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文章,新感慨

(2006-01-21 15:43:20)
分类: 影片影评

参考阅读《大语文教育》(上)

                《大语文教育》(中)

                《大语文教育》(下)

 

老文章,新感慨

――有感于《大语文教育》的旧事

 

 

网海漂流,寻真求道,突然的看到一篇与我有关的文章,眼前一亮,看来人真是比较在意自己。以前在培训课上多次举例说,要是一张集体合影的照片突然拿到你手上,你先找谁?这是个小游戏,说的是人对自我的看重:当然是先找自己!哦,我在这儿呢?然后才是别人:瞧,这是你!口气明显的就缺乏激情了,除了在恋爱时节,一张照片到手,可能先寻找那个恋爱的对象,但是,那是因为自己全部的心思集中在她身上的缘故,那时几乎就没有自己了!

话题扯远了,我说的是一篇关于《大语文教育》的文章,那是我在中学任教时研究并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几乎不谈这个话题了,因为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作也从学校的讲台到了社会的舞台。但是,只要想起来,那个我曾经付出过心血的主题在我心中的分量到现在还是一样的。我保持对语文教育所持的见解,严格说来,这个见解现在应该还更实用,社会的变化速度让“大语文教育”方案的推行变得更为必须。不过因为接触面的关系,这几年也不知道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具体说来,感想是由一个老师的一篇文章触发的,那是一个山东临沂第五中学的叫做张永昌的老师写的一篇题为《语文教学的新世纪走向:大语文教育》的文章,我并不认识他,但是他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感慨。张老师的文章还在呼吁深化大语文教育,并对这个观念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回顾,文章里说:……董桄福老师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并给大语文教育下了定义:“一切包含听说读写有接受和输出两大过程的现实存在就是‘大语文’。这种突破课本,超越课堂,进入大社会语文态的教育就是‘大语文教育’”(董桄福:《大语文教育》,《语文报·七彩月末》 1993 8 27 日总第 8 期)。这个事我是永远都忘记不了的,因为我个人在语文方面的种种进步几乎都是实践大语文学习模式的结果。我高兴的是,时至今日,还有老师能够记得我在这方面写过的一些文章,做过的一些事情。

张老师接着说:董桄福老师提出了“用心,随机学习法”及“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的观点,阐释了实施大语文教育的精要。的确是这样,一段时间以来,我进行《普及成功》的公益巡回讲座,活动就在大学里面展开。照理说,大学比中学开放了不知多少倍,压力也小得多,谁能想到,事实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文字水平并不乐观,很多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依然是难以言喻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大学生面临的是“毕业即失业,长期难就业”的状况,所以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是更多的心理的落寞。

2002年,我在阅读美国版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大受震动,迅速写了一本旨在倡导解除抱怨,提升能力,成就自己的《学会做自己的奶酪!》并很快出版,引起了巨大反响。个人以为,这也是大语文教育的一次实践活动。社会变革,难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就会有很多人抱怨。我明确提出:“与其抱怨谁动了我的奶酪?不如学会做自己的奶酪!”这应该就是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创造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

时光流逝多年,社会进步很快,但是,很多东西在教育界尚未完全深化落实,我们的教育还在探索的路上。

想到我多年因为家庭,因为个性,因为社会的种种原因,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故事,初中二年级已经开始写日记,而且一写就写了十几年,才掌握了文字的一些运用技巧。现在我的孩子也读初中二年级,但是语文成绩并不乐观,谈写作更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而且,大部分的学生状况基本如此。

上个月,到本地《生活新报》社去办点事情,意外的遇上以前一起读大学的胡荣华老同学,他现在成为这家报社的主编,顺便交流起来,谈到编辑记者的情况,他大发感慨:现在要找几个文笔好的人难啊,尤其是大学生,即便考试分数很高,要真的写点东西,还是不忍卒读。看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还是一片失败的景象。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大语文教育的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遗憾。我不知道,除了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张老师,还有多少人能够在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天空,将大语文的实践继续进行着……哪怕仅仅只是为了多启发几个可以熟练运用语文的学生。

至于中国作家至今尚未获得诺贝尔奖的事情就不提了,只是希望在使用自己的母语的时候多少可以有点品位。这也许就是大语文教育的价值之一。

老文重读,旧事重提,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一切好的,对文化普及、民族素质提升有用的东西都能超越时间的局限,在我们的视野里面好好的存在着,实践着……真正有利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将来!

 

                                                                          2006121日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