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趣味心理疗法:隐喻故事隐藏我自己

(2012-07-14 15:20:42)
标签:

故事妈妈

家长故事会

隐喻治疗

李永强

教育

分类: 治疗理论
原载《心理》月刊9月号杂志     编辑/ 蒋力 文/ 李永强

 

 http://s15/bmiddle/56946ea7hc4c5450118be&690


隐喻故事隐藏我自己 
【版块】绽放自我

  【栏目】潮流 

  【题目】隐喻故事隐藏我自己


[导语]

    我们是听故事长大的:鹬蚌相争、绿野仙踪、小黑鳗游大海,等等。那些奇幻的境遇,熟悉的主角,还有不同的意义和解读吗?如果我们自己也来编故事,我们的故事会怎样? 

    在隐喻故事治疗师眼中,创造故事是一个意义深刻且影响长久的经验。它能直接与潜意识对话,建立信任,点拨心中的迷津。 
  
[正文] 

被誉为“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的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 Erikson)。17岁时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一度严重到无法抬头。谁知疾病却让他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观察力与沟通能力,最终让他走上心理治疗之路。而治疗中,天性幽默的他最擅长的是讲故事。

艾瑞克森常给来访者讲一些奇闻逸事,大量使用言外之意、双关语及幽默技巧,引起来访者关注和疑惑。这些高潮迭起的故事,往往有出人意料的结局。在获得彻底放松和成功感受的同时,潜意识也获得改变认知的能量。来,讲故事成为艾瑞克森心理治疗的主要模式,也成为最早的隐喻治疗的实践。

  http://s7/middle/56946ea7hc4c5242519e6&690


 有人问他为何相信这种方法有效,艾瑞克森的回答还是一个故事:

“小时候,一匹马游荡到我家农场。没有人知道它从哪儿来。父亲骑上马,把它领到路上,只有在马离开大路或走到田里时,才赶它回到大路。于是马很快回到主人家。主人很惊讶,问父亲,你怎么知道它是我的?父亲说,我不知道,但马知道。我所做的只不过是让它一直在路上。”

隐喻(metaphor)一词源自希腊语metaphora,意为“传递”,即将真实的事物用影射、模拟的方式传达出来。咨询师通过选择为来访者“量身订制”的故事,了解和帮助来访者,这便是隐喻治疗(Therapeutic Metaphors)。

 http://s1/bmiddle/56946ea7hc4c52705dab0&690

 人人都会讲故事——他们接触的隐喻治疗

■ 宋扬 培训公司经理

“参加隐喻故事治疗工作坊,其中有个环节是‘困局脚本’。老师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困惑编段故事。现实中我的难题是经常与男友争吵。我写到:妈妈和4岁的儿子怄气,儿子不听话,被爷爷奶奶宠坏了。虽然给他讲过很多遍孔融让梨的故事,可分水果时,还是把最大的留给自己......老师问我,故事里的母子关系是否会联想到你和男友的互动模式?你认为这样的互动模式怎样?有对男友的不公平之处吗......在随后逐渐深入进行的分析中,我慢慢明白了这段故事背后的隐喻:在我与男友的交流中,总有一种不自觉的倾向,对男友的控制、调教较多,就像一个母亲对待儿子,所以才吵架不断......3天的课程让我反省了自己的恋情。”

■ 马智勇 网瘾戒疗专家

“隐喻治疗不枯燥,反倒很开心。印象最深的是治疗师讲的故事:鸟国举行飞行大赛,许多鸟飞累了就放弃比赛。天空只剩下老鹰,它以为自己赢了,却发现有只小鸟飞得比自己高。但小鸟说老鹰才是冠军,是老鹰一路载它上来,满足了它从最高的天空看世界的心愿。这个故事让我很触动:原本我认为自己是雄鹰,其实不过是老鹰背上的小鸟。老鹰又是谁呢?是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团队。过去总是因工作而忽略亲情,而今我对自己更有察觉了。”

■ 张瑜 大四学生

 “我用童话方式写了一段故事:小鱼儿很小的时候就学会照顾妈妈,给忙工作的妈妈做饭洗衣,还每天把饭送到妈妈工作的地方,长大了也在想着怎样赚钱给妈妈……治疗师告诉我,从小我就扮演了‘小爸爸’的角色,一味在乎别人却忽略了自己。我惊奇地意识到的确如此,我的问题就是爱自己比较少。”

http://s2/bmiddle/56946ea7hc4c52af66f91&690

 

