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写在前面:那天下午刚从青城山老易养回到成都,便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我们石油路旧貌换新颜了,被打造成了“石油主题文化一条街”,约我一道前往参观欣赏。第二天上午,天气晴好阳光给力,便如约而至。嗨呀!真的。一条长长的文化墙敦厚肃穆、色彩斑斓的赫然眼前,踮脚翘首都望不到头,不由瞠目结舌、心襟荡漾!看来,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完的,又不愿落下任何一字一画、一景一图,只好有选择地边走边看边拍,先将它收藏在手机里,回家后才慢慢仔细欣赏品读。真是不看则罢,一看激动万分,几十年的峥嵘岁月,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化作灿烂的文化艺术镌刻在了共和国辉煌的史册中,还真是精彩万般。重温记忆不由得浮想联翩,作为老一代石油人更是倍感骄傲与自豪,自然要记录下心之所感所想。这不?
穿行在石油记忆七十年的长廊,走走停停
心灵和眼睛总在画卷中徜徉
瞩目文字的婀娜与才气
欣赏浮雕呈现的身影与力量
时时为一种斑斓吸引,为一种壮丽感动
那是血与火的沸腾,那是生与死的较量
那是与天斗的豪情,那是与地斗的辉煌
那是几代石油人在为国加油,为民族争光
他们头顶风霜雨雪,脚踏穷乡僻壤
他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他们在月黑风高夜坚守自强
为了石油人的责任和担当
为了石油人的初心与梦想
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谱写了油气腾飞的辉煌乐章
石油记忆主题文化墙
呈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真实故事
是川油铁军自强不息中收获的别样勋章
四川成都成华区石油路旧貌换新颜了,被打造成“石油记忆——石油路主题文化街”。
看吧:石油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
他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怕是人拉肩扛。
石油工人32111英雄钻井队,为保护油气井场,在烈火中英勇无畏的战斗。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川油铁军在四川历次油气会战中,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国家的能源强国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这些资料表明,我国古代的钻井技术早早地就领先于世界了。位于四川的邛崃火井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口天然气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