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央台播出一条新闻:四川稻城亚丁机场投入试运行。它让我想起不久前刚经历的去往稻城亚丁的旅程。稻城亚丁的绝佳美景令我心仪已久,一番筹划后终于踏上旅程。从成都走成雅高速、雅西高速,在石棉下高速拐向海螺沟(没走二郎山隧道的原因,一是因为隧道出口修路,堵车严重;二是要避开四川省长去视察本要在国庆运营的亚丁机场工程的车队)。游览完海螺沟后,从甘谷地上了318国道。经泸定、康定,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到达新都桥。就此噩梦开始。
导游不止一次说,新都桥到稻城的路很难走,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可没想到会那么难走。300多公里路,从早上4点半走到晚上8点半,走了16个小时(中间用1个多小时吃饭)。伸手不见五指,零下4、5度的气温,起床出发,每人发了一个极小的鸡蛋和两个更小的馒头(大拇指大小)。车开出3个多小时天才亮,往外一看,不由人倒吸一口凉气:路面大揭盖大开膛,坑洼破烂得令人怀疑这是国道吗?在冷得哆嗦和颠得眩晕中,只听“咣”的一声,汽车水箱被路上的大石块撞坏了。没等回过神来,“咣”的又一声,车门被撞坏了。雪上加霜啊,车门撞变形,咧开一个大缝,再也关不严。路上尘土飞扬,要是有辆车在前面,扬起的尘土简直遮天蔽日。尘土从两指宽的车门缝钻进来,车里如同刮起了沙尘暴。一车人被裹挟在尘土里,发牢骚都张不开嘴。到目的地稻城后,从车上下来的人不像是游客,像是采石场或水泥厂的劳工。从行李舱拖出来的行李箱被蒙上厚厚一层土,完全看不出颜色。一辆刚买来三个月的新车被颠簸撞击得几近报废,司机更是气急败坏,一路上甩着川音骂骂咧咧:妈了个巴子,二天啷个龟儿子再喊老子来,打死老子也不来了!翻过高尔寺山口(4412米)、剪子弯山口(4659米)、卡子拉山口(4718米),经过世界海拔最高的县城理塘,在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中到达稻城。入住的卓玛之家条件不错(相对),在忍受了半个多小时的停电后,冒着可能带来高反不适的危险洗了个热水澡,才总算像个人样了。水箱和车门经过简单修理情况稍好些。怎么修的不知道,只听说往水箱里扔了一包卷烟烟丝,据说可堵住漏缝;经过又敲又撬,车门咧开的大缝小了很多。即便如此,回程前车上有好几个人还是去稻城的药店买了口罩带上,一副准备慷慨赴死的模样。
在此之前想去稻城亚丁而没有去的人是幸运的。明年,318国道修好了,亚丁机场通航了,旅途会变得舒适很多,时间也可以缩短很多。对我来说,有这300多公里行程垫底,什么样的破路都可以忍受了。
亚丁村的情况更糟。很小的一个藏族村子,入住的所谓民宿,条件之差非亲身经历难以想见。脏、冷,电灯的钨丝如鬼火般闪烁,勉强能分辨出周围物体的轮廓(幸亏如此,否则看清楚那肮脏的被褥如何入睡?)。几十号男女共用两个厕位,离住处很远。房间门关不上,夜里零度以下的冷空气长驱直入。天不亮起来,洗脸连冷水都没有。出发前所有的人都想得到一杯开水,几成奢望。厨房里黑压压站了一地人,人人手里抓着一个或两个杯子,眼巴巴地看着架在柴火上烧着水的大铁锅。老板是个干瘦的藏族人,昏暗的光线下看不清面目,只听他嘟嘟囔囔满腹怨气,听得出是抱怨这些游客给他带来了麻烦。亚丁不缺水不缺柴,缺的是烧水的人。和阿坝不同,甘孜藏族自治州经济相对落后,而更落后的是人的观念。他们不认为来旅游的人是给他们送钱来了,相反认为是给他们找麻烦来了。所以这么多年旅游设施无论硬件软件建设一直非常滞后。在亚丁景区排队乘车,维持秩序的藏族汉子一个个黑着脸,横眉立目凶神恶煞,好像游客都欠了他们钱。
听说四川省要将稻城亚丁和九寨沟共同打造成四川省的两张名片,相信不久之后,稻城亚丁的旅游设施建设会有飞速发展,亚丁机场的开通就是一个好消息。
这是竖立在亚丁景区门口的一块牌子,仔细看一下,这四条进出亚丁的线路,最长也是最难走的是第一条,很不幸我们就是走的这条路。
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
离开稻城前我从房东那儿要了块抹布,将车窗玻璃尽量擦干净,途中在车上远望到贡嘎主峰(车拍)。
内地对口援建的藏民定居点
行进在这样的烂路上,只好念佛了:唵嘛呢叭咪吽(藏传佛教六字真言)!

川藏公路318国道新都桥至稻城段,这远不是最差的路况,因为最烂的地方颠得相机都拿不稳,根本没法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