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中国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杭州一时一景的美自不必说,环境的优雅洁净、生活出行的便利也是常态。感动我震撼我的是它的文明程度。汽车礼让行人,这让我吃惊又赞叹。我以为这是个案,于是停下来站在路边,观察了一阵。结果发现机动车在接近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线时会放慢速度,如有行人要过马路,机动车会停下等待。此情此景,在国外很常见。第一次在美国受到如此礼遇,真是受宠若惊。后来发现凡是文明程度高的国家都是这样。中国机动车都是呼啸着通过斑马线毫不减速,行人常被吓得心惊肉跳。以后再战战兢兢躲着机动车过人行横道线时,不再怀念澳洲和欧洲,而是怀念杭州了。这种文明行为,上海做不到,南京做不到,北京更做不到。
杭州的表弟对我说起杭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对杭州的每一个街区,每一点变化都清楚了解。口吻里听得出是炫耀的,满足的,无比热爱的,让我羡慕不已。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深深热爱,是多么让人羡慕啊。我在北京生活近40年,对这座城市主要的感觉就是厌恶,太悲催了。北京脏,除了雾霾和沙尘外,还有到处可见的痰渍、烟头、小广告,长安街都是这样,其他街区更不用说。杭州空气干净又湿润,人民群众的嗓子眼儿都很舒爽,没什么人呸呸随地吐痰。不错,北京的公交是全国最便宜的,可是,公共自行车出租1小时5元,10元起算,在这儿租的车,下一站不知道上哪儿还去,这明摆着就是不鼓励绿色出行嘛。杭州租借自行车1小时内免费,1小时后每小时1元,租赁点特别多,随处可借可还,你可以骑上一天不花一分钱。杭州马路上骑公共自行车的人很多,北京根本见不着。
从早上6点到下午5点,除了吃中饭,几乎都在走。走过白堤、苏堤,走过太子湾、浴鹄湾,走过茅家埠、杨公堤。很多景点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当然也不收门票。美丽的西湖和杭州城区融为一体,和杭州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在眼前,就在脚下。站在西湖边举目四望,看不到高楼大厦。让我想起刚刚去过的南京瞻园、煦园、莫愁湖,在林立高楼的包围逼迫下蜷缩着不得舒展。
说了一通与主题无关的话,还是看照片吧。

乌龟潭

西湖天下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六公园

六公园

春茶
又记:
表弟请我在“叶马茶座”和“耕读堂”吃的中、晚饭。这两个外观普通的餐馆,菜品上佳。一个台湾人拍了8集电视纪录片《江南味道》,其中4集拍的杭州,这两家就是其中两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讲究食材的新鲜和本色,不用味精而味道极佳。没有固定的菜谱,当天有什么食材做什么菜,赶上什么吃什么。拿“耕读堂”来说,老板是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喜欢料理,辞职租房开了这家餐馆。所有的食材都是从老家新叶村而来,弟弟在家耕种饲养,蔬菜自己种,猪、羊、鸡自己养,就连竹笋都是自家竹林的产出。那天我说要吃油焖笋,老板说只够半份,我说半份也要。老板向我们推荐蒸香肠,我想香肠有啥好吃的。老板说他的香肠是自家养了两年半的猪肉自己灌得,味道很好。端上来一尝,果然好吃极了,就是那种久违了的小时候的味道。我想向老板买一些,可他说没了,遗憾。“叶马茶座”的烧带鱼也让我十分吃惊。原以为带鱼这玩意儿再普通不过,能烧出什么好味道来,而且在北京机关食堂吃了十几年的红烧带鱼,不放糖、齁咸、烂糟糟就是给我的记忆。没想到这盘烧带鱼味道之好让我大感意外。再去杭州争取将另外两集的美食也品尝一下。
写了开头的一段文字后,我想咱可不能给伟大首都抹黑呀,还是证实一下吧。今天早上我沿着西长安街向西,从工会大楼走到铁路总公司,不到两站路的距离,边走边数,在我走过的3米左右宽的路面上,发现了193个烟头,至于路边灌木丛下面成堆的烟头要数数恐怕得有上万个。一早还有霾,行人有不少戴口罩的。我心里那个绝望啊,这是多么糟糕的生存环境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