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桄福
董桄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73
  • 关注人气: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费嘉

(2014-09-01 14:02:13)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血热雪冷

纪念费嘉

 纪念费嘉


突然看到微信里海惠转发的信息:云南文坛上一个著名的园丁,诗人、散文家费嘉先生去了。

过去隐约听到过一点他身体不好的消息,未曾想如此严重。大约才几个月,消息居然以这样的方式确认。人生无常,健康无价。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与命运交换,诚然。

窗外,天空阴郁,云层里很多漏洞,但是看不到阳光,阳光藏在很深的地方。清空里,一定有白鸟在飞,就像在原乡里,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樵夫砍柴,渔民撒网,猎人正在挖坑布置掩体……诗人站在高处,看着这一切。用眼光书写眼前易逝的事物。

可是,那个云层后面的原乡,我现在看不见。

我看见一份报纸副刊,一片高原的红土地,一个时间串起来的珠串,最后网住了一个生命,将他带走了。

老费是有过一些交集的,大胡子浓密,话语深沉。当然说的不多,更多的是默默地,将来自各地的作品编辑到报纸副刊的版面上,有如栽种,一棵棵陌生的植物开始学习成长,逐渐冒出自己的芽,被接受,被熟悉。

我记得,有好几篇随笔作品是被老费编辑发到晚报上的。

然后,我早年的一本小诗集《梵境尘心》,他帮忙写过序文。我记得,那本小册子里有一首诗是这样的——

    日常生活

            ——一个人的传奇

 

有一幢楼叫日常生活

没有人知道它的高度

 

有一个人在楼顶出世

还没有站稳就失足跌下

高楼很高  日常生活

有一瞬间在孩子眼中

成为美丽的景物

 

他终于跌到地上了

宁静地  躺在泥土上

没有粉碎  甚至没有受伤

只见皱纹深刻

白发苍苍  他睡了

安祥得像上帝的羔羊

 

有人说  他死于事故

(从那么高的楼跌下!)

他不是  医生说

(他此刻像个教士……

他是自然死亡  跌下大楼时

他已过完一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这样的一部日常生活传奇。从生命的高处,然后就回归到泥土里,皈依大地,这个最后的宗教,最后原乡,最后而且恒久的家园。

1994年,费嘉在《大家》杂志第二期发表过一组散文。我为此写过一篇《徒步红尘苦寻乡》的长文作为评论。文章说——

我们的双眼一旦落入费嘉的散文铜镜所外出来的澄澈,就再也移不开了,深深陷了进去,不能自拔,意无反顾,与作者一起在似水流年中悠游、挣扎、质疑、询问……并随之投入遥远至人类原初的追忆。忽而是天地圆融,物我合一的原乡(《我们的田野在哪里》《宁静是故乡》、《水质》);忽而是人文生命走向超迈途中滴血的壮烈和悲怆(《流逝在梦中》、《在外婆身边》);有时也迷途在百变千幻的红尘炼狱(《黄昏散步在闹市》、《倾听钟声》);更多的时候我们却感到迷惘,一时道不尽那些散文的五光十色。

这是一个大地上的追问者。红尘苦旅,只为心静如归。

据说,最后的时刻,他留下一句话:“活就是包含了喜喜悲悲,生生死死,我们不能只接受喜,不接受悲……

是啊,我们也得接受这种悲,悲痛的悲。

现在,他是归乡了,归仙了,归位了。人生,无人能够例外,最后都要到原乡安居。

只是,似乎,红尘的路还很长,尘缘会转化为悲伤,让日子突然有绝弦之响,一颤,泪沾襟。

那个离去的人注定离去了。留在生活里的人还要继续寻找,继续探索,继续每天的柴米油盐。故事太短,却有很长的讲法,就像一千零一夜里的那种。

期待着,并且继续每天的日子,将悲伤采摘下来,放进恒久的青花瓷瓶,那里面,深不可测的记忆和纪念。

                        

                                               2014年9月1日   昆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