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ou and me,一起关注粮食

(2008-08-18 18:41:00)
标签:

文化

分类: 心灵心绪

【董言无忌】

You and me,一起关注粮食

 

董桄福/文(《中国社会新闻》第八期专栏) 

 

You and me,油和米,拜托,这可是事关人类的生死存亡啊。那一首一下子唱红全球的“歌”原来关乎全球每个家庭的餐桌,关乎每个人的肚皮。难怪可以吸引如此之多的眼球和耳朵。这一切的后面是嘴巴。“早起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刘欢率领英国美女莎拉布莱曼,开口就唱颂油和米,足可看出,由于市场物价的飞升,这些东西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正在日升日高,以至于应该搭一个最大的舞台来唱颂宣告。

当然了,这一点都不奇怪。我们每个人深知,与“穿衣吃饭”有关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二者相比,吃又更重要。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在里面描述的小玛德莱点心,其中得一杯茶,一杯茶中的一口,入口时是一分钟,书写时是十年,那滋味漫延开来,成为厚达七大册的浪花合集,千万字的书卷中,那一次滋味的氤氲,成为被追忆的全部。艺术家将所有的“回忆”集中到“入口”的东西上了。还不是“油和米”,只不过一点点心,一口茶而已。要是真的涉及到正式的吃会怎样呢?

朋友Monica从网络的另一边来,优雅得让全世界得了健忘的症候。在忙碌喧嚣的世道,再也没有一个慢动作比她轻盈的叙说更……更什么呢?语言也会健忘的,只是镌刻下了她转述的慢镜头——

“我的朋友诗人邹静之先生说:‘饥荒过后,我依旧对食物有极深的恋情,我多年来吃酥皮点心都用双手捧着,不舍得放弃皮渣’。我忽然觉得一位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捧着酥皮点心(像捧着圣物)的诗人,可能是最懂得生活的,他对生活怀有热爱粮食的心情。这个慢动作我永远记住了。这是在捧着良心啊。

这样的动作堪称经典,尤其是物价飞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生存的艰难的时候,更值得所有人关注。

政府要关注人民的肚皮,不能只管自己的面皮。官员要关注农民田地里的稻谷,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屁股。做着舒服就好,要么宝马,要么奔驰,上任之后就忘记了泥土的滋味。这是最可怕的。

万一哪天真的因为粮食尊严的散失,那么我们怎样生存呢?

关于粮食的慢动作中,捧着良心,良心后面的温热和舞蹈,以及愿望,记忆,这是最慢的动作。但是还有更慢的——与那个荒原上的独行客相当:

茫茫大漠,荒凉至于无限,一个独行客,人类中的最后的寻梦者。

好多天,好多年,或者是好几个纪元的寻梦。

身体枯寂得像冬天的雨伞,眼前空寂得犹如静夜的车站,脚下,脚下空旷至于变成了似梦似醒的眠床……

没有水,当然没有水,如恒河沙数的不是恒河水,而是沙……全宇宙的最后一滴水变成了眼睛里流出来,即将永远垂落的愿望。

他用枯叶下落的姿势将手伸进胸膛,他缓慢直达地极的慢动作将自己的心掏出来,放在干裂甚于科罗拉多峡谷的唇边上。

那上唇和下唇,其间的裂口,犹如太阳和黑洞之间互相的对望。

他终于掏出了自己的心,那颗心同样只剩下最后一滴血,那最后的液体,那红,那火——那真是火,会是什么滋味呢?

宇宙里的最后一只乌鸦飞过,看到了这一幕。

他像最后的帝王,问到:

“兄弟啊!什么味道呢?”

那个独行客,最后的慢动作,死亡前夕一秒钟的贝多芬的慢板,那回答九曲黄河万里沙:
“苦啊,苦啊……”

那心脏,那乌鸦,那无尽的黄沙……

那种慢,一直会延续到宇宙停止自己的心跳!直到最后之后!

