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紧邻天安门广场,刚落成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它的建筑风格和旁边的天安门、人大会堂等不协调,颇有微词。可看久了就觉得它很漂亮,很有现代风格。
在国家大剧院花400元办一张“艺术之友”会员卡,可听12场周末音乐会,一场10元,还可以免费听24次讲座和无限制地参观大剧院。音乐会的水平很高,参加演出的都是国家级音乐团体、优秀的演奏家和著名指挥。
比如我听过一场北京交响乐团演奏、谭利华指挥的交响乐,维瓦尔第的《四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也是交响乐的发源。首席小提琴家使用的小提琴是1617年“罗伯克沃兹”阿玛蒂小提琴,由美国本﹠富仕琴行—斯特拉迪瓦里协会特别赞助(这个协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收集名琴,无偿提供给有高超造诣的音乐家使用)。这把珍贵的小提琴近400年来一直被琴界称为“梦幻”小提琴,可谓无价之宝。当琴声穿越400年的时空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响起,我当时真的感到了激动。
音乐会的指挥或主持人,会向观众讲解演奏或演唱的曲目的内容、风格,作曲家的生平故事和成长历程,介绍管乐、弦乐、打击乐等各种乐器的特点、音色,在交响乐中起到的作用等等,可说是一堂音乐普及课,在欣赏优美音乐的同时,增长了很多知识。国家大剧院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可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来听周末音乐会的人,以老年人居多,至少占一半以上。坐在剧场里,环顾四周,尽是一颗颗顶着白发的脑袋。年轻人是没时间还是没兴趣呢,不得而知。
以下一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是我几次去听音乐会时拍的。晚上的演出不能带相机,白天可以。

大剧院的外观,节日的夜晚彩灯打上去,流光溢彩非常漂亮。

面向长安街的正门

主通道,两边的建筑是展览大厅,长期不定期举办各种与舞台艺术相关的展览,普及文化艺术知识。

进了大剧院的门,下几级台阶,就是售票大厅。

一层歌剧院前的大厅
二层大厅的西侧,在周末的上午,音乐会开始之前,这里经常会有一个小规模的音乐会。主持人会介绍演奏和演唱的曲目,创作的年代、风格、作曲家的生平故事和作品,会告诉你如何欣赏交响乐和意大利歌剧。

透过窗可以看到人民大会堂

二层大厅

二层咖啡吧

俯瞰二层咖啡吧

设在二层的大剧院纪念品商店

音像资料商店,出售各种音乐戏曲CD和艺术书籍。

演员进入剧场

戏剧厅外,话剧“王府井”的布景

四层“花瓣厅”

音乐厅,这是我每个月至少来一次的地方。

音乐厅巨大的管风琴

顶棚的如此设计,能获得最好的音响效果。

国家大剧院2012年6月演出剧目
上个月我听了威尔第的《假面舞会》,很棒。中国演唱家戴玉强、和慧、廖昌永、张秋林的B组,比外国人的A组唱得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