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蓝田(白鹿原):送别一只仙鹤去天国
http://s12/middle/5693a037t7e1c64e2b7eb&690
白鹿原。
杰锋是我西安的文友,2009年旅行出发前,请他替我联系去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背景地采风,他表示没问题。
4月5日下午来到西安,当晚杰锋为我洗尘。饭桌上除了他10岁的儿子,还有一位嘉宾蒋广章先生。蒋广章50出头,是白鹿原地区的一位农民,小商人,也是当地民俗通、秦腔爱好者。安排采风的事,杰锋找的就是他。很巧那天蒋先生在西安办事,一个电话就把他邀来了。
杰锋的文笔不错,画也画得好,曾看过他写的小说草稿,里面的插图都是他自己画的。主人翁原型就是蒋广章。眼前的蒋广章,如同杰锋笔下描述的那样:已近知天命的年龄、匀称壮实但并不臃肿的身体、白皙细腻的皮肤、方圆形略显颓秃的头颅以及肉感的湿润着的红红下唇,都一览无余地昭示着这个中年男人的成熟!特别是他那双炯炯有神儿的眼睛和内双的上眼皮,让人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
蒋广章确实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接近的人,我把去白鹿原的目的和他大致谈了一下:主要去采风,看民俗文化,到那以后我看我的,不要影响你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希望在他空余的时间与我聊聊天。蒋广章点头说,好,好!就这样办。当晚他去西安女儿家,约定明天一早在去蓝田前卫镇的公交车站碰面,争取上头班车。
去蓝田前卫镇的公交车始发站在西安城东,我住在城西,赶到的时候,没有见到蒋广章的身影。心想,约好是坐头班车,我迟到了,蒋广章很可能为了接待我先回去了。第三班车就要开走了,不能耽搁时间,于是跳上车去追赶他。
蒋广章的家乡在蓝田县前卫镇前卫村,离西安市区40千米,一个多小时后我来到这里。找到蒋广章的家——前卫塔家布店,一位中年妇女正在营业。问蒋广章在吗?她说昨天去西安了。我顿时明白了,蒋广章还没有到家呢,赶紧跑到街上去等他。
http://s1/middle/5693a037t7e1c690beab0&690
http://s4/middle/5693a037t7e1c68bf91f3&690
蓝田前卫镇。
四个汉子抬着一个纸扎的棺罩走来。
街上时不时传来了吹吹打打的声音,远远地,只见四个汉子抬着一个纸扎的棺罩走来,像是在告示乡里乡亲他们家有人去世了。我跟走了一段,拐进了一个小巷,果然看到这户人家正在办丧事。
http://s15/middle/5693a037t7e1c6948f78e&690
http://s13/middle/5693a037t7e1c69c3d40c&690
这户人家正在办丧事。 吊唁大厅。
丧事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办丧事的过程采集起来,就是很好的素材。我决定把今天的视角锁定在这里。正想着,蒋广章迎面过来了。原来,他见我没来,当时又没要我的手机号,就跑到我住的旅馆找我,耽搁了。我表示了愧疚和歉意,他却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他告诉我,村上死了一位老人,已经吊丧了一天,昨天参加者主要是近亲,今天还要吊丧一天,接着下葬,按程序是远亲和朋友们来参加,他和当地的乡亲关系一向很好,今天的吊丧活动他要参加,邀我也一同去。我很乐意,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http://s9/middle/5693a037t7e1c68642328&690
春天的白鹿原一片生机勃勃。
送葬在下午,上午是吊唁,时间还早,于是我们来到村外。我不禁想起了杰锋文章里描写的他和蒋广章一前一后走在那一片广揉的绿油油麦田里的景象。蒋广章指着田野告诉我说:白鹿原由5个乡组成,200多个村子,范围有100多平方千米。一条长60千米的雨裂,将塬分为北塬和南塬。这里水丰土茂,基本没有修建什么水利设施,但只要种子种下去,就会有收获。即使遇到灾年,也不会颗粒不收。老天对这块土地就是这样的开眼,当地的百姓都过着可以温饱的生活。说着话,他俯下憨实的身子,用粗壮的手在土地里抓了一把土,颇有兴致地让我看墒情。
http://s16/middle/5693a037t7e1c67dabd8f&690
http://s9/middle/5693a037t7e1c6826fdb8&690
这里当地人的坟园。
连碑刻都做得这么高大。
老蒋告诉我,白鹿原是连接秦楚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灞河就修筑了军事要塞“灞城”。秦末农民起义时,刘邦进军关中,首先屯兵灞上,迫使秦王子婴不战而降。在唐代,显贵死后多葬于此,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级官吏的墓园有百余座。人去世后,白鹿原人是讲求厚葬的,如果你看了这里的风俗,就会明白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这般壮观。看着老蒋连绵不绝地说着,顿时感到了这里文化积淀的深厚,心底不由肃穆庄重起来。
我从书上了解到,白鹿原历史厚重,文化底蕴很深,小说《白鹿原》正是以这样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为刻画对象的,她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不仅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更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我问蒋广章读过这本小说吗?他说都听过好几遍评书了。问感觉怎么样?他笑了笑说,写得太骚。
“骚,你还听好几遍?是不是被骚吸引的?”我笑问。
他哈哈大笑,说,白鹿原人可不像小说里写的,都是很安分守己的,谁要是像书里那样子张狂、发骚,还能在乡里见人吗?
