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08-05-09 05:37:39)
标签:

旅行、见闻

分类: 跟着彩云走:藏新甘青宁蒙晋冀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知道武威,我最早是通过出土青铜艺术品“马踏飞燕”得知的。彩云之旅,我将之列入了重要一站。

在新疆我去哈密,在库尔勒开往西安的火车上,坐在对面的一个小伙子听说我在行摄中国,问我知道不知道中国旅游标志出自哪个地方?我笑了,告诉他是武威。他很高兴,告诉我那是他的家乡。

    小伙子很热心,要我到了武威一定要去看看天梯山石窟,说那里是中国石窟的鼻祖。这点,此前我可不知道,只知道中国四大石窟没有她。但小伙子坚持说,你是旅行者应该去看看,不然错过会后悔。就这样,我记住了天梯山这个地名。

    天梯山和白塔寺是武威的两个著名景点,离武威都很远,前者50多公里,后者25公里,不过他们在一个方向一条路线上。10月6日,阴雨天,上午我先去了天梯山,下午返程路上访问了白塔寺。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天梯山石窟,也叫大佛寺,地处中路乡灯山村附近。我坐乡间公交车在路口下来,朝着大山步行了五六里才走到。一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我是第一个到达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游客,后来的游客都是开着私家车来的,他们匆匆看了几眼就走了,而我看得非常仔细,回程依旧步行,可见我对石窟艺术文化的热爱与渴望。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通往天梯山石窟的路已经修成了柏油路,沿着山脚崎岖而上,平坦的很。山脚有个面积很大的水库,正值秋季,树叶黄了,田野在丰收,远处祁连山脉层峦叠嶂,山顶白皑皑的冰雪如云如练,使黛青色的山体显得更加冷峻。水面倒映着天梯山的伟岸雄姿,虽然天很阴,有时还飘落几滴雨水,但湖水像一块温润的青玉,给这片原本苍凉的天地增添了灵秀之气。

  石窟所在的山形奇特,峰岩耸立,有如一只巨大的金龟,匍卧于绿水之上。金龟驮佛国!难道这就是北凉王沮渠蒙逊在此开窟造像本意吗?1959年因为兴建水库,天梯山石窟原来的入口早在50年前淹没。1993年修复之后,入口成为一隧道,给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感觉。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其中最大洞窟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大像1尊,高28米,宽10米,面水而立,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释迦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神态威严。窟内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上部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烟焰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双虎,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形象逼真。2001年6月25日,天梯山石窟作为北朝至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参观石窟前,先在博物馆听讲解,在那里我和一位叫赵旭峰的管理员发生了“摩擦”。博物馆有许多文物照片,我想拍摄下来做资料,赵告诉我不允许拍,我把相机收了起来,因为本身是图片,拍不拍也就无所谓了。但我一听老赵的讲解非常生动,知识性很强,便征求他的意见能否录音?老赵谢绝了。

    我有点郁闷,这个人怎么这么古板?这些文化知识多散播一些,对于天梯山的宣传不是很好吗?我经不住他的讲解内容的精彩诱惑,准备轻轻按下录音按钮。一共三个游客,我的动作被他发现了。他停止了讲解,板着脸说:告诉你不能录音,要录音我就不讲了,自己去看吧。没有想到他这样固执,我不再录音了,静静地听他讲解。走出博物馆,我突然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决定撬开他的“秘密”。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赵旭峰先生。

 

    “老赵,我是北京来的,正在行摄中国。天梯山应该做点宣传,为什么你不愿意让人家照相和录音?”我发问道。

    “我是管理员。讲解是义务的。我的责任是打开门让你们自由参观,但为了让你们知道的更多,我才把这个非我责任的事情担当起来。我接待过很多朋友,可有些人动机不纯,把我的收集资料和研究成果暗暗剽窃了,甚至作为他们当地的非物质文化成果上报。我发现后,打了口水官司,再也不允许有人照相录音了。”他回答说。

    我听明白了他谢绝我的缘由。他一副农民的样子:带着一顶帽子,一袭黑色衣衫,脸孔黝黑,虽有些粗糙,但透露着质朴。他解说时普通话很好,咬字清晰,用词准确,有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与我所见到的讲解人员绝对不是一个层次,应该属于“学者型”管理人员,他的内涵与他的“土气”外形,更难以想象是同一个人。

    “您在这里属于什么编制?”

