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血热雪冷 |
主编丛话
姜文华《六爻易》及张永《奇门大觉悟》出版而作
文/董桄福
人类只是生存在支流的河边。
我曾经在一篇散文中表达过这样的思考。难道不是吗?世相纷纭,宇宙浩渺,人事沧桑……即便把整个的地球家园放置在茫茫太空中,我们的美好家园也不过是一个微小不能自已的星球!人类的确只是生存在支流的河边,像一粒渺小的沙。
好在,总有人不断思考源头,着眼于整条大河,着眼于生命的原初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到底要干什么?这种种问题似乎也没有任何可以得高分的答案,但是人类的这种探源精神,成了可以让生命体彰显一些尊贵的理由。
西方人从圣经中领略源源不绝的智慧。东方人呢?就要追溯远古的血脉源头了!于是乎,对这部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就增加了很多的神秘,敬畏,追思,探幽索微……不断别出心裁,寻找一条条解读、运用的出路。读者的眼界被打开了,原来一部简短的书籍后面是博大的宇宙。
易经很像是一个源头,可以指导人生的遨游之旅。
当然不可能真正回到源头,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追思,梳理一个管道,接纳源头的血脉进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更逍遥的开始这一趟面朝大海的旅程。
我们的生命在万物中盛开,我们本身就像易卦中的一个“爻”,在整棵大树的末端,我们正顺着大树的枝桠不断接近本体,想成为独立的卦象,进而是两仪,太极,无极……直到与本体通流,合源,最终成为一个“空”一样的博大,融汇万物,超脱时空,海纳大千!
这将是何等博大的宇宙胸怀,何等宏阔的心灵境界?!
于是,可以看到,每个朝代,总有那么些探源的“狂徒”,追思路上的朝拜者,在茫茫的易学之林中穿梭,带给人类无数的解谜游戏。我们的每个晨昏因此增加了不少的趣味。即便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们好像也成为这一个群体的啦啦队,不断在为每一个发现叫好。
这次是被业界称为“云岭双剑”的两位民间“易人”。一位是“六爻易”的研究者姜文华,第一次见面就捧来洋洋洒洒的五本大著原稿,洞幽烛微,深入浅出,将易理的阐发突然的带到一片广大的空地上,尽情倘佯潇洒。另一位是《奇门遁甲》高级易学的实战家张永,满腹经纶,口才极佳,在当地几乎称得上“家喻户晓,声名显赫”。可惜不愿意为书为文,总觉得出版无门,就只将如此绝学作为自娱娱人的工具。
我与两位高人偶然相识,就此展开对这个学问的另一轮深入探讨。最精彩的是,经过理论的原野,也经常在实用的河边戏水,将一门广大无边的学问来指导生活的细节。作天人状,作大师状,作师傅状,玩预测的游戏,结果发现二位的“灵断”水准奇高,我相信了,当数年的修养功力,用来指导人生的时候,会是如何的轻车熟路?!
在网络多次看过两位远隔天涯的人事占断,不知道网络的那一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男女性别都无以猜度,但是一个信息传来,一个“卦象”“星盘”即成,万事在掌控中矣!
像是一个高难度的解谜游戏,被两位高人人到剑出,问题的答案抽刀断水,水落石出,岂不神奇哉!
剑道有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无剑,这中“剑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小贱人”,只能舞剑。
再进一步是手中有剑,心中也有剑,人剑合一。以器制敌,境界一般。
再进一步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人会成为嫉恶如仇的杀手,那心中的剑是满腹的仇恨。这大约算作“大贱人”吧!
最好的剑客是精于剑道之后,与剑合一,然后脱离,最高的剑道是“不杀”。和睦天下,宇宙大同。
易道同理。最高极的预测是不测,宇宙变化,人事变迁,生命得失了然于胸。出口而化万民。
这是源头的学问。每个探源者毕生的朝圣目标。
每每与两位“剑客”交流,发现他们正大步流星往更高的层级迈进。教化的修炼之一便是著书立说,让书籍代替自己去养育更多饥渴的生命。
于是这套书籍的策划并成形了。
姜文华称得上是国内顶尖的六爻大家,曾经遍访名师,得教诲,又自成一格,广泛实战,将易理运用得出神入化。这次将其中一些相对容易理解传承的学问整理成洋洋三大本《六爻易》出版。张永之于奇门遁甲,更是深得堂奥之妙,他论五行,阐天象,正如一场战役的调度,妙趣横生,也整理成《奇门大觉悟》系列,分《天觉》《地觉》《人觉》《神觉》《道觉》五卷出版。
我之于易经,虽然倾情,也一直在这个支流到源头的途中划船,可惜槁橹不精,只能逆水慢行。
但是因此一路观景,看得如此高人的大著,就当作是好风景了。
自然是要用相机拍摄下来与大家共赏的。
这套书籍就当作是我在生涯旅程拍摄到的美景佳作。这也就是这套书出版的缘由。
两位也还在途中,相信会有更多的精进,会源源不绝的创造出更多的生命食粮。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