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书籍连环以毒攻毒 |
分类: 书人书事 |
书啊,书!
董桄福/文
书绝对是一种连环衍生的造物,就像上帝创造了亚当以后,觉得他实在有些孤单,就顺手从亚当的肋骨上抽出一块创造了夏娃。然后人类就开始生生不息,直到现在,都得用“计划”来管理“生育”了。
人类确实不少了。
书籍其实也是,也在走人类这样的一条衍生之道。
我相信,自从第一本书诞生以后,为了解释这本书,就需要另外两本书,而为了解释这两本新书,就需要再写作四本更新的书,接下来就是八本,十六本,三十二本,六十四本……想想看,到现在,应该有多少书了?
虽然说真正的好书,原书,本书……无论那个名字,哪种称呼,一定是不多的,但是,一本“原书”要是真的有机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傻眼了,可能什么都不懂。就像《圣经》,我可是很喜欢这本书的,但是我只能看中译本的《圣经》,这是经过译者“解读以后的产物,是否真是原来的意思,表达是否准确到位,是否上帝真是如此教导人类的……这一切只有原书知道。
所有书籍的阅读其实都是一种转述的阅读。
即便手头真的找到原书,比如《易经》《道德经》《南华经》……我们自以为在阅读原著,甚至于也敢号称读懂了,我们所谓的懂就一定是原书的“内涵”?
未必,我们的懂是自以为懂,是用自我的经验所确认的懂。事实上,世界每分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懂与不懂只是瞬间的感受。
也正因为如此,书就变成这样一个延续性特别强的衍生物。
没有一个尽头。
写书不会有尽头,正所谓阳光底下无新事,排列组合便是创新,永远有东西可以供作家做新的组合。
读书也没有尽头,当一本书在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会提出另外的三个问题五个问题,需要去阅读一本新书。
买书者什么时候又是尽头啊?
明知道这辈子都不可能读完,还是得持续的购买下去。
生命不息,买书不止。
每天除了操心到哪里买书,哪里可以淘到好书,哪里有珍本,善本,孤本奇书……之外,还得考虑怎样扩大书房,安放更多好书?又怎样赚取更多钱,以便可以购买更多价格不菲的好书?有时也担心,要是哪天自己突然就“去”了,是否在那个新的地方可以买书藏书看书?要么担心这些幸苦聚集起来的书籍到底给谁继续留守啊?
这些都是书虫的心事。
但是,心事归心事,即便心事重重的时候,要是又到买书的地方了,又有好书过眼了,那绝对可以遗忘任何的心事。
所谓以毒攻毒,对爱书人是最好的偏方。
人类确实不少了。
书籍其实也是,也在走人类这样的一条衍生之道。
我相信,自从第一本书诞生以后,为了解释这本书,就需要另外两本书,而为了解释这两本新书,就需要再写作四本更新的书,接下来就是八本,十六本,三十二本,六十四本……想想看,到现在,应该有多少书了?
虽然说真正的好书,原书,本书……无论那个名字,哪种称呼,一定是不多的,但是,一本“原书”要是真的有机缘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傻眼了,可能什么都不懂。就像《圣经》,我可是很喜欢这本书的,但是我只能看中译本的《圣经》,这是经过译者“解读以后的产物,是否真是原来的意思,表达是否准确到位,是否上帝真是如此教导人类的……这一切只有原书知道。
所有书籍的阅读其实都是一种转述的阅读。
即便手头真的找到原书,比如《易经》《道德经》《南华经》……我们自以为在阅读原著,甚至于也敢号称读懂了,我们所谓的懂就一定是原书的“内涵”?
未必,我们的懂是自以为懂,是用自我的经验所确认的懂。事实上,世界每分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懂与不懂只是瞬间的感受。
也正因为如此,书就变成这样一个延续性特别强的衍生物。
没有一个尽头。
写书不会有尽头,正所谓阳光底下无新事,排列组合便是创新,永远有东西可以供作家做新的组合。
读书也没有尽头,当一本书在解释一个问题的时候,会提出另外的三个问题五个问题,需要去阅读一本新书。
买书者什么时候又是尽头啊?
明知道这辈子都不可能读完,还是得持续的购买下去。
生命不息,买书不止。
每天除了操心到哪里买书,哪里可以淘到好书,哪里有珍本,善本,孤本奇书……之外,还得考虑怎样扩大书房,安放更多好书?又怎样赚取更多钱,以便可以购买更多价格不菲的好书?有时也担心,要是哪天自己突然就“去”了,是否在那个新的地方可以买书藏书看书?要么担心这些幸苦聚集起来的书籍到底给谁继续留守啊?
这些都是书虫的心事。
但是,心事归心事,即便心事重重的时候,要是又到买书的地方了,又有好书过眼了,那绝对可以遗忘任何的心事。
所谓以毒攻毒,对爱书人是最好的偏方。
对,以读供读,以读攻毒!
如果心事严重的时候,只要带到一个书山书海里,保准立竿见影,显奇效,得理疗。时间长了之后,书人其实也成为了这部伟大的连续的绵延不绝的书河中的一个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