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啊,书!(八)

(2007-09-14 13:22:44)
标签:

人文/历史

最美的书

获奖

本真

老书

分类: 书人书事
书啊,书!(八) 

书啊,书!

 

董桄福/

 13.

 

  手边有一本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世界上最美的图书”《不裁》,这的确是一本装帧设计很精巧的书籍。设计者是朱赢椿,据介绍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主人。关于这本书,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设计上采用毛边纸,边缘保留纸的原始质感,没有裁切过。封面上特别采用缝纫机缝纫的效果,两条细细的平行红线穿过封面,书脊和封底,连成一体。材质极普通,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
  2007年度该书又荣膺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铜奖,一时间成为书虫关注的焦点。
  设计者介绍:《不裁》的装帧设计是从书名中受到启发,设计了一本需要边裁边看的书,让阅读有延迟、有期待、有节奏、有小憩,最后得到的是一本朴而雅的毛边书。所有藏书票和插图均由作者手绘,这些被作者自嘲为“原生态”的画作,和《不裁》的文字、装帧一样,洋溢着日常生活中的文人气息,而不是书斋中的气息。
  关于这本书,评论文章不少了,我的关于书的文字也不想写任何评论。我要说的是这个“中国最美的图书”,事实上不仅仅只是这一本。仅2006年度就有一个长名单,共25种。
像如下这些就在其中:
1. 蟋蟀盆  上海画报出版社
2. 何多苓·忧伤的诗歌  四川美术出版社
3. 杂碎集——贺友直的另一条艺术轨迹(全三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4. 中国古籍插图精鉴  中国青年出版社
5. 旧墨记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6. 钟宅  中国青年出版社
7. 荷兰现代诗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 不裁  江苏文艺出版社
9. 没有脸的诗集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2003—2005中国最美的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
 

  非常遗憾的是,除了《不裁》等少数几种书外,其他大部分书籍基本上在书市看不到,偶尔有一两本,也是定价奇高。
  我是个爱书人,自然对这样的“最美图书”有兴趣,但是搜罗结果都是“无果”。像《没有脸的诗集》,自己也写诗,就像找来读一读,结果还是没有找到。
  《荷兰现代诗选》别的版本不少,这本获奖的也没有。
  总之是好多书籍无法在书市上看到靓影芳踪。
  这就引发我的一些内心“书话”来了。

  关于这些情况的确会让书人有一些感喟,我想,很多所谓获奖图书就是为了获奖做的吧,目的并不是大量传播文化,让更多人阅读。就像那些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影视剧、图书一样,花大价钱,高成本鼓捣的目的就是获奖。
  这样一来,这种为了获奖的做法会造成书业的虚假繁荣。甚至还可能成就某些产业。在影视圈不是有几个导演专门这样讲话吗?我拍电影就是为了获奖。即便影片不能在国内院线公映也要花大代价拍摄。
  偶尔为之,弄一些真正的精绝作品,作为镇宅,镇国大抵是可以的。怕的是这种做法成为一种“范式”,大面积推广,那么就可能造成“读者缺席,听众绝收”了。
  很多时候,这种为了获奖的做法最终会演变成讨好几个评委的“马屁创作”,实在有伤艺术良知。
  就像作者投稿,当然要考虑出版社以及报刊的个性,对位对口。但是这个事情应该作品写好以后再选择。
  如果是先研究出版社,报纸、杂志编辑的喜好,再开始“创作”,那么,这种创作多少会是“应景的垃圾”。成不了气候。
  书籍出版了,却只能让几个评委说三道四,读者是听到消息,也很热闹,却几乎无缘接近,或者即便接近了也并不喜欢,就像那些获奖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一样。那还花如此的代价弄出来干什么?!
  书籍有知,未必愿意被这样一些眼睛里只有大奖的操盘手玩弄!
  作为一本真正好的书籍,有灵性的书籍,还是要与“人”交好,并不是嫁给一个“大奖”就行了,还是找一个踏实的读者,哪怕朴素的衣着,也能清水芙蓉的呆在书房,呆在书架上,每天都可以与“书房里那口子”手边厮磨,眉来眼去,亲亲热热的过日子,品味生命的温情。这才是好书该有的归宿。
  就像我们现在仍然怀念那些手工制作的书籍,手工设计的封面,效果自然是不能与现在的“设计”相较的,但是却还是觉得那才是本真的,即便很老了,很早了,还是不能遗忘,一卷一册中的深情哪是现在的“胭脂小姐”所能替代的?!

 

书啊,书!(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