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血液:洱海传
但是,你不能仅仅满足于远远地看洱海。你必需深入洱海,深入一个少女的心灵世界,掬一捧水尝尝,扔一个石子试试,再乘船在海上漂流一天一夜。那又是一种感觉,好感觉。只有这样,你才能深入洱海的生命内部,品味出这仁慈而又韧性十足的生命怎样无止境地求新,再求新,构筑大理世界的美善;又是怎样地幻化万影,或静如处女,或动如脱兔;或波,或涛,或浪,或揽天光云影于一体的巨大铜镜,或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博怀宽胸。她时而为频繁遭受劫难的山水痛苦,时而为万物在一马平川的大理坝子繁荣葱郁欢畅。这是怎样的一个海啊!怎样生养鱼虾、水藻,怎样用自己的灵秀将一个民族永久地呵护着,丰富他们,滋养他们,就像为了自己的幸福;还把普普通通的水蓄积至于无边的广大宏阔,酿造成丰腴的脂膏、血液,将周围十里、百里的大理之物化育,把宽广的大理坝子浇灌得如此肥沃,把雄健的苍山丈夫辅助得如此崇高。这样的女子,这样的海,到底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怎样一种大气?
身入洱海,深入洱海,神入洱海……
古人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我叹,独自虽凭栏,苍茫洱海,身入容易深入难。好不容易弃绝满船的鼎沸人声,告别红尘的滚滚市浪。屏息聆听洱海,甚至,踱步到船舷边可以触摸得到水的地方,弯腰,低头,伸手,掬起一把、一捧洱海,仿佛整个洱海,放在唇边、舌尖品尝,什么味道,一个洱海会是什么味道。正思量,一个念头闯进来。太复杂,洱海的味道像一个人的性格,三言两语怎么能表达得清爽,怎么说得明白……
洱海像一个人,本来嘛,水就是人生的镜子,洱海又怎能不烛照出人的形象。
但是,洱海不是普普通通的那种人。或者说,洱海自己虽然以为很普通,但实际上,在方圆百里之内,在上下千年之内,洱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已经名扬天下。她不仅仅只是一个海。像洱海这样的“人”是应该有一部传记的。
河流,湖泊,海子,这一切自然之物是人类命运所寄的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云南这样的高原上这些自然之物就更值得关爱了。滇池,红高原的明珠,春城昆明的命脉。“滇”者,“真”的“水”也,“池”者,“也”是“水”也。洱海呢?用“耳”聆听的“水”也,“每”个“人”的“母”亲一样柔情的“水”也。
那些水从海里流进每个人心里,流进记忆里,向往里,流进无穷尽的感慨和瞩望里。
洱海,苍山的海,白族的海,大理的海。一颗镶嵌在高原之麓的宝石,一只旷代澄澈的眼睛。清波白帆,长空夕照,风花雪月,不断涌来的水带着咸咸的海味,带着历史的沉着,也带着未来的愿望,在为每个子民做每日的祷告。仔细聆听远古的节奏,可以听到,洱海,那是一条生命之河的源头,是一块土地不可企及的发端,那是天下最适合于聆听的水,最湿润的生命的珍聚。广大无垠的生命之海,千百年来,一直在向天下发出邀请,那请柬由一个民族厚重的双手捧着——要递给全世界。
仔细聆听远古的节奏,洱海,那是一条生命之河的源头,是一块土地不可企及之处的发端,是最适于聆听的水,最湿润的生命的聚会。生命之海,从船上望出去,波浪的分散聚合在诉说时间藏在低处的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