 听故事为何会有疗效

心理专家发现,听故事时,人对故事本身产生反应的是左脑(意识),而对故事的结构、节奏、语调、内隐情绪等进行反应的则是右脑(潜意识)。虽然来访者的意识在积极聆听故事内容,但潜意识却同时接收到大量的隐喻信息。

如果故事结构与来访者的困境相似,治疗师就会在故事里加入激励(empowerment)、重新架构(reframing)或者同理(empathy)的元素,使来访者可能有新的领悟,改变认知,从困境中找到出路。

隐喻故事不一定是童话,也可以是关于我们自己,或者关于自然的。只要能触碰到深层的生命体验,就是好故事。另外,因为治疗作用于潜意识层面,因此隐喻疗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有效减低来访者的阻抗。

http://s3/bmiddle/56946ea7hc4c52da89a42&690

 

见证:阳光女孩奇幻之旅

…… 【略】

不愿上学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情绪的接纳和来自他人的共情。治疗师借助故事中对懦弱小瓢虫的不断接纳和理解,让孩子的烦躁情绪获得安抚。故事最后的结局也富有含义:只要勇于面对,小瓢虫也能战胜困难,自由飞翔。这种结局的设置往往能激发起孩子的好胜心,由此孩子也会自然流露希望行动起来、证明自己的意愿。

在此基础上,咨询师又开始帮助雯雯挖掘自己的“智慧背囊”,找到自己的潜在优势。雯雯参加过野外拓展训练营,并对当时的生活非常怀念。治疗师要妈妈拿出当时的相册给雯雯看,同时要雯雯回顾自己当时最突出的表现。雯雯开始流露出自信的光彩

最后,咨询师问雯雯:“是希望做小瓢虫还是做白天鹅?”雯雯说:“白天鹅。”当妈妈收起照片时,雯雯已决定明天要去一趟学校了。

生活中的隐喻故事

隐喻治疗适合的人群广泛,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乔治·彭斯认为,“故事总是比任何道理都更容易被接受。普通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故事,得到启发。”他所著的《101个重塑人生的故事》,汇集了长年临床实践中的101个曾运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处方”,每个“处方”就是一个故事,针对一种不同的心理困惑,采取隐喻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发现问题,产生共鸣,最达到激励、改变的效果。这种方法广受欢迎,该书也曾被选为加拿大中学课本。

另外,针对儿童读者,特别是有情绪困扰的孩子,家长也可以帮孩子选择一些相应情绪主题的绘本(图画书),并陪伴孩子阅读。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体验和接纳自己的情绪,从而走出困境。

 

http://s12/bmiddle/56946ea7hc4c5319d2cab&690

 

隐喻故事如何讲

隐喻治疗的关键是隐喻故事的创作。除了运用一些经典的神话及童话外,治疗师丰富的经验也是创作故事的灵感。来访者可以自己创作故事,也可以通过治疗师讲述的隐喻故事获得启发。总之,治疗师将根据来访者不同的困境,灵活运用隐喻故事。

倾听——倾听来访者困境,收集相关行为、想法与情绪资料,同时也要收集个案拥有的积极资源,形成个案记录。写下想到的治疗的切入点、可利用的资源及将使用何种方法。

主角——决定隐喻故事的主角及相应角色(例如个案是个忙碌之人,可以用蜜蜂来当主角)。此部分常靠直觉。

结构——以故事主角为核心建构故事发展脉络。个案的情绪、行为、想法与资源均可作为情节发展的依据,适当的音乐也可以成为背景。咨询师会说:“接下来我要说个故事给你听......”

 http://s6/bmiddle/56946ea7hc4c5336c0f35&690

 讲述——此过程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情,并对来访者施加影响的阶段。首先从困境开始,然后探讨与问题解决有关的方法,最后给出恰当结果。

讨论——与来访者讨论,建立故事与事实的关联,争取将故事治疗的效果作用于日常生活。

总之,隐喻疗法的具体方式很多,比如绘本及续写等。一个隐喻故事可以讲给一个人听,也可以讲给一群人听。根据同一主题,可以单人或多人分别创作隐喻故事。

【附】隐喻故事治疗读物

 

http://s16/bmiddle/56946ea7hc4c538b7295f&690

 

《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内容简介

我们是听故事长大的:鹬蚌相争、绿野仙踪、小黑鳗游大海等等。那些奇幻的境遇,熟悉的主角,还有不同的意义和解读吗?如果我们自己也来编故事,我们的故事会怎样?

