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眼中,琅勃拉邦不是个热门旅游目的地。春节前我说要去琅勃拉邦竟然有人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它是老挝第二大城市,位于湄公河畔群山环抱的谷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琅勃拉邦的生态环境极好。弯曲的树干是老挝国花鸡蛋花,花期为5-10月。不开花时叶子落掉,树干的形状很美。

我们入住的大琅勃拉邦酒店,环境很美。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与中、柬、越、缅、泰等国接壤。发源于中国的湄公河是老挝最大河流,也是重要的水路交通通道。

夕阳西下,湄公河波光粼粼被染成金色。有一个问题在网上哪儿也没有看到,就是这里昼夜温差高达20度,中午热到可以一身短打扮,早晚要穿羽绒服。
老挝是世界最不发达地区之一。琅勃拉邦作为老挝第二大城市,比不上中国乡镇的繁华。民风纯朴,没有过分商业化的人际关系,被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风格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成为西方游客追求的“世外桃源”。这是琅勃拉邦中心城区最主要最繁华的街道,俗称洋人街。
突突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满街都是,很方便。除此之外交通就靠租用私人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

1893年后50年左右老挝为法属殖民地,遗留下很多法式风情的建筑。

老挝是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原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老挝支部,现为老挝人民革命党。目前老挝政治稳定,社会安宁。

适逢中国春节,应景地悬挂着灯笼招揽中国游客。和世界上很多旅游地不同,这里中国游客很少。

对于行色匆匆蜻蜓点水似的中国游客,会感觉琅勃拉邦没什么意思。但却吸引了很多欧美游客前来观光。

除了当地人,见到最多的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他们静静地坐在路边的酒吧咖啡厅发呆。他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落后的地方,能心平气和地待上那么久?
琅勃拉邦是老挝的佛教中心,居民笃信佛教(佛教是老挝国教,有近70%的人信奉佛教)。这里最多最美的建筑是寺庙和佛塔。图为香通寺。

香通寺背面墙上镶嵌的生命树。

据联合国专家组考察,琅勃拉邦共有600多座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历史建筑。1995年这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






也有游方僧人到此膜拜。




日落时分,街上支起棚子,夜市开张了,出售的各种老挝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这里的店家接受美元却不收人民币,用美元换来一沓面额巨大的老挝货币基普,每次花钱时都让人崩溃,怎么也掰扯不清。只好都摊在手上让商家自取。

皇宫博物馆,是了解当地历史的去处。陈列有各种宗教器物和各国赠送的艺术品。参观的人很多,奇怪的是上午11点就停止出售门票。所以才能拍到这张空无一人的片子。

老挝国旗中间的蓝色意喻一片富饶美丽的国土,象征人民热爱和平安宁的生活;红色象征革命,表明不惜以鲜血为代价捍卫国家尊严;白色圆形象征老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以及国家光明的未来。也代表满月象征皎洁明月高悬于湄公河上空。此旗原为老挝爱国阵线旗帜。

布施,是延续了几百年(有说上千年)的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佛教传统仪式,是到琅勃拉邦最值得观看的项目。每天早上天不亮近六点钟,僧人鱼贯从寺院走出,每人挎一个饭钵,赤足,长者打头幼者断后,依次向路边跪坐的佛教信徒化缘。信徒手捏竹篓里的糯米饭和其它食物施与僧人,这就是僧人们一天的食物。

从天不亮到天亮,整个布施过程持续四十多分钟。



这是当地民众真正的信徒。

来自泰国、柬埔寨等邻国的信徒也是有信仰的。

布施如今演变成旅游项目,天不亮路边摆上小凳子和盛着糯米饭的竹篓,供旅行团游客体验布施。

这是卖给游客的糯米饭,游客们用来做道具体会布施。

看过布施,转过街角就是日常的早市。市井得很,很接地气,卖的东西很多看不懂。



老挝土地私有化,私人可以自由买卖土地。随处都能看到出售土地的招牌。

生态好啊。
光西瀑布距琅勃拉邦城区约30公里。因是旱季水量不大。水中嬉戏的老外不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