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桄福
董桄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73
  • 关注人气: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而……之

(2006-04-12 04:02:32)
分类: 影片影评

……而……之

 

      一个月前,价值中国网邀请我开博客,并且已经将基本资料注册好。

          我应邀进入看看,还不错,就决定开一个博客,在价值中国的领地上彰显一点自己的价值。

     在想文章栏目的时候的确费了些功夫。尝试了几种方式以后决定根据自己文章经常涉及的内容采用“……而……之”的形式。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些栏目:

      散而文之:将散荡的生活行之于文,我们经常将之叫做散文,但是,散而文之似乎将一种文体动感化了。而且似乎更加随意,更加符合日志风格。这是我的一次独特的创意之旅。

      诗而歌之:诗和歌的关系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很奇妙。古代的诗歌几乎是歌,有浓郁的音乐格律,韵味,几乎合于宫商角羽徵的音律要求,可以吟诵,故读诗又叫做吟诗。现代诗就不同了,尽量的避免规矩的格律,以示与歌的区别。故此,诗而歌之的说法似乎可以将二者的奇妙关系进行一个整合,既体现独立,又可以和谐。

小而说之:可以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体裁小说,但是又包含了小事杂说的意义。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大事化小。这个小而说之,不可简单“小说”,其实也可以大说。

文而化之:自然是文化方面的文章汇集。但是文而化之的意义在于将一个名词化为行动。文的目的是化育,教化,改变,而不是简单写写完事。

教而育之:我本人是沿着老师的历程走过来的,现在也还不断站在各地的讲台上。也写了不少教育方面的文章。但是,现在最深的感悟还是,教的目的为了育。仅仅教一些知识是不够的,只有让知识变成智慧才体现教育的真正意义。教是为了育。将这两个字分开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培而训之:作为一个培训师,我一直认为,“培”的最好手段就是“训”,培养是目的,训练是方法,技巧。将培训作这样一种拆分,可以让我们更快捷的领悟这个行业的意义。

如此等等。

中国的语言文字蕴含太多的奥妙,一时之间难以穷尽其内涵。

就像简单的“了”“不”“起”三个字,不同的组合可以创造绝对不同的效果。

“了不起”:这是赞叹!

“起不了”:这是无奈!

“不起了”:这是放弃!

生活如同文字的不同组合,粘合剂是心态。要真正创造出我们独特的风采,不妨也“……而……之”试试!

学而习之!

查而行之!

帮而助之!

如此等等,用一种语法结构改变一种生命模式,创造一种新的人生境界。

 

                    2006412日星期三凌晨4:04  昆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