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疗法的现状和未来
(2020-03-25 10:59:30)
标签:
rnai |
分类: 医药 |
美国希望之城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三位作者对iRNA药物设计和开发的关键进展、关键成就、现状及未来、以及新型iRNA路径进行了详细综述。
RNA干扰 (RNAi-动词-干扰,或iRNA/
siRNA-名词-RNA)几乎可以调节所有细胞中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小的双链RNA可以有效地沉默特定基因的RNA,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2018年8月FDA批准Alnylam公司的首款iRNA药物Patisiran,用于治疗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hATTR)的1或2期多发性神经病变的成年患者,标志iRNA时代的开启。
最早在1972年有人发现了正义和反义RNA可以干扰基因合成;整整20年前,有两位作者开创性地发现,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生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原因,是一种双链RNA(dsRNA),他们将其名命为iRNA。随后(2001年)两位作者报道,21和22个核苷酸dsRNA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诱导沉默而不引起非特异性干扰素反应。这些小干扰RNA(siRNAs)很快成为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工具,用于抑制几乎任何基因表达。
鉴于siRNA的(干扰)效力、抑制小分子无法企及的蛋白质靶点,令任何有雄心的药物开发人员/公司都无法忽视siRNA。到2003年,已形有多个公司涉足iRNA。然后,使用未修饰的siRNA的首个临床试验,发生免疫相关的毒性及可疑的RNAi作用。第二波临床使用siRNA纳米颗粒制剂,取得重要进展,显示出药效,但出现明显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和疗效不。结果,至2010’s年代初,大公司均退出RNAi领域。
但是,一些小型RNAi公司和学术研究人员,在此前失败的基础上,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触发器设计、序列选择、制剂处方和递送载体/方法;并且,在疾病适应症选择、干预途径验证、临床开发考虑、生产制造方面,考虑更加周全,终于在2018年8月10日迎来首个siRNA药品经FDP批准上市,ONPATTRO(patisiran,一种作用于肝脏的siRNA,用于治疗多发性神经病变的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hATTR)。目前,肝脏、肾脏和眼部适应症的多种候选药物目前正处于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未来两年将有更多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非肝脏组织的siRNA进行IND。预计未来5年里,随着RNAi新的功能发现、更加特异性的iRNA递送载体(包括全身和局部),将可能实现新的突破性治疗。
RNAi药物的设计和开发
RNAi药物设计,主要需要克服全身给药面临的靶向特异性、脱靶和免疫毒性,以及细胞摄取和内涵体逃逸(就是载体被细胞内吞以后形成内体,为了防止内体中的酶降解iRNA,需要让iRNA迅速逃离内体)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通过基元序列结构、序列选择、RNAi触发器的化学处方、给药途径和辅选择优化等解决。
RNAi途径酶对dsRNA分子的相容性结构有一定要求。RNAi通常是完全碱基配对的dsRNA或短发夹RNA(shRNA),一般为15-30bp。小于15
bp的dsRNA则无法进行RNAi干预;大于30bp,则可能激活PKR而诱导非特异性细胞毒性。RNAi干扰效率方面的差异、反义链和正义链之间引导链选择偏差、基序与不同化学修饰模式和类型之间相容性差异,可能引起RNAi功能的差异。
RNAi功能差异最大的来源在于是否绕过Dicer酶(一种双链RNA内切酶)。例如,25bp的DsiRNA(经过Dicer酶)和19bp的非Dicer的siRNA之间比较显示,经Dicer处理,则RNAi活性更有效,有更可靠的反义链作为RISC(RNA诱导沉默复合物)的指引。而绕过Dicer切割的siRNA,则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化学修饰,从而可以在即便没有纳米颗粒包封的情况下,也有更好的代谢稳定性。
序列选择
