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书籍都是自恋的产物,这本更是!
——关于书的书《事关书卷》自序
董桄福/文
必须承认,这是一部非常自恋的书。自恋到对外人的任何置评我根本懒得予以置评的程度。
说到“自恋”这个词,人们产生的往往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有些病态的珍爱自己,似乎世界少了自己世界就不再有光泽。表面一看,当然是过分的。一定还记得那个相当自恋的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的故事吧:只把自己弄得茶饭不思,最终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自恋的英语为Narcissism,直译成汉语就是水仙花。看来自恋虽然不太好,作为花,尤其是水仙花,也还馥郁、芬芳、纯粹而灿烂。
还回来说这本书。这是关于书籍的文字,关于书籍情态、灵性、魂魄以及购买、阅读、收藏、品咂的种种。几乎全部是内心里演绎的事情。对也好,错也罢!一本书进入一个人的眼界、口腔、唇舌、肠胃、心脏,直至灵魂,开始影响并主宰这个人的生命。这期间的苦乐不全都是自己体会,难道还有谁可以完全一样的复制这种感觉不成?
科学虽然发达了,可以完全复制一本书——其实何必复制,买同样的另一本难道不简单?书籍大量出版带来的好处就是同样的东西可以畅行大江南北——不过,似乎还没有发达到可以帮助读者复制阅读感觉的地步。如此这般,说明每个人的阅读体验还是读家专有,并不会泛滥。既然这样,不自恋还能如何?!
难道也说所有人一样的话,那不就等于拾人牙慧,全是废话吗?要真是那样不说也罢!
其实,所有的书籍不过是药引子,加入到心灵中,只不过帮助本来就要发酵的东西快速发酵,增加效果而已。
书是一种奇怪的存在物,翻阅书史,关于书籍的故事已经满卷盈室、不可穷尽了。偏是越看越觉得玄妙,越是不解造物中的这样一张纸几个字的结合,尽然创生出无数的奇迹来。进而与生命成为一个整体。整个世界的脚步就被这样的几本书籍牵引着,无法超越,不可逃脱。书之出也,野蛮演进到文明,禽兽开始衣冠,逐渐的就创生出一个大人类来。几张纸几个文字的果效何其卓著,难道不值得关注么?!
今天我个人可以很自恋的坐在这里,书写这些文字,发表这些感慨,记录下自己阅读和创作过程中的种种,不也归功于书籍的启蒙,书籍之光无私无欲的照耀。没有那个草样年华的苦读,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可以在纸张上诉说。
既然讲到“自恋”,要申明的是,有“恋”字出现的地方大抵“人间情多,真爱难说”,于是呼就会完全不顾章法,不讲究科学,也不遵循凡事三思的教训。往往是信口雌黄,江河滔滔,常常会出现“月亮代表我的心”的错误。我之于这本书也不能例外,甚至还很严重,故意的要弄得煽情,玄奥,不着边际,似乎故意加上一些云雾,好让“恋情”场所更加氤氲,显得诗意盎然,增加一些朦胧之感。
这也许就是我对书籍的感觉尝尝表达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内在原因。
说书籍是生命也许就有人觉得煽情,说书籍是灵魂就更让一些人不能仍受。君不见,举天下为证,不读书的人不是也很多,读书很多的人不成功不成仁者不是更多?难道前者就无命缺魂,后者则入魔走火?事情也不尽然,自从书籍出现,人类开始了思考的长途旅行,这个漫长的旅途当然不能指望人人皆有所感。但是,从一个具体的生命旅程来讲,书籍记载了几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不参与的经历,不曾思考过的问题……阅读一下,只要轻松的将一本书翻开,就开始进入无数个神奇的宇宙,有如进入界外的灵性星球,可以看看人家的居所,感受一下人家的喜乐,难道不值得么?!这让仅有的一次生命无数次的延长,扩展,演绎为无数次的生命。
书籍啊!是这个外宇宙时空的入口。
一定不至于简单的几张纸,几个文字符号那么简单。
这本书就是我个人闯入这个入口以后的感觉种种,经验种种,见闻种种,以至于突破种种。
不能说没有借鉴别人的武器,毕竟,枪炮炸药,刀剑如梦,杯盏碗碟……都不是我的发明。吃饭夹菜的还得用别人的造物,但是这口感只有我自己品咂,自己知道。这也就难怪,我可能延伸了引用的书籍文字,也可能刚好将那些书籍文字误读了,那又如何?难道就能借此判决我,不是早有“冷暖自知”的训诫了么?
我书写,阅读的过程,就是我的冷暖了。
任何人的冷暖也不是我的冷暖,我的冷暖也不是任何人的冷暖。阅读的过程,不过是想看看别人怎样的冷又如何的暖,与我个人感受的冷暖是否异同。同则窃喜,异则惊喜。这样的阅读就是我的这些文字所奉的“诏”。
尽管很多人再排斥书籍,远离书籍,甚至叫嚣电子技术会取代书籍,我则是一百万个不相信,电子技术他会发展,会发情,会发威。但是真的想将纸本书籍扫地出门,我想都懒得想,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不会出现。至多,两条铁轨托着一列火车往前而已。
把眼睛盯在屏幕上那叫浏览,仅仅浏览而已,能叫阅读么?
书籍的生命不是只在于那些文字背后的意义。不,书籍有自身的色香味,一个实在的身体用在怀里的感觉是屏幕上的数字美女永远无法替代的。
书籍就是这样,已经成为生命中的另一半了。不,另好几半啊!心中是书,眼前是书,床头床尾是书,客厅厨房是书……差不多全“书”了,岂能只是一半?几乎也是全部了。这生命又有几多理由不去体察“书人书事,书情书色”?
就让这种自恋有一次畅快表达的机会吧。反正,读书,写书几乎都是在独处的时候完成了。既然独处,不自恋还能恋谁去。书籍现在终于完成了,要出世了,要见阳光了,也还是要走进风雨里。闯一条自己的小道出来,到那时,也许就不用自恋了,说不定还会遇上几个绝色的读者恋上她。
我想,这会是件好事。
我相信事情会在最自然的时刻以最自然的方式发生,这些我就不去多说了。
这是这本书自己的宿命,就等待那个隐秘的宿命的引领,去开始这本书自己的旅程吧!
祝福这本书像我现在写作这一段时的心情,愉快,充满喜乐!
2007年10月7日星期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