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搬文-失望的《南京!南京》
(2010-02-01 13:33:57)
看完了《南京!南京》的时候,场上的观众开始鼓掌,我也跟着鼓掌了,拍完了手,才开始细细琢磨这部电影,在看之前,我对它的期望很高……
在回去的路上,我就跟于亚男说:“你说角川这样的人真的可能存在吗?”她说:“嗯,有可能吧。”我说:“角川和那个慰安妇发生关系时是他的第一次,这个机率有多大,角川这个人物存在的机率就有多大。”
我觉得《南京!南京》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主角的角川这个人物,他从进城开始,就是一副惶恐的眼神,忧郁的样子,带着“天使”的圣洁……作为一名马上就要被提升(难道不是因为作战勇敢?)的军人,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拍“南京大屠杀”这样一部片子,作为想要拍出人性,想要反思的片子,这位主角完全是虚构,没有史实作为依据,而且虚构的这个人物性格思想完全不合逻辑,尤其最后他还自杀了!!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是枪杀战俘,偶尔失手杀了几个老百姓,强奸妇女,征集慰安妇(恩,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她们是自愿去的,而且还付钱了,虽然死了一些,但是你看日本慰安妇也死了嘛,所以并不是针对中国人),另外还严格区分良民和军人,虽然不太好区分,经常分错,但是也允许家属去领人了……这些几乎可以说,是符合正常战争的情况的,作为一名军人,角川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低?这样就自杀了?而真正的屠杀30万的南京大屠杀,我在电影里是没有看到的!!!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
在日本右翼还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拍的这个题材的电影,不是应该告诉世人,真实存在的南京大屠杀,以真正的史料,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警醒世人吗?而《南京!南京》到底在表达什么?它想表达日本人的反思,所以安排角川自杀?但是事实上有这样的事吗?根本没有啊!它想表达中国人的抵抗?导演一直在强调中国人的"抵抗精神“,宣传海报,宣传标语一直讲着”我们一直在抵抗“,”直到最后,我们没有低头“,可是硬要拼命去强调"抵抗",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在《南京!南京》中,除了刘烨那一场巷战,其他,我看到的是:日本还没攻城前,中国士兵要出城逃跑引内讧;6个日本兵进了一教堂(?)那么多中国人,包括很多有枪的,全部举手投降;妓女主动去当慰安妇(当然,这段拍得挺煽情,我也哭了,但是请问,体现抵抗了? );两中国男人一直叫"姜老师救我" ……也许,事实就是这样,就是因为没有抵抗,才死了那么多人,那么就不要在电影宣传上拼命强调"我们一直在抵抗"!因为受宣传的影响,看完了,我就很困惑,到底导演一直强调的"抵抗精神"从电影的哪里体现出来的?而且看<南京!南京>的海报,那么多军人手挽手在抵御着什么,感觉很热血,没看电影前,我还以为他们面对的是日本兵,结果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只是一群中国士兵要出城,另外一批守着城不让他们出去...我晕,这算哪门子抵抗???
总之,《南京!南京》让我很失望,但是在网上看一些人又极端到称这是”汉奸电影“陆川是汉奸什么的,这又上纲上线了,艺术就是艺术,虽然我觉得不是那么好,但是也没必要扯上那些东西。
最后,我还想去看看《拉贝日记》,毕竟,这是有真实史料的,而且我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告诉很多对南京大屠杀不了解的外国人,这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的惨剧,据说《拉贝日记》的最后还打了字幕,说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总共杀了30万中国人,至今还不被日本政府承认类似的话,恩,我想这部电影的这个态度是对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