RNAi中的反义链是RISC与mRNA靶标结合的引导链,是RNAi活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获得最佳的安全性和效力,RNAi药物的反义链必须具有排他选择性。理想dsRNA,需要在反义链5'末端比在正义链5'末端更加富含AU,一旦被载入RISC,引导链与靶mRNA上的结合位点碱基配对,启动RNAi活性。
序列选择还要求避免与其他mRNA脱靶匹配。只要引导链种子区域(5'末端的第2-8个碱基)有与之完美的碱基互补配对,RISC可以潜在地下调任何mRNA,因此iRNA潜在脱靶点的数量都很大。
虽然有一些工具可以辅助序列设计,以获得更好的特异性、减少脱靶性,但(未来)iRNA的设计还是离不开广泛的、经验性的筛选。
化学修饰
RNAi药物的化学修饰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通过减少内源性免疫激活而提高安全性,二是减少内源核酸内切酶和核酸外切酶降解而提高有效性。此外,化学修饰还可以增强RISC对反义链的选择性47,提高序列选择性以降低脱靶性,以及改变理化特性而增强药物递送。化学修饰可以说非常关键。广泛的研究已经为iRNA提供了一些基于碱基、糖和骨架方面的通用修饰。成功上市首个iRNA的Alnylam公司在这个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递送载体
无论化学修饰如何,dsRNA的大小、亲水性和电荷都会给药物对全身循环、外渗、组织穿透、细胞摄取和内涵体逃逸等带来挑战;必须依靠递送载体来克服这些障碍。现有的载体包括纳米颗粒、脂质纳体米颗粒、聚合物、树枝状大分子、核酸纳米、外泌体、蜂毒肽样肽等。
siRNA常见的配体包括配体、抗体、肽和小分子(例如GalNAc,N-乙酰半乳糖胺)。
给药途径
给药方法和给药部位也会对RNAi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分布产生深远影响。现有临床开发中的RNAi药物,包括通过静脉和皮下的全身给药,通过吸入(至肺)、封闭管腔特异性注射(如眼睛或脑脊液)或局部给药(如黑色素瘤瘤内注射)。
纳米颗粒和脂质体纳米递送的siRNA,主要通过静脉给药,可以避免肝脏首过代谢,快速进入靶组织。其缺陷在于,siRNA容易很快被肾脏清除,或者颗粒被单核细胞吞噬清除,以至于siRNA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充分释放。另外的缺陷可能在于免疫激活。但是,这种方式在生物利用度和生物分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注入表皮或皮下脂肪的皮下给药,越来越收到青睐,因为可以减少静脉注射的并发症。与GalNAc耦联的“裸露”RNAi的使用越来越多。皮下给药,可以让药物保持较慢的释放速率,并且还可以进入淋巴系统,为介导摄取进入细胞的受体赢得更多时间恢复。另外,皮下注射更加方便,推注更快。有证据表明,以脂质体颗粒为载体的siRNA制剂在小鼠中可以有效沉默靶标。
RNAi药物的内在药代动力学特性,使得通过全身递送方式,难以达到每个患病组织,局部给药无疑是最适宜的。例如,有用于体表伤口局部缓释给药、心内给药,或者脑脊液给药。局部给药的药效,是全身给药所无法企及的。
临床阶段的RNAi:Patisiran及其他
ALN-TTR02(patisiran)
Patisiran(Alnylam公司)是用于治疗hATTR(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siRNA
脂质体纳米粒。hATTR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危及生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在于肝脏TTR蛋白基因有>
120个突变,致使TTR淀粉样蛋白在外周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和其他器官中沉积,患者可患有进行性神经病变、心肌病、行走障碍和各种其他衰弱症状,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5-15年。
Patisiran siRNA(ALN-18328)通过沉默肝细胞中的野生型和突变型TTR
mRNA来降低血浆TTR蛋白的水平。ALN-18328未经完全修饰,也没有增强肝细胞摄取的靶向配体,采用脂质体纳米颗粒包埋递送。临床测试阶段为ALN-TTR02,经过精细化修饰,大大提高了体内效力,II期临床中,每三周静脉注射一次,血浆中TTR蛋白减少幅度超过80%。
目前临床阶段的1/3左右的RNAi药物GalNAc耦联的siRNAs,代谢稳定,通过GalNA靶向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s),这是肝细胞特异性表达(或者高度表达)的一种内吞型受体。GalNAc是在受损糖蛋白上发现的半乳糖的糖衍生物,在低聚糖侧链中丢失了末端唾液酸残基。ASGPRs在中性pH下与GalNAcs特异性结合,从血液中循环内吞大分子,在酸性pH(~5-6)时释放GalNAc,荷载药物在内体中卸载,释放的ASGPR再循环回到细胞表面再利用。GalNAc-
