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着禅心去上班》的访谈

标签:
禅修禅心上班创作心灵成长宗教改变生命文化 |
分类: 公开公示 |

关于《带着禅心去上班》的访谈
时代华语:刘翀提问。
作者:董桄福回答。
1)您写《带着禅心去上班》的初衷是什么?
坦白的讲,这本书最初是为我自己写的。十几年前,我在一所中学任教,压力非常大。大到……怎么说呢?用熟悉我的那些朋友、同事、学生对我外表上的感觉描述一下,他们说我十几年前看起来比现在还要苍老。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有一定影响的大语文教育探索者,他将会面临多么大的压力。那么多学生的前途命运似乎都与你有关,你如果还吃得饱,睡得香,基本上就叫怪事。加上我自己本身的一些兴趣爱好,还以催命一样的节奏时刻挥舞着鞭子,催促着我,自己的生存、生活压力,家庭的压力组合起来,一起构成一幅大使命的蓝图,不敢在心理上有丝毫的松懈。在这种情况下,看起来早衰,几乎就是命定的。好在,十年前我做了一个选择,我辞职了,我想寻找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想过一种能够自己减压,调适心灵的生活方式。
然后,我也办公司,带员工,我自己也参加种种心灵课程的学习,也开始学习做很多减压修心的引导和辅导。先是本着让自己成长的心态探索这个课题,不期然间却发现这些小探索让不少人得到了帮助。于是,一些本来相对零散的章节,课程大纲,经过近十年的打磨,成为了现在这本书。
写作的过程,就是我的研习和禅修的过程。最好的成效是:那些见证过我的苍老的人再次见证了我的改变。那些以前认识我的人说:董老师,你现在的气色似乎比十年前好了一百倍。我知道他们用不着拍我的马屁,我自己知道这是真的。当然,有一个小秘密他们不知道:我得益于我的修心上班的生活。就是这本书的写作实践,让我有今天这样的“福报”和“恩典”——哎呀,不小心将秘密泄露了!
2)为什么要带着禅心去上班?有什么样的益处?
先想想:带着压力和担心、恐惧、不安全感、无力感、无助感上班会有什么害处和坏处?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个问题,理解将这一切消解、转化以后的益处。虽然现代人习惯了说“压力就是动力”,那也得在一定范围内。这个多变的社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的压力早已超越这个界限,早已突破“动力”层次,很多人直接就被压垮了。社会心理正处在摇摇欲坠的状态,多变的工作和经常的失业,紧张的人生“应试”又加重了我们急躁的毛病。整个职场都在发高烧,高速、高效……心脏过快,功能紊乱,几乎无可救药,我们面对的,基本上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再这样下去,可能就没救了。生命的节奏不是这样的,慢生活,平安状态,宁静心境,这是调适生命的幸福感不可少的。禅心的修炼,让你在大火面前也不温不燥,在整个社会的狂奔面前学会慢慢散步,在不幸中找到幸福。
如果对心灵有了这样一番梳理、降温、转化,通过修心,成为自己的心灵导师,心理医生,成为自己的心灵牧师……学会这一切,你觉得有什么益处?最大的益处是让工作成为享受,让经历成为财富,让遭遇成为课程,让日常每一天成为恩典……获得心灵的充实、平安和爱。我想,还可以让你也得到我所听到的那种越来越好的赞叹:你的状态比过去好一百倍!
3)很多人觉得禅修是和宗教有关的,是很枯燥的,您有没有想要纠正常人对禅修的概念?
说对了,我正在纠正。这本书与宗教无关,与心灵有关,与信仰有关,与精神有关,与你每一天的心情好坏有关,与你这一生的生命层次有关。
恰恰无关的就是经院式的枯燥哲学和填鸭式的教义说教。这本书会让你知道,修心不一定总得板着面孔,总是乏味枯燥。读完这本书,有机会一定再读完第二本《禅修课》,就知道,其实这个过程与生命本身一样有趣。
谁不信,用这本书砸他,不会受伤,却可以警醒。
我这里所谓的“禅心”其实就是一个心灵概念,不过是借用了“禅”那种特别的韵味。这本书帮助人的方式是具体而微的,并不需要考验你的悟性。“去上班”也是一个大概念,实际上就是去生活,去打拼,去奋斗,去爱,去寻找自己,成就自己,改变自己。
修心就是最大的工作,其他一切只是副业。心对了,世界就对了,人生就完美了。
4)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禅修?
时代变了,如果还借助古庙青灯,斩念断欲去静修,那不现实。最佳办法,好好读读这本书,按照指引,完成那些很简单的心灵课。你会发现,世界上最好的修心道场,就是生活本身。
5)对于这个浮躁、压力重重地社会,你想和读者朋友们说些什么?
我不是禅师,不是导师,不是路标,不是明灯。但我愿意做所有读者的朋友,我们共同在被称为“生活”的这艘巨轮上干被称为“工作”的事。我们各有各的感受。我想说的话都写在书中了。愿这些给我带来心灵平安的智慧也给你带来平安。社会无论怎样变,心总是在追随幸福。懂得常识,才能接近本质。回归到心灵自身的节奏去生活,就是重要的常识之一。
6)对于禅心和工作的结合,你有什么实用的建议?
这本书及其续篇《禅修课》的阅读过程会塑造出你的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我保证,如果你按照书中的方法开始,且对我满怀信任的话。
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你的每一点经历其实都是修心的过程。只要你让心灵从原始状态突围出来,远离内在的野兽,一定可以找到并融入人类最美最亲切的微笑。
一天就是浓缩的一生。一生就是延长的一天。人生永远有不一样的状态,迈开步伐,就是走动了,翻开书,改变就开始了!
7)为什么《带着禅心去上班》写了十年?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事实上这本书写了四十几年,因为我四十几岁了。为什么写这么久?因为我涉及的课题有五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基因。每一点感悟都是整个人类用时间中所经历的残酷代价换来的。相比之下,四十年多么微不足道,十年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至于文字本身,没有花这么多时间。初稿只用了我三个月,十年是指我一边完善,一边将书稿内容作为我在“社会大教室”里与无数学员交流的“教程”而经历的实践过程。十年来,每一个观念,每一个细节都经历过无数次的考验。
我深深记得,上海一个学员在接触这本书的教程板以后,几乎将52课的所有内容背诵下来,她的人生也因此迈上不同的台阶,找到新的坐标。
遗憾的是:所有的文学,艺术,心灵读物最终都是半成品,随着我们对心灵的更深层次的认知,修订、完善,将是一个永远的过程。一本真正的好书,不会有写完的时候。就像生命,就像整个人类的大文化,永远在完善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