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走进阿坝理县游览甘堡藏寨感悟藏寨风情增知开心愉快 |
10月19日,我们自驾离开了阿坝毕棚沟景区,沿着317国道进入吉祥之地理县。
坐骑驶进317国道上的藏羌文化走廊 ,浓郁的异域风情立即吸引了眼球。
坐骑穿过藏羌文化走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甘堡藏寨。这是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位于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是典型的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因其倚山傍河而建,故得名甘堡,藏语意为“山坡上的村落”。
乃甘堡藏寨大门。寨门说不上雄伟壮观,但是大气有特色。
走进藏寨,首先跳入眼帘的就是这矗立在广场上极富宗教色彩的图腾柱。
此乃藏寨最醒目的一幅壁画,是对格萨尔王的赞颂与纪念。格萨尔王诞生于甘孜州的阿坝草原,一生戎马、扬善抑恶、弘扬佛法,成为藏族人民心中的旷世英雄,神的化身。
这个大大的“将”字和下面的屯兵雕像,告诉你甘堡藏寨是“屯兵故里”。原来,清朝实行屯兵制,每个屯子都配置官兵,平时为农,战时为兵。甘堡屯的官兵参加过无数次的战斗,最可歌可泣的战斗是开赴东南沿海与入侵的英国侵略军浴血奋战,五百屯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幸存的屯兵悲痛中不忍离开,就将牺牲壮士的辫子带回家乡埋葬,设立“辫子坟”供后人祭奠。他们还将作战的经历、感人的故事,编排成锅庄艺术,叫作《博巴森根》流传至今。而今《博巴森根》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亲们纷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巴森根”(藏族特有的锅庄艺术)的标识牌前留影。
这是甘堡藏寨里的雕塑,每尊雕塑不但形像栩栩如生,且都蕴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
这不?这尊“二牛抬杠”的雕塑,拜读了对雕塑的说明,感觉很有意思。大意是说,藏寨中的村民长期生活在大山之中,世代以山地耕种为生,天长日久,运用物理学原理,摸索出了二牛抬杠的巧妙方法,达到省工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耕作中,耕地人还通过声音曲调、亲切感人的话语与牛交流,相互理解体谅,达到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的目的。太有意思了!看来,对牛弹琴还真是可以的哈。
此乃博巴森根(锅庄艺术)广场的宣传画。村民与游客常一起在这里载歌载舞歌颂英雄,歌颂新生活。
这些都是甘堡藏寨里的民居。听说,汶川大地震时,甘堡藏寨毁于一旦,这是震后重建的,所以房屋色泽还比较新鲜亮丽。
我们穿行在藏寨四通八达的小巷中参观游览,发现所有的建筑墙面都是石头砌成的,且平整坚固。原来在甘堡藏寨的居民中,所有男子几乎都是石匠,砌石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师自通的拿手活。儿子看着这一堵堵石墙,十分欣赏赞叹它所彰显的厚重古朴之美,让我们纷纷与之同框合影。
甘堡藏寨里出售藏家特色物品的小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丝織品,形态各异的小挂件,牛羊肉青稞酒等丰富得很。
因下午还要参观理县的另一个景点———薛城,给甘堡的时间实在有限。我们只能蜻蜓点水般边走边拍照,记录下眼观的风景 ,希冀回家慢慢品读回味。上面和下面的拼图记录了我们走马观花的情景,也有藏寨景观的浓缩,请友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