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片影评 |
很奇怪,按说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应该有了新的语言模式,习惯了平实、低调、质朴,甚至是很土的语言了。毕竟,世态纷杂,风雨凄怆,时间久了,就会将曾经的话语方式打磨得褪色。自然也就会习惯使用口语表达一切。人到中年的语言是基本说不出“我爱你!”这三个字了的,不是没有爱,是开始觉得爱也是质朴实在的,所谓浪漫早已永别!
意外的在网上看到齐安雅的博客,意外的读到她的小说《落樱之都》的片断,一下子就被这个篇名撞了一下,心脏动了一下。非常唯美的意境,使我想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样的在用优雅浪漫的词语组合创造一个惊心动魄。
我所在的城市叫春城,城中本来就有一座小山,叫做圆通山,里面尽是樱花,每年花开的时候总要去看看的,但总也不敢在花谢的时候再次出现,好像我内心早已经有一个“落樱”的意象,不敢随意碰触。
现在,看到安雅典雅到极致的语言,突然的悸动,真的触到了内心里面的那份喜欢,喜欢的感伤,伤感的怀念。
且读这样的段落:
人间四月,美得如同梦里诗画。
她喃喃说要做樱花一样的女子,只为那赏樱的人。
花开,燃情满枝头。云蒸霞蔚,瑛珞流苏。
只为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流光。
他说,我不要别人见你的美丽。
她淡然一笑,拼命摇着腰肢。
于是柔柔情思,绵绵花雨就尽数落了下来。
每片都缠绵他的乌黑发丝,宽阔双肩。
最后用身体铺就他脚下花毯,且无怨无悔。
他说,我要和你在一起,请等到这个冬季……
这样的段落一切已经诗化,诗话,诗画……安雅就用这样的“雅”营造着美好到极致的意境,让我开始回首早年早已变成落樱的故事。
语言的确是种奇妙的东西,我虽然不太懂外语,但是经过与一些相关专业人士论谈,甚至认为汉语言尤其奇妙到了极点。我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解读中文字的时候深有感觉。我的《100个汉字的诗性阐释》就是想破解这里面的奥妙。
2005年6月,我的心灵成长专著《沙之书――生命中的52束智慧之光》出版,引起了读者的强烈的阅读兴趣,很多出版界的朋友建议我,很快出一个英文版。我想好啊,能够让海外读者也读到我的书,自然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好事,于是开始寻找译者。我认识一个语言方面的天才朋友,懂得七门外语,其中五门都是专家级的,我当然想到了他,他本身也写作,出版过书籍,应该是很合适的人选。但是,当他很用心的读完我的书以后说,真遗憾,由于语言含义太丰富,他很难准确的传达,尤其是要用典雅的文字,那真是一个难题,加上他本身不熟悉心灵学问,要翻译就更加为难。后来还问过几个,都是一样的原因,这件事就这样拖下来,直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
今天看到安雅的非常优雅的语言创造着精妙绝伦的意境,我似乎很快就迷失在语言的氤氲氛围中,心动了一次,再一次。
作家是语言的动物,看到好的语言,没有不被打动的,就像鱼遇上了很香的饵。
安雅的语言华丽,动感,而又深邃,用词却相当简洁。行云流水,顺流而下,情景、人景、心景三位一体,温文尔雅,风卷云舒,在快意的阅读中感觉汉语言之魅。
的确有点魅:魅惑、魅力、魅影……静静的叙述着,却将几乎泣血的故事铺开,的确是一支雅致的笔,雅致的眼光和心灵、性情,将语言最醉心的一面书写出来。
前几天我在大理,有感于蓝天之蓝,有感于夜晚洋人街的氛围,写下一首小诗,标题是《大理:用酒酿造的古城》,着眼一个醉字。看来,不仅城可以用酒酿造,文章也是,有些语言就是酒,陈酒,好酒,极品酒,闻之即醉,品之即醉,读之即醉……有些文章是不用管描述什么的,文字结构就可以让人永远的落入圈套,因为里面的某种魅惑,语言的魅惑!
安雅的语言有这个酒的特质。
我现在决定要到圆通山去看樱花了,几天前报纸报道,已经有部分樱花提前开放,我先感受一个美好的“丽樱之都”;明后天又要到大理出差,那里的气候比昆明还好,古城的街道两边也是一路的樱花,也一定绽放了,又一个“丽樱之城”,也许会因为樱花,再次上演心灵内在的一场“倾城之恋”,在那里买一套房子,建设一个诗意栖居的福祉也说不定。
但是,说好了,樱花零落的时候我还是不会去看。就像安雅的博客里面的那段文字:
美丽经不起凝视
那只是瞬间的东西
当美丽变成永恒
生命却又承受不起
好在我们可以借助语言将美丽留住。
樱花也许会落,语言却会永远。
我因为喜欢这样的语言,喜欢安雅的表达方式,喜欢汉语,喜欢一个作家必须的材料,喜欢用这样的语言将心灵的感受外化,今年,一定也会抓住任何机会,像安雅写的那样:
她喃喃说要做樱花一样的女子,只为那赏樱的人
就因为这语言,这意境,这氛围,这情怀的感动,今年,我就做一回赏樱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