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书籍卷册根本 |
分类: 书人书事 |
书啊,书!
董桄福/文
10.
还说郑逸梅。
这是个真正懂得书的人。既然能够把大宇宙,大世界,天下万有概括为四大元素,想必是真正开悟了,不仅可以概括,而且也可以分流。即便细说还能够将每一种元素的就里说得彻骨透肉的吧?!
这不,就“图书”一项,郑氏落笔那就是“正言”,可以正视听了。言辞中尽是馥郁不散的书卷气息,令人心驰意乱。所著《幽梦新影》、《郑逸梅读书法》等专著,集读书乐趣之大成,处处可以看出,那是真懂读书妙韵:
“心中无一事萦系,然后读书得其奥,饮酒得其趣,睡眠得其适,游赏得其幽。”
“读《离骚经》宜于茶余,诵《剑侠传》宜于酒后。”
“天下惟善读书者,不负花月,不脱酒盏,不离山水,不绝美人。”这可是语到极致的总括了。天下虽有四大,要想领悟其中堂奥,最要紧还是要善读书。可见书籍才是洞开宇宙门窗的钥匙。
“读美人传宜缓,缓则愈觉缠绵。读英雄传宜急,急则豪气直达。”
“平野看山,似翠峦秀壑,近在眼前,然行行重行行,却颇费一番跋涉,读书悟理亦然。”
“读《红楼梦》宜于暖阁,读《水浒传》宜于风廊。”
“读山水记,宜于晨起开窗,读美人传,宜于夜静闭户。”
对每种书籍个性神髓的把握竟至于此,还说什么呢?天下爱书人,书痴书虫汗牛充栋,能如此洞察书心书魂者有几?!
看一个书人如此懂书惜书爱书,那些毁誉书籍的“大口马牙“不知道作何想,有愧欲自绝以谢轻书之罪者乎?
“风日晴爽不出游,有负天时;明窗净几不读书,有负地利;高朋满座不饮酒,有负人和。”
“暖衣饱食,尚有余钱沽酒买书,不亦快哉!”
是啊,有此好书相伴,而又知书识人,解得宇宙风情,明白红尘万象,这样一种存在状态不正是大逍遥的境界么?
事实上,书籍还不仅仅是这样的一种灵性心情的存有,一样代表着理性的灵光,可以透彻的照耀一个又一个黑暗时代的城堡,照亮直达自由的道路:
英国诗人弥尔顿说:“杀害了一个人,即是杀害了一个理性动物……上帝的表象;但杀害了一本书,却是将理性本身杀害了。……如果我们不珍惜书籍,甚至会使整个的世界都受到影响”。
书难道仅仅只是一些纸张装订的卷册。看到这里,有些明白了吧?
书籍实际上是与人类相互依存的一中存在形式。
作家黑塞有一部小说《荒原狼》,里面探讨一个人的多种自我。白天可以是人,夜晚可以是狼,我想,黎明和傍晚可以是书籍吧?
或者书籍的特性深入的渗透到人的每一个自我中。
人也是有“书性”的存在物,在某种程度上,书籍其实也就是人类的一份子,另一种身体结构,却拥有比任何独立的人更丰富的灵性空间,有更长久的寿命,更博大的灵魂。
书籍的卷册形式是生命的另一个演化阶段,我想,就像外星人那样,外在无论如何,内在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