和老蒋谈话,发现他是个很随和,很热心的人。几乎人人见到他都向他打招呼,问好。他喜欢唱秦腔,会民间剪纸,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都会请他去剪纸做花,他还会布艺裁剪,做花馍,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
http://s11/middle/5693a037t7e1c6a36040a&690
http://s7/middle/5693a037t7e1c6c0ef3e6&690
乡亲们吊唁带来的随礼。 如此之多。
http://s5/middle/5693a037t7e1c6c6f1d54&690
http://s9/middle/5693a037t7e1c6cd7dad8&690
小食品与花馍。
花馍做得如此精美,简直就是工艺品。
10点钟左右,我们来到办丧事那家人家。远亲、村里人络绎不绝来吊丧,我端起镜头,开始了采风工作。办丧事的人家姓汪,去世的是位祖母级的老人,因病而逝。汪姓家人见我前来参加老人的丧礼,又听说我来自北京,他们觉得很荣幸。
我是第一次看到陕西乡间这样的出殡场面。据家人介绍,丧期5天,最后两天是吊丧高潮,今天是最后一天的吊丧,也是出殡的日子。
http://s4/middle/5693a037t7e1c6d75c603&690
http://s1/middle/5693a037t7e1c6df250d0&690
花圈排满了街巷。
村民络绎不绝。
http://s13/middle/5693a037t7e1c6e9011bc&690
http://s13/middle/5693a037t7e1c6f19735c&690
汉民族讲究伦理,肩头有红布头的表示孙子辈。 棺木将放在这个龙座上抬入墓地。
http://s16/middle/5693a037t7e1c7146604f&690
http://s7/middle/5693a037t7e1c7244c236&690
这位老人可能是死者的老姐妹,打老远就嚎啕着过来。死者躺在寿棺里,接受大家的告别。
http://s13/middle/5693a037t7e1c71c0359c&690
http://s13/middle/5693a037t7e1c6fabc64c&690
随礼都要一一登记在册。
平日见不上的亲戚朋友都在这一天汇集了。
来吊丧的人大多带着随礼,凭吊后等待着下午一同去送葬。这里随礼的情况多样,有送花馍的,有送小食品的,也有直接送钱的,根据与死者的关系亲疏远近而定。我对老蒋说,我也送一份,你看怎么给?老蒋说,已经代你送上了,我送了一块布料,也给你捎上了一块。我发现老蒋真的象杰锋小说里描写的那样,人很细。
http://s7/middle/5693a037t7e1c72d3aca6&690
http://s9/middle/5693a037t7e1c74abe6c8&690
白席。
白席饭菜。
http://s11/middle/5693a037t7302d86824ea&690
帮厨的人们。 做饭的用具。古时候就是用这个做饭的,有谁知道它叫什么?
