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练父母觉悟教育 |
分类: 心灵心绪 |
父母必修的课程
——王斌帮老师《父母大觉悟》代序
董桄福/文
很少有人会觉得,既为父母,何须再修什么课程,以至于一个母亲从遥远的西双版纳来昆明上我们的父母研修课的时候,旁人皆良言相劝:不就带孩子么?有什么可学的,还要上课?你就到昆明玩三天得了,想学带孩子我教你!
还好,这个买飞机票来上课的母亲刚好孩子在学校闯了祸,自己实在觉得解决无方,终于还是听从那些“麻烦的召唤”,参加了父母特训营。
课程结束的时候,她一再感谢说: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
她甚至说,自己也可以将这么好的父母特训的消息带到西双版纳,带到自己的家乡。事实上,她明白,身边太多自以为是的父母,孩子的状况其实遭得很。
她的孩子所在的班级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孩子状况的缩影。百分之九十五的独生子女——个别孩子因为属于少数民族,多了一个有弟兄姊妹的机会。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现象: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孩子属于单亲家庭。现代社会过高的离婚率让孩子随之失去父亲或者母亲。
这样一代孩子的教育是否会有问题?
学校的情况不必多说了,整个中国的教育,几乎就是“失败”两个字的延伸。家庭呢?充裕丰足的物质生活待遇并未培养出真正配得上那些物质的好孩子。相反,心灵迷失,自私,自大,不合群,不懂爱,不会感恩,动手能力极差,脾气古怪,性格暴烈……动辄要离家出走,经常对一切都没有兴趣。稍微批评修正一下,可能拿自杀这样的词汇来摧毁父母脆弱的心。
刚才说的那个漂亮母亲的情况其实算好了。孩子善良,宽容,大方,秀气,有大理想……仅仅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不公正的批评,引起反弹,与老师对骂。这可吓坏了善良的母亲了。
其实,就我们经常举办的父母特训班上,这种问题几乎就不是问题。但是太多真有问题的孩子却被父母的“宽容”和“溺爱”藏在学校里,藏在家里。那些父母却还想“教”这类算是有责任感的母亲“带孩子”。
这样放任的结果让我们的监狱多了不少少年犯的身影,在街头多了太多残缺的笑靥,你分辨不出那是凄凉的出走,还是得意的自欺,我们经常在这一幕一幕镜头出现的时候感同身受,不知道他们的父母生下他们来,到底是造福,还是犯罪?
做父母是一个专业的学术问题,又是一门必须学习才能掌握、精进的技巧,更是集爱的艺术,管理的艺术,交流的艺术,关怀的艺术,做梦的艺术,希望的艺术之大成。做父母像极了雕刻师,得明确的知道哪些是孩子身上多余的,要打磨掉,那些是位置不对的,要修正,而整个形象的雕刻过程就是要给一个石像赋予灵魂的过程。
与王斌帮老师认识很久了,他这几年也一直做亲子教育,做父母培训,我们在不同的班级讲述几乎一致的学问。目的只有一个:父母并非天生,做父母的学问也必须后天习得。
为此,我们用持续的培训班,用书籍,光碟,网络教学,个案谘商……种种途径引领那些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教子智慧还不够的父母,自以为收获太多。
王老师去年出版了亲子教育的光碟,引起很大反响。而今年,又要出版亲子教育的书籍了,很感佩。中国家庭里到底有多少人会对这个消息兴奋,预计就会有多少的父母从此走上教子的新路,同样,就有相应的孩子会进入心灵成长的行列。
过去家长一直做孩子的保姆,管家,提款机,代步车……现在,因为这本书,家长的角色可以有所转换了:做教练,一个有着正常的爱的教练。
孩子亦因此有福了。过去是父母的财产,是被专制的对象,是出气筒,是那个父母没有完成的希望的寄托。现在,因着父母阅读这本书,知道要做教练不做保姆的道理,可以确立自己新的身份和地位。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独立的生命。再也不需要去延续父母的梦想,再也不应该成为父母的私有财产。
这本书来源于王老师数百场讲座的心得,正如他在后记里说的,来源于对无数家长和孩子的服务中的感动。
我即便不作为同行,不作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也会为王老师关注的话题感动,甚者震动。因为我也是家长,我是孩子的父亲。我知道一个孩子成长的途中会绕多少的弯道,会过几座独木桥,会独自迷失在青春的迷宫里。
王老师早已是父母教育课堂上的宿将,大批的父亲母亲用种种方言感谢过,用煮熟的鸡蛋和新鲜的水果感谢过,用半通不通的来信感谢过。回报这些感谢,他静下心来,做种种辛苦的案头工作,将从孩子来的,从父母来的种种故事,从自己的学习中来的,实践中总结的种种智慧变成了这本书。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贡献。
因了这本书,更多父母“大觉悟”的机会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人类的未来。
每个父母的觉悟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福音,一种收获。
我要热情的推介王老师的这部新作,更希望因此有更多的父母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的缘故,不仅阅读这本书,更能够放下“自以为是”,走到父母大觉悟的行列里来,进到我们的培训课堂中来。
你会发现:对孩子,错误的爱其实就是恨。错误的观念其实就是毒药。错误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为社会制造垃圾的过程。
做教练,不要做老师;做教练,不要做保姆。
做父母的,要赋予孩子的,除了身体,更是一个独特的灵魂。
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故事让孩子自己体验。
最好的父母是高雅的,懂得欣赏的,愿意时时为孩子鼓掌的观众。
王老师出书在即,我作为同行,感慨既久,王老师就希望我能写几句话,我就写下这些感受,聊以感谢给过我们支持的家长,让我们感动的孩子,也感谢王老师对这个世界的一次心血奉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