siRNA耦联物具有优异的肝脏生理学、ASGPRs在肝脏特异性分布、GalNAc配体没有毒性,使其成为通过全身RNAi给药向肝细胞递送药物的的近乎理想的方法。与纳米颗粒的制剂相比,GalNAc耦联的寡核苷酸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进行药物递送。
Revusiran
Revusiran(Alnylam公司)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GalNAc-siRNA耦联物。与patisiran相似,revusiran也是靶向TTR
mRNA用于治疗hATTR。每个碱基位点都经过化学修饰,有效降低核酸酶的降解,并减弱免疫原性;II期临床实验中,皮下注射可以将血浆TTR水平降低55-90%,副作用很轻,只是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未见全身免疫激活。III期研究中因为发现周围神经病变和血浆乳酸水平升高而终止。
增强稳定性
自从Revusiran发展之后,Alnylam宣布开发了两代siRNA ESC。所谓ESC ( Enhanced
stabilization chemistry )
就是增强的稳定化化学技术,大大减少给药剂量达十倍,因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安全性担忧。使用该技术的siRNA已经进入临床,结果令人振奋。
对于潜在siRNA药物的测试,使用合适的体外和体内模型,准确预测毒性和效力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不同模型动物,对siRNA和载体的反应不同。
RNAi药物的安全性和效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模型转录组中是否存在相应的靶向序列。在小鼠中不引起脱靶效应,完全有可能在人类产生无法耐受的脱靶RNAi活性;类似地,对小鼠基因沉默效果很好,对人类也可能很小。另外,某些人类适应症,可能缺乏具有足够同源靶标的动物疾病模型。
其他相关的重要因素,则包括各种载体复杂性、均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脂质体纳米和聚合物纳米已被广泛用于改善药代动力学,但制造方面可能存在挑战性,另外这一类载体产品的均一性,如颗粒的组成、性质、药物荷载,对临床治疗窗口的建立带来挑战;另外,纳米颗粒在储存或在给药后可能不稳定而释放分解产物,带来毒性风险。类似地,内体溶解类载体如蜂毒肽,可以显著改善RNAi药物的内涵体逃逸,但也有较高的潜在毒性,包括致命毒性。
siRNA给药载体中的新技术
改善内涵体逃逸
RNAi药物在肝脏以外使用的主要障碍是内涵体逃逸。据报告,之前的siRNA内涵体逃逸率<0.01%,因此每个细胞中需要有2000-5000个siRNA方可达到最大敲低目标。另外,大多数表面受体(疑为ASGPR,原文未说明)数量在1-10万之间,或者更低,受体循环的周期为90分钟,因此,如果siRNA数量没有达到治疗阈值,可能达不到效果。而对于肝脏,ASGPR在肝细胞表达水平约为50万或更高,再循环周期<20分钟,因此,会有足够的GalNAc-siRNA耦联物在肝细胞中积累,发挥治疗作用。虽然肝脏似乎不太存在内涵体逃逸障碍,但其他器官或组织细胞仍然存在未解决的逃逸问题。之后的研究及技术发展还没有很好地提高内涵体逃逸。
抗体-siRNA偶联
抗体的全身循环时间较长,例如数周,并且有比较好的组织分布,因此,有人尝试抗体-siRNA偶联,例如,2010’s年代中期,基因泰克就实现了定量的、位点特异性的、批量的抗体-siRNA偶联,但效力不好,RNAi活性降低或消除。测试表明,IgG-siRNA在内体区室内的包埋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最近,Avidity
Biosciences开发了新型抗体-siRNA耦联物,据称单次静脉注射后,体内肌肉组织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RNA的敲低率>
90%,并且申请了相关专利。
增加疏水性,提高siRNA的效力
siRNA疏水性修饰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尽管仍然需要较高的注射剂量,但具有很好的沉默效果。预计疏水性siRNA可能很快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
使用外泌体进行siRNA全身递送
最近,外泌体作为全身性RNAi递送的载体,显示出很好的前景。外泌体是由内源细胞产生的天然纳米粒子,用于将诸如microRNA(miRNA)或其他物质运输到远端组织。外泌体载体的优势是,CD47和外泌体上的其他内源性信号配体,可抑制巨噬细胞清除,改善细胞摄取来,增加半衰期。使用cGMP方法产生的外泌体,已经成功地将抗KRAS-
