之痛.腹疾,表示心腑之痛。
    悬宫漫漫,怨死者半。有个说法是指秦地人对修建宫殿的怨恨。

   
前两句好理解,特别是看了《青春》之后。后面这个悬宫漫漫怨死者半说不通,这跟《我是谁》有嘛关系呀,不明.....

8、山川而能语,葬师无食所;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葬师:风水师

  
寒哪~~~~社会到底进步了吗???

9、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余一人所闻,以戒后世子孙。
     源自《大戴·武王践阼》,这篇文章里是周武王的各种座右铭。其一就是这首《矛铭》。说的是忍了一时的怒气,免得引来终身的羞辱。用它来作矛这种兵器的铭,在今天看来,倒有一些和平主义的色彩。自古兵者为凶器,能不用就不用的好。这是劝人忍的。
 
10.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认为亲眼所见的都是真真实实的,却不知我们常常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