前来吊唁的人,大约有400人,中午摆了40多桌席。席上略备薄酒,多为素食。我忙于摄影,简单的吃了两口。出殡要等到下午四点,蒋广章拉我去他家里看看。走到街上,他硬买了几种小吃要我尝尝,有油糕、醪糟等。理由是我中午肯定没有吃饱(他观察到的),坚持要我尝尝他们白鹿原的地方风味。我感觉老蒋真是个很热心、很实在、也很会体贴别人的人。
http://s1/middle/5693a037t7e1c777bea70&690
http://s11/middle/5693a037t7e1c7529048a&690
蒋广章的妻子在接待客人。
蒋广章的家,一座三层小楼。
前卫塔家布店的后面就是他的家,我早上进店看到的女人就是他的妻子。老蒋是个体生意人,生意经营得很好。他性格开朗,说话风趣,为人又随和,很能和各类人打成一片,布店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多年前,家里就盖起了三层的小楼,老蒋隔三差五到西安进货,每逢阴历二、五、八镇上赶集的日子就运回自己的小店进行零售和批发,在这一带生意经营的很有些人气,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人脉吧。
我在他的店里亲眼目睹了他和妻子做生意的场景。老蒋做生意有他的一套,他将销售的毛利率严格控制在18%以下,决不突破!他说这是他经营成功且长盛不衰的诀窍。他说,人决不能太贪!老蒋随母信佛,是个修行居士。附近上了些岁数的善男信女都和他混得厮熟。我在杰锋的小说里曾读到过老蒋在西安城里,时时将两角、三角的毛毛钱,不时丢进路边乞讨者的盆盆罐罐里的情节。老蒋说,他们可怜!而我观察到他在当地买主的眼里,也是个“绝无仅有”的不贪财的“施舍者”,也许是老蒋的行为举止影响到了周围的人,就连邻近七村八乡的老少爷们、娘儿们,都像粘了磁一样,在赶集的日子,被络绎不绝地被“吸”至他的店面前。老蒋嘴里打着价,手下却利落地扯着布,还没忘了和他们插荤打嗑,逗得买布的乡邻时不时掩嘴而笑,我被老蒋独特的经营方式吸引住了,也不由自住地咧开了嘴。
http://s8/middle/5693a037t7e1c76959e97&690
当地的风味食品。
下午两点钟的时候,我和老蒋又返回了丧事现场。白鹿原的丧事活动是汉民族最典型也是最传统的,恐怕如今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了。死者的棺木前,要摆三牲、请八仙、坐龙头大轿、套棺罩。最有地方特色的是,要为死者唱戏。听秦腔,
这里的唱戏也有程序,吊唁的第一天晚上就开始唱,第二天出殡前、送葬后还要接着唱。请来的都是专业戏剧班子,不唱别的,全唱秦腔。我想,或许白鹿原人是听着秦腔来到这个世界的,飞仙时刻依旧希望伴着秦腔而去,难怪这里的人和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你随便拉出个人来,都能给你吼上几句!秦文化,尤其是秦腔戏剧文化,深深根植在了当地的百姓中。
http://s5/middle/5693a037t7e1c79b1f064&690
http://s15/middle/5693a037t7e1c78147fce&690
死者的棺木前,要摆三牲、请八仙,棺木要坐龙头大轿、套棺罩。最后特色是为死者唱戏。
http://s1/middle/5693a037t7302d8df3040&690
http://s8/middle/5693a037t7e1c7ebe9b07&690
“三娘教子”唱段。 “赵匡胤祭灵”唱段。
点戏也有一套程序。自家、娘家、其他亲友要依顺序点戏,所点的曲目根据与死者的关系唱不同的内容。我听到的有“三娘教子”、“赵匡胤祭灵”、“女祭灵”等等。谁点,谁出钱。为了表示对死者的追念,各家都争着点。点戏的过程,也是村里人享受戏剧文化的过程。街巷里围满了听戏的人。三年后,逝者的家里要为死者接魂,那时还要唱一台戏。那台戏唱完,对亲人的思念就转到每年的清明节和鬼节的祭扫了。
http://s1/middle/5693a037t7e1c7d509b90&690
http://s8/middle/5693a037t7e1c7f578317&690
孝棍。 子孙每天手拿一根。
我注意到棺木前面的地上放着一堆柳木短棍,棍上缠着黄纸。问这是什么?汪家人告诉说,这是孝棍。出殡的时候,老人生育的男丁每人手持一个,到了墓地与棺木葬在一起,替代木俑的作用,以示对老人终身孝敬。柳木是易活的树种,表示绵延不绝;棍是男丁的象征;黄纸是带给死者的冥币。
出殡前还有一系列仪式活动。先是告别仪式,按照辈分、男女、亲疏、远近,分类分批进行,这些在一般汉族地区的乡村都能看到。接下来是披红挂彩的“表彰”仪式,则是白鹿原地区特有的了。表彰什么?表彰子孙对死者生前的孝道。先是儿子,之后是干儿子,媳妇们也得到表彰。得到表彰的男人们都被挂上了红绸带,特别是干儿子是披红挂彩最多的一位。我问:被披红挂彩的都是评选出来的吗?汪家人说,不是,就是当地人的风俗,真是不孝之子也走这套程序,目的是进行孝文化教育。
http://s4/middle/5693a037t7e1c7b3ceea3&690
http://s6/middle/5693a037t7e1c7c26da35&690
分批告别。
给儿子们披红。
http://s3/middle/5693a037t7e1c8011ac62&690
http://s7/middle/5693a037t7302d9b21ea6&690
这位干儿子披红最多。
女子这样告别老祖母。