书第一次公开披露了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的隐喻故事九格创作法,认为创造故事是一个意义深刻且影响久远的经验,它能直接与潜意识对话,建立信任,点拨心中的迷津。故事给孩子打开一个想象的空间,或许引起孩子思索,或许引导孩子自己得出某一种结论。

书中有大量用故事同理和陪伴孩子、与孩子做真诚沟通以及做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举例,也有较大篇幅童书绘本的辅导性文字。本书主张,好的故事永远把结论留给孩子自己,就像把种子埋进土壤里,它会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作为妈妈一定要知道,故事不是可以乱讲的,因为故事是有魔力的,就像一颗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在以后慢慢长大的岁月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书中理念会令读者耳目一新,相信这本书会引领一场静悄悄的家庭教育革命。

 http://s4/bmiddle/56946ea7hc4c5408fd803&690

《成长课:影响你一生命运的隐喻故事》内容简介 

该书作者是中国大陆最早从事隐喻心理辅导研究的探索者,他们就像隐喻森林里的魔法师,在人迹罕至之处采撷着五彩缤纷的美丽瑰宝,让我们看到那些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的隐喻故事背后闪亮的霓虹。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隐喻互动辅导的渊源,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与隐喻结缘的过程,以通俗的笔墨告诉我们隐喻是什么,隐喻故事是什么。这让我们很容易地理解了隐喻是以间接的方式来形容一些感觉、想法或者事件。作者列举了在工作实践中使用隐喻的沟通案例,让我们惊喜地看到,隐喻故事基本上是一种奇妙的沟通方式,是透过讲有趣的故事来达成沟通的。
该书的第二部分很有耐心地讲述了作者对《小王子》、《为自己出征》、《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让幸运来敲门》、《海鸥乔纳森》、《老人与海》等六部隐喻类文学名著的精神分析与个性化解读。第三部分是作者对自身应用隐喻故事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的回顾。透过这部分文字,作者向我们指出,隐喻故事可以是一种沟通的工具,特别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隐喻故事可以用来作为传递的方式。在辅导学生的历程里,用隐喻故事做治疗就像是放了烟雾弹,可以保护与增进师生关系。在这部分作者还向我们讲述了隐喻故事的理论基础以及隐喻故事的创作等方面的知识。该书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对一些经典童话故事的分析与改编,我们可以透过阅读看到隐藏在故事里的自己。这样的阅读能让我们更充分地领悟到,童话不只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

http://s11/bmiddle/56946ea7hc4c5424d666a&690

 

《生命的觉察》内容简介

究竟如何走自己的生命成长之路?怎样发现自己的明星气质?如何超越个人心理障碍的危机?作者在书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拥有人生幸福快乐掌控权的心灵地图。作者在前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心灵可以为自我做主,并通过两个小故事来阐述这个道理。写故事和讲故事是他的特长,他是擅长使用隐喻故事的写作者和治疗者,同时又是有着独到见解的作文教练。因此在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尽管是在阅读人格心理学理论,可并不觉得累,我们被书里随处可见的故事深深打动。
在故事里我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的内在有着形形色色的反映着我们不同性格侧面的子人格。正如弗列兹·波尔兹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世界的国王。作者用诗歌般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思想和观念就像天上的云,忽而聚集,忽又消散;你的心情亦如变幻的天空有时澄明如镜,有时浮云万里,有时宁静,有时风雨雷鸣。那个躲在面具后面观察你的思想、态度、信念,并指挥你心智活动的方向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灵魂的你。”这个灵魂的我便是真我,而作者在《生命的觉察》这本书里所要阐释的也正是如何活出真我,也就是活出精彩的人生。
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把源于意大利心理学家罗伯特·阿萨吉欧利的心理综合理论和美国薇薇安女士的心灵剧场理论以及整形外科专家马克斯维尔·马尔兹的自我意象心理学理论做了巧妙的整合。非常难得的是,作者在该书里披露了目前在中国大陆鲜为人知的美国心灵剧场治疗技术在个人内在潜能开发上的应用,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的工具,每一个读到相关内容的读者都可以参照书中提到的方法去操练和执行。

作者简介

李永强,中国大陆隐喻心理治疗开拓者,并提出十二生肖与生命原型学说,受李氏先祖老子《道德经》启示发明中国九宫格作文,主要从事李氏作文围棋、“彩虹人格引领童话人生”阅读计划以及“彩虹人格童话叙事”理论研究与写作实践。

郝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著有《艺术教育与心理治疗》,并创立“自我关系心理模型”和“阅读治疗心理模型”。

王蒙,通辽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科尔沁青少年心理学校校长,200611月主办中国大陆首届隐喻治疗研修班,著作有《成长课:影响你一生命运的隐喻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