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乌市中航·翡翠城中心会所参加新疆本土画家牛军的“本来·本色—牛军个人油画展”的开展仪式。
牛军先生是新疆当代美术代表画家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超越写实主义的手段来表现西域悠远的历史和博大的空间,从上世纪8、90年代开始,他就用他的油画笔描绘着一个充满着作者精神体验的西部时空变幻的大空间,他的画作角度独特而气势宏大,令人仰而视之、叹而观止。
牛军是我校马红霞老师的先生,他们夫妻是一对美术伉俪,夫绘妇和、琴瑟相随,所以对其成就,以往就略知一二,然而真正有幸全景欣赏他的大作,还是这个画展。当然对于我等这些缺乏美术素养的门外汉,这种当代艺术形式的表现的确是过于高深、过于玄妙,但是徜徉在牛军先生画廊里,感受一下画作的氛围,细细品味那独具一格的韵味,还是能赋予外行们一种发聋振聩的震撼:这是一种具有历史感的厚重,这是充满西域乡情味的博大,其精神层次的表现,怕是我们平日能够体味的写实主义绘画难以企及的。
从历年来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牛军先生早期画作是从写实主义起步,如 1980年的《维吾尔族小姑娘》,1982年的《
草地上的孩子》,但是那里面已经孕育着前卫艺术的气息,至于从90年代以后的肖像里,我们所看到的就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了:抽象的形象,燃情的色彩,显然洋溢着画家精神的意识和体验。当然,最能打动我的还是那些表现西域历史和大漠风情作品,例如
获得2012年“亚非国际当代艺术年度杰出艺术家”的《大空间·佛地系列》,从中我们看到了莫高窟和克孜尔千佛洞这些西部传统文化的符号;《西域.古楼兰岁月》,从朦胧中看到了悠久的西域历史影像的再现;从《西域之秋》和
《西域.塔克拉玛干》里看到了边疆秋日色彩的绚烂和大漠沙尘滚滚的混沌;《漂过时空系列》的神来之笔,又让我们体味到了变幻纷繁的西部时空的宏大和辽远......如此等等,不一而述。
看过这个画展,我想一定有些像我一样的门外汉,会感到茫然、不解其意,明明是超越现实的抽象写意,为何以“本来·本色”的具象写实冠名?根据我的浅薄感受,不揣冒昧妄加释义:这种艺术作品不仅仅充溢着作者极其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也需要观赏者融入自己的认识和体味,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来评鉴,去感觉这深邃的心域灵动、玄妙的传神梦幻,这就是披上了精神纱幕的现实——“本来·本色”。
http://s11/mw690/001AhGd9zy6LzDd8riyda&690
《草地上的孩子》1982年
《阳光下的女孩》
《拿画笔的自画像》
牛军作品集《本来·本色》
附:新疆都市报报道:从生活中提炼画面
记者马雪娇
8月23日下午16点,新疆本土画家牛军的“本来·本色—牛军个人油画展”在乌市中航·翡翠城中心会所正式开展,此次共展出了牛军优秀的油画作品43幅,创作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充分表现出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开展当天吸引了众多嘉宾、藏家前来。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哈孜·艾买提在展览现场评价其作品说:“从牛军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生活,但又不是原原本本的生活,而是通过艺术家的构思提炼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深思。”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
牛军现为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新疆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协新疆分会会员,新疆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其作品从肖像、诸多情绪情境的传达到佛教、丝绸之路等题材,涉猎广泛,艺术个性鲜明。而作品展现出激情的色块、自由的笔触、粗狂的线条、流动的形体背后,却是他对于生命的反思,比如《生命》可以感受到他对灵魂的探究,而《塔吉克族妇女的肖像》系列,其空间的构成简单概略,边缘与重心、大造形与传神之处的参照比例悬殊,头饰色彩精致、细腻,堪称炫丽,传达一种隔世、遥远的梦幻曼妙。
牛军在接受采访时说:“艺术就是要不断地去尝试不同的方向,我的作品风格一直在尝试突破与改变,从最早期的上世纪80年代学院派式的写实,到后期的抽象派开始吸收西方当代艺术的元素,到最后则更加喜欢新疆的本土元素,开始从生活中提炼画面。”
牛军代表作《地平线下的舞蹈》曾获得“美国东方艺术基金会佳作奖”、作品《大空间·佛地》获得“亚非国际当代艺术年度杰出艺术家”、作品《祥云》获得“全国青年美展铜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