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佳茗 言道无疆
董桄福/文
按:为了读书会的需要,特别将《沙之书》与千子言的普洱茶组合成一个尊荣会员套装。茶书一体的结合,算是让文化血脉交汇的一个尝试。
世间有茶,也有书。茶也好,书也罢,都只缘品鉴之人有了文化之心,方才显出内在的风华绝代。几多内蕴,几多光彩一起的开始烛照这种似乎天生的灵物,让品者,阅者,读者,藏者多了几分内在的厚重感。这该是茶书相遇以后的感受吧。也许,下面这些联句多少可以雕刻出这种相遇背后的精彩故事――
散淡人生茶当友
不惑年华书为魂
人生几多事就有几多压力,有几多规则主宰就有几多辛酸失望……其实何妨逍遥散淡,顺其自然。一杯茶提神,两杯茶醒脑,三杯茶与自己晤谈。即便年届不惑,也有茶饮,还有书读,难道不是一种福气。正所谓,“茶壶”即“察福”,有“书”不会“输”,盖因“书”乃“魂”矣。俗眼看来,老子早已丧命,太白肉体不存。事实上,其诗其文才是真魂,魂在,死何惧哉?!这就是生命的智慧。
如果用来品鉴,那么这一联句也许正可以深入心田――
一壶一杯,一汤一色,皆得岁月真滋味
万卷万册,万章万句,全缘世间嘉年华
茶中王者,普洱当之无愧。普洱茶的品质是由岁月的流转而炼成的,其香其色皆得缘于时间的雕琢,这是一种见证世界流变的饮品。喝茶等于品尝时光。而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又何尝不如此,一章一节难道少得了心灵对世间万物的观照和体验。一切也都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岁月的烙印,是多少嘉年华的浓缩啊!
又或许,茶叶和书籍都是可以用来收藏的,那么这一联应该是一个最好的珍藏注解:
藏茶又藏书,茶书融融,香斋已得真滋味
抚树更抚叶,树叶妍妍,明眸早现大慈悲
曾经到一个爱茶又爱书的“藏家”小坐,一进书房就被一种熟悉的香味接纳,那是书香间茶香的特殊的感觉。几年时间打磨的普洱茶和多年珍藏的老书的迷离味道让客人回到遥远的记忆原野。心中顿时引起一种愉悦,想起野外心灵课的场景,用心的与树交谈,与叶交流,体会其中的生命灵力,就像在书房那一刻,体会一种柔软,一种沁入心脾的感动。看来,藏点书,在书间再藏点茶,尤其藏点普洱,一个温馨的精神园地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步伐成就。
当然,最高境界就该是将茶书结为一体,深入的觉察二者对心灵的打磨塑造,直至上升到灵性修为的最高层面,这样的品鉴就该算得上是真正有心人的所为了。其联曰:
茶禅一味,茶药同源,茶性疗身,茶韵静心,原来一杯香茗得风霜雪雨四季精华,四位一体成好水,观照世界
书人百像,书史连宗,书语传道,书生交谊,已悟三代文脉孕古今中外万国锱铢,万语千言聚佳篇,会意心灵
在博大的中国茶文化底蕴中,茶就是禅,禅也是茶。所谓禅茶一味说的就是这种境界。但是整个过程的核心是水,韵味来自水,水为母亲,为源头,为开始。正因为有了水,茶的妙处才彰显出来。如同修禅,因为有心才进入,修到无心才是禅。中国读书人千百十种,可谓百像,文脉传承,要真悟道,也要深入其中,才能解得个中三味。这与品茶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千子言的好茶和道可道的好书相遇,“月光白”和《沙之书》的汇合,算是结了一个奇缘。茶味甚浓,书味不淡,都是“恒河沙数”。最难得这样的藏品,可以让品者从身心灵几方面都得到温暖,难道不值得珍藏么?!
这正如下面这首巧妙的诗,将所有滋味融汇在字里行间了。只要细品,一定可以体会生命中最会心的一笑:
千子言茶楚留香
深林乔木韵悠然
茗家围炉道可道
沙书灵雨润江山
2007年6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