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时候,每个人千万要记得:粮食是生而为人的第一需要,只有理解粮食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也只有真正的人才能成为终极意义上的伟人、超人、完人。所谓去圣去奢去泰的人就是懂得粮食的人。

我所说的粮食既是小麦、玉米,又纯然超乎于稻谷瓜豆之上。

我心目中的粮食是灵魂的一种血液。

人的一生就是为了粮食而存在的一生,人们渴望粮食,播种粮食,收获粮食,享受粮食……最终通过粮食获得、保存、延长、完善生命。

婴儿时期只有两种粮食:母亲的“乳汁”和“慈爱”。以后粮食逐渐增多,但基础是从不改变的,人一生都离不开粮食,但数量不用很多,多余的粮食只能使生命臃肿,满世界的减肥活动就是这样产生的。

粮食使人享受,粮食更使人创造。李白的粮食是酒,他以此创造诗歌,贾宝玉的粮食是林黛玉,他以此获得性灵……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拒吃美国救济的“粮食”,他因此而保住了骨气二字。粮食就是这样的,充盈着生命的光辉。

美国人经常爱在祈祷的时候说一句话:“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土地,给了我们农业”。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赖以维生的根本,不过,说得再明白些,指的就是粮食。

中国有十三亿人,有专家估算,每天大约要正常消耗近8亿公斤粮食。也就是说,正是靠着这巨额的粮食的滋养,我们才能健康的“人生在世”。这个问题被很多人忽视了。我们每天的很大一部分粮食并不是正常消耗的,正所谓“玉盘佳肴万姓膏,金樽美酒千人血”。举目四望就会发现,如此重要的粮食的尊严却多么有限。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能毫不费力地看到粮食可怜兮兮的身影。粮食不断被践踏,被浪费,被各种各样的饕餮者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摧毁。一句话,粮食正在遭受失去敬畏的悲剧,粮食的尊严正在被拍卖,粮食的故事已经讲到了尽头。

北美印第安人有一首民谣:

只有当最后一棵树被刨

        最后一条河流中毒

        最后一条鱼被捕捞

        最后一块土地被出卖

        你们才发现

        钱财不能吃

 

一个惊心动魄的声音,一次心惊肉跳的警告。一则预言,一首挽歌。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是放在我们面对的这个时代。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我们的心坎上。我们绝对料想不到,如此巨大的关乎人类整个命运的洪钟大吕之声,犹如启示录一样的歌谣不是来自号称文明之子的“旺族”,不是由白种美国人先说了这句话,也不是由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黄种中国人先诵读这首诗。而是印第安,印第安算什么呀?落后、原始、野蛮、不开化。可以说,凡是与文明人类遥远的,与印第安全亲近。在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找不到的所谓陈迹,印第安几乎全有。在我们的心目中,印第安是蛮荒遗留的产物,是不值一提的。

幸好,有这首民谣,一切就都改变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我们关心自己,进而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

我们很少会为印第安感动,但是,这一次,歌谣中的那些树,那些河流、鱼群,那些悲惨地被插上草标的土地深深震撼了我们脆弱的神经,猛烈地弹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天天只懂得忙于赚钱,到头来,最原始,最接近自然的印第安人却告诉我们:“金钱不能吃”。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但我们迷失到深渊中,直到现在才模模糊糊看到一屡来自真理的光线。有些迟了,真有些迟了。因为树正在惨遭屠伐,河流也不断被毒死,尤其是土地,当人类自己无力“购买”之后,我们把她卖给了风沙,分给了盐碱,毫不怜惜地把她送给江河。我们一意孤行,认定了“金钱万能”、“有钱就有一切”的死理。我们确实忽略了一件事,一件太简单但又是太重要的事——

钱财不能吃

而粮食,只有粮食,you and me,才应该是你我共同的关注。

凡饥饿者皆爱粮食,以粮食为生命的全部。凡饱暖者更爱粮食,因为粮食使他懂得是什么支持人类去从事伟大的创造。

                         2008818日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