siRNA递送至小鼠的转移性胰腺癌肿瘤,显著增加了总体存活率。然而,外泌体在制造放大和颗粒差异性(均一性不好,看来,所以颗粒包装载体可能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加强局部给药
由于全身递送的固有困难,RNAi局部给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需要使药物在局部保持较长时间的释放。
核酸纳米颗粒
DNA和RNA纳米技术的最新发展,为携带siRNA创造了机会。核酸纳米结构(我们本期中介绍的框架核酸,可能就是这种类型)具有精确的分子组成、明确的形状、大小等。主要的障碍在于,核酸具有高度的负电荷,可能加速体循环清除。未修饰的DNA和RNA容易被核酸酶降解、及具有免疫原毒性。
逆转RNAi活性(解药)
有时候需要停止或者逆转siRNA活性,这时需要有解药,针对siRNA引导链的反义寡核苷酸(ASO)可能可以作为解药。
siRNA以外的应用和机制
随着对siRNA机制的了解,对miRNA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抑制特定miRNA的活性,以及阻止特定miRNA的沉默。
人工miRNA
与体内天然miRNA相似,人工合成的miRNA可以调节维持细胞的关键发育程序和路径。肿瘤细胞中,某些肿瘤抑制因子miRNA被破坏,人工合成的miRNA则可以通过恢复抑癌基因表达而有助于癌症治疗;某些疾病病因为异常miRNA表达,包括肝炎和心血管疾病,也可以采用类似策略。
miRNA抑制剂(Anti-miRs)
miRNA抑制剂也称为Anti-miRs,是化学修饰的ASO,与靶标miRNA的活性链互补,阻止miRNA抑制内源性靶标的表达。
mRNA上miRNA竞争剂(Block-miRs)
Block-miRs是一段ASO,与mRNA上miRNA的某个结合位点竞争性地结合,也就是保护mRNA上的某个位点免受miRNA结合。
Block-mirs和anti-mirs是互补技术。当意图阻止miRNA仅与一个或几个靶标结合时,block-mir策略是理想的。当给定miRNA(例如,肝细胞中的miR-122)对其他靶标的调节另外对于体内平衡有益或甚至需要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当特定miRNA异常过表达时,通过抗mir减少靶miRNA活性可能更合适。
小的活化RNA(saRNA)
dsRNA靶向启动子序列的时候,激活基因转录,而不是抑制。其仅仅适用于未突变的基因。saRNA和siRNA在结构上彼此相同,但功能不同。首个saRNA药物MTL-CEBPA于2016年进入临床试验,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
MTL-CEBPA是saRNA的脂质体制剂,增加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的表达。
siRNN
siRNN(小干扰中性核糖核酸,和siRNA相似,只是其三磷酸骨架带有大量负电荷,需要修饰和借助于载体才能进入细胞,并由此带来其他问题,包括递送效率、胞内释放等。siRNN则用S-acyl-2-thioethyl
(SATE)
phosphotriester基团与siRNA三磷酸骨架共价结合,中和其电荷,这样可以直接递送至细胞,在细胞内被水解还原成本来的siRNA,显然,siRNN比siRNA有重要优势。
结论
Patisiran批准上市,表明通过全身给药的RNAi疗法靶向肝脏,已经可以用于临床。全身递送现已成为临床实践。基于GalNAc耦联、代谢稳定的siRNAs,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但这些药物在不同肝脏适应症中的效力和安全性是一贯的,值得乐观;其他用于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RNAi药物的进展也是如此。目前的许多临床评价siRNA主要针对罕见病,但Alnylam的PCSK9抑制剂Inclisiran(降血脂)、Quark公司治疗肾损伤的QP-1002、用于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的PF-655等,如果获得批准,可能会被用于更大的患者群体。
如果通过全身给药能够成功靶向肝脏、肾脏以外组织和器官,RNAi疗法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RNAi疗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避免肾脏和网状内皮细胞清除、增强外渗和组织灌注、增加在不具备载体内化受体高表达细胞的摄取、改善内涵体逃逸等。这些问题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密切合作,进行解决。siRNA的另一个挑战是递送载体,或者亟待开发代谢稳定的siRNA、及其耦联的配体,以便可以让药物递送到肝外组织。过去20多年的努力发展证明,这些问题未来将一定会有更多突破。
前一篇:人生三件要事:知识、朋友和健康
后一篇:《十月围城》电影:不能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