    “我算是这里的正式员工。可过去是农民,也教过书。我酷爱中华文化,业余做了很多的研究。我是陕西作家协会成员,也是武威文化的研究者。自1983年开始发表了近百篇文学作品。2003年调到天梯山石窟工作,搜集的《凉州宝卷》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对象。”

    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是一个“农民”文化人,我对他敬佩有加了。他能奋斗到今天,而且出了这么多的文化成果,真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不容易”就能倒出所有辛酸苦辣的。

    我们走到天梯山最大石窟前,在巨大的围堰保护之下,大佛窟稳坐湖边,大佛的手掌指向雪山与碧湖,除了这个大佛窟外,别的窟或坍塌、或被水淹没,剩下的小窟已经无法到达,仅存的造像与壁画当年修建水库时转移到了甘肃省博物馆。损毁的严重实在让人叹息。崖壁上残破的壁画上,精美地描绘着白马驮着经卷、双鹿、麒麟与豹。

    老赵介绍说:这尊最大的石窟造像,宏伟壮观,精美绝伦,姿态优雅,可与敦煌莫高窟媲美。大佛庄严肃穆,高30米,右手指向磨脐山,雍容典雅,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据有关史料记载,此窟是公元412年至439年之间,在天然洞穴的基础上创凿的,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

    天梯山石窟群是一处最早见于史册记载的,第一个由一国之君直接开凿的石窟,在中国石窟发展史和中国佛教史上一直拥有领衔地位。她由北凉王蒙逊倡导建造,由印度僧人昙无谶和弟子昙曜总监制作的。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石窟凿成后,西夏王母亲车氏病逝,窟中特为其母先雕凿5米高石像一尊,形似泣涕之状表示忏悔。因历代战乱,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地震),石窟残损严重,特别是1927年的大地震,对天梯山石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九层贯楼和大部分洞窟顷刻间震毁,许多塑像受到损失,幸存比较完整的有8窟,大佛坐像安然无恙。石窟里面有北魏、隋、唐时期的汉藏手写经卷,唐初绢画菩萨像,唐、五代、西夏(宋)、元、明、清各代塑像、壁画、经卷等。

    佛教兴盛是五凉时期凉州文化发展的一大特征。天梯山石窟虽地势险峻,但蕴藏丰富,此窟的开凿使西域高僧接踵而至,他们在凉州讲经说法,翻译佛经,使天梯山石窟更具盛名。

    天梯山石窟不仅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在开凿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开凿石窟的能工巧匠和雕塑家、彩绘家。这些工匠在完成天梯山石窟之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佛教中心的东移,他们东下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始了新的开凿生活,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重要技术力量。

    公元460~465年,迁往平城(大同)的北魏佛教领袖昙曜及其工匠们,接着完成了云冈石窟的代表作“昙曜五窟”的建造,再经历代开凿,使云冈石窟成为中国最大的石窟群之一,雕造富丽,为全国石窟之冠。

    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他们又开凿了洛阳石窟,再历经东魏、西魏、北齐直至明清,营建了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群。同时,还开凿了巩县石窟和附近的几座石窟。

    龙门石窟的建造艺术风格,无不体现着天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南朝文化和中原传统汉文化色彩,又有浓厚的北方文化因素。在佛教文化和石窟寺艺术方面,北凉和北魏是源与流关系,即北凉为“源”,北魏及其之后为“流”。因此,称天梯山石窟为石窟之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是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天梯山雕塑原件。

 

    “为什么天梯山的名声却在四大石窟之后呢?”我提出了疑问。

    老赵回答说,这恐怕与人们忽略天梯山石窟的历史影响有关。如果单从年代上看,新疆的许多石窟都比敦煌石窟和中原石窟要早,但新疆石窟对中原石窟没有产生直接影响或影响甚微。莫高窟始创时间要比天梯山早一点,但莫高窟对中原石窟的影响并不大。相反,是中原石窟影响了莫高窟,因为莫高窟成熟于唐代。

现在一提石窟,必称莫高窟、云冈和龙门。但北魏时期的莫高窟并不有名,也没有对云冈、龙门产生直接影响,反而是凉州僧人及其天梯山石窟声名显著,对莫高窟和敦煌佛教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莫高窟虽为中国内地最早的石窟艺术开创地之一,但它正式开窟建寺的时间要从420年北凉灭西凉之时算起。莫高窟历史上出现的开凿盛期是北魏孝明帝时(516~528年)。这时随着洛阳的一批官宦、僧侣和工匠的进入,中原汉风在这里开始流行。而这已经是天梯山石窟开凿100年以后的事情了。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石窟的影响过程应当是:天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这里并非有意贬低莫高窟而提高天梯山,而是从影响和源流关系上探索出中国石窟的一种发展脉络,用事实说明,真正影响中原石窟风格的非天梯山石窟莫属。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是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天梯山雕塑原件。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离开天梯山的时候,我已经和赵旭峰很熟识了,他还特地领我去了他的卧室兼工作室。十几平米的房间,挂满了书画,都是他的作品。他的画功也很好,构思立意很巧妙。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文稿。他还给我看了很多的出版物,都是他或者他与别人合作写就的文化研究文章。一个没有进过考古高等学府的农家子弟,凭着一颗赤城的心,一副吃苦耐劳的肩膀,硬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离开天梯山的时候,我想:天梯山石窟的历史地位、伟大艺术成就,还有无意间遇到的天梯山管理员赵旭峰的成才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只要付出努力,坚持不懈,成功与成就只是一个时间求证的问题,难道不是这样吗?。

 

甘肃武威天梯山: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是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天梯山雕塑原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