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自杀的故事 |
分类: 书人书事 |
书啊,书!
董桄福/文
23.
余地自杀的当晚,书桌上翻开的书籍是意大利作家路易吉·皮兰德娄的《自杀的故事》。
据好友消息,他当晚可能因为某些琐事与妻子进行过争吵,这可能是事故发生的燃点,但是,桌子上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却成为一个加温器。
也许,人的一生中除了生命总是对死亡充满好奇。
这本书我很久以前翻阅过,觉得太阴雨沉闷,没有读完,也没有买。
皮兰德娄的作品,读过一些剧本。《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亨利第四》、《寻找自我》等,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就有好多次面临精神的崩溃,故此其作品对心灵的图景进行的描绘也是独特的,能够深入各种类型角色的心灵。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诺里斯·霍顿在评价20世纪的戏剧创作时曾说:“皮兰德娄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思考的一代,不仅是他本国的,而且是整个西方世界思考的一代,这一代是受弗洛伊德影响的第一代人,是开始重新估价现代环境中的个性之谜的一代人。”
我想看看一本书怎样深入一个诗人的心,并且展开了一次决绝的行动。
最终书籍取得胜利,将余地带走了,将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一个有才华和创想的写作者带走了。
并且,愿意将所有别的书籍规规矩矩的放置在书架上,只是被这样一本小册子引领着跨越了生命的极限。
到底是书籍的力量么?
书籍叙述的故事已经成为血液一样进入读者的血管了么?
书籍简介说:这本书写的全是再也活不下去的自杀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似乎没有结束,故事的背后总有一双眼睛注视着发生的一切,总有一颗心突突地剧跳着。每一个主人公在结束其生命之后都好象仍旧活着,甚至会露出凯旋的笑容。这使得读者会对自杀产生了深刻的思索。
余地续写了其中一个故事。
他成为了书中的一个主人公,的确,我一点也没觉得他离开了。他还是好好的活着,很平静。
我相信,一本书绝对不是一个作者完成的,读者是不可或缺的合作者。
书籍的真正的生命在这个阅读和参与的过程中复活。
很遗憾,我还没有很好的读过这本册子。
我订购了一本,我要好好看看,这本最后陪伴逝者的书籍,这些故事,怎样进入他的身,心,灵,最后将这整个的带走了。
这个事件中,书籍主宰了人的命运。
那么多书籍累积起来,铺展出一条宿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