http://s1/middle/5693a037t7e1c81a535e0&690
http://s3/middle/5693a037t7e1c82be93a2&690
敬酒。
家族再拜。
我注意到媳妇们虽然被表彰了,却没红绸披,表彰的人中还有女婿。我想,这是中国文化中重男轻女和社会生活中男人扮演主角的缘故吧。表彰结束后,要行谢红礼。其中,死者娘家的来人,在这里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礼,以示对女方在夫家家族中得到尊敬的最大感谢。
别看白鹿原近在西安附近,实行的依旧是土葬。墓穴挖在田野里,做得很坚固。他们为死者在地下盖了一间砖瓦结构的房子,墓室地面铺着瓷地砖,并写有门联。棺木入葬墓室后还要放入一些祭品,例如摇钱树、金元宝等。
http://s14/middle/5693a037t7e1c8372b03d&690
http://s13/middle/5693a037t7e1c84c54b1c&690
走在前面的抱着火盆。 棺木八个人抬着,前面用白布系着,家人们牵着去墓地。
http://s14/middle/5693a037t7e1c861ddf3d&690
http://s14/middle/5693a037t7e1c86c92afd&690
墓地在田野里。
墓穴是事先的。
http://s2/middle/5693a037t7e1c87e24fc1&690
http://s5/middle/5693a037t7e1c893755e4&690
墓前堆满了花圈。
下棺木。
http://s2/middle/5693a037t7e1c89d4b2f1&690
http://s6/middle/5693a037t7e1c8a610855&690
孩子手中的仙人将放入墓穴中。
放入的还有金元宝、摇钱树。
http://s16/middle/5693a037t7e1c8b5583bf&690
http://s10/middle/5693a037t7e1c8f2626f9&690
还有魂帛,庚饭。 墓穴就是一座地宫。
http://s6/middle/5693a037t7e1c8e5f4305&690
http://s1/middle/5693a037t7e1c8fdb6130&690
家人准备烧黄纸。
墓穴墙彻好了,留出一块砖“收气”。
http://s12/middle/5693a037t7e1c91e395bb&690
气收了,将最后一块砖彻上,推土做成坟头,立起石碑。
封墓的时候,要“收气”。具体是:在穴口点燃黄纸,口含白酒用雾化喷射的方式向燃烧的穴口喷去,火焰受到酒精的激励,加速燃烧,把墓穴中最后一点空气抽吸出来,这时迅速彻堵上最后一块砖。再将坟头做起,上立碑刻。
http://s7/middle/5693a037t7e1c92c0c476&690
http://s1/middle/5693a037t7302db8ac950&690
送葬回家进门前,要先在这里洗手,方可进屋。
进屋后再向死者做一次祈祷。
葬毕回到汪家,发现门口摆了一个水盆,水盆上放着一把刀。至亲丧葬回来都要在盆中洗手后才能进屋。洗手表示送别亲人的事情至此结束,以后再也不要进行了,大家都将平安生活;刀表示驱邪,把凶煞之气切在门外。
进屋后,发现墙上有两张纸贴。一张为丧事的期数单,老人走后,家人还要为她做5期和百日的祭祀活动。还一张为执事单,是乡党帮助办丧事的责任人名单。出门的时候发现门联也换了一幅:“音容莫睹伤心难禁千行,鸿恩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横批“音容宛在”。汪家人挽留我晚上继续吃丧饭,听戏,我的行程很紧,向主人表示了请他们节哀之意,就告别回去了。
http://s7/middle/5693a037t7e1c94f07646&690
http://s11/middle/5693a037t7e1c9587a4ca&690
期数单。
执事单。
http://s12/middle/5693a037t7e1c961d9beb&690
http://s11/middle/5693a037t7e1c9095ab2a&690
大门的门联也换了一副新的。
蒋广章虽然不是这家的亲戚,但和乡亲有极好的感情。
蒋广章陪我出来后,看了街上的传统民居,还有平日唱戏的戏台子。发现镇上的棺材铺不下5家,我心想,难怪白鹿原的丧葬活动如此隆重呢!从棺木生产到戏曲文化,每一个环节都有经济的、文化的、情感的社会基础啊。
http://s15/middle/5693a037t7302dbe4cf1e&690
http://s1/middle/5693a037t7e1c97a43780&690
当地民居。
节假日在这里唱戏。
http://s2/middle/5693a037t7e1c98612391&690
http://s3/middle/5693a037t7e1c99095762&690
镇上的棺材铺。
生意极好。
一场丧事,一位亲人走了,虽然送别是那样的痛苦、凄婉,程序是那样的繁复,但仪式中所包含的忠孝文化、家族文化、乡党文化、戏剧文化却是那么缠绵多义,让活着的人受到心灵冲击和教育,充满一种温暖的感觉,这就是白鹿原的文化啊。
白鹿原,真是一块深厚的文化沃土!
http://s11/middle/5693a037t7e1c99b1f86a&690
蒋广章和他的布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