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欧亚草原部落(联盟)杂记
(2023-01-30 16:53:02)
标签:
欧亚草原中亚/内亚/高地亚洲/南俄草原游牧部落杂谈 |
1部落渊源
确定一个民族的起源,历史书中常用的方法,1对音,从音韵学上对语音作重构、比对、勘同,来大致确定这是那一个古族,2地望,比对是否有相同居住地,3史迹,对比是否有相同事迹,4时间,居住地、史迹在年代上也要大致相同,如果以上几点都相同,那么,大致可确定是同一族。
保加尔人族源
保加尔人可能是库特利格尔匈奴人的后裔。 保加尔人部落是在杜洛Dulo家族的库布拉特的统治下统一起来,他团结乌提格尔人Utigurs、库特里格斯人Kutrigurs及欧诺古尔人Onogul。 有认为,保加尔是欧诺古尔人Onogurs部落的分支。
塞尔柱人族源
向南迁徙的一支古思部落,就是塞尔柱人。 塞尔柱出自九姓乌古思部落联盟中乞尼黑一支。
样磨Yaghma族源
中国史书中又称咽缅,在《突厥语大词典》中被记为“亚格玛部"。样磨部原属回纥。 咽面即古之悦般。
可萨族源
可萨人是来自东方的突厥人。巴托尔德认为:"他们是西突厥的一支,或者更正确地说,是西匈奴人。"。萨比尔人来源于我国史书中记载的鲜卑人。 可萨人是匈人丶Sabir人、不里阿耳人、Ogur人等突厥部落的混合体。
佩切涅格人族源
在《帝国行政论》中提到佩切涅格人中有三个族群被称为康居Kangar。 佩切涅格人可能起源于康居,或者与康居有某些渊源。 潘臣涅格人Pechenegs属于突厥人的一个部落。 伯希和认为佩切涅格就是"北褥"。也有学者认为佩切涅格应为"比千"。 别赤捏格部落联盟,包括别赤那、拏哈儿答Nukarda和巴只吉儿Bajgird。亦惕-别只捏It-Bejene就是别赤捏格人。
古思族源
一部份西迁的九姓乌古思人,被穆斯林史书称为"古思"。 10世纪时,古思人已经同化了塞种人康居和阿兰。
钦察渊源
这一部族最早见于7世纪,当时他们驻在也儿的石河上游和邻近的今哈萨克斯坦东部草原上以及南阿尔泰山地区。 钦察一名出现在《磨延啜碑》北面第4行铭文中。 有些学者认为Sari是钦察的一部分。 亦格剌克人Yigrak或Igrak后逐步并入钦察。 忽札惕人Kujat可能被并入东部钦察 钦察部落联盟还包括拜温都而Bayundur部落、伯岳吾部人Baya'ut、康里人Kanglï和兀剌尼人Urani。 11世纪-13世纪初,西部钦察各部融和了乌古思人、别赤捏格人、古巴什基尔人、不里阿儿人等等,而东部钦察人则融合进了乌古思-基马克人、葛逻禄人、哈喇契丹人(西辽人)等...
乌古思人
最初构成乌古思联盟核心的是所谓"斡脱黑剌乌古思Ok Tughra Oghuz。后来别赤捏格-康哈儿人、阿兰人Alans和奄蔡人Asï和其他草原部落也加入了乌古思联盟。 哈拉吉人Khalaj、察鲁黑Charuk和昆黑剌Yughra的某些成员也并入乌古思。 与乌古思人结盟的基马克各部,随着时间推移也逐步融入了乌古思。 咽蔑-基马克Imek-Kimak、拜温都而Bayundur、亦木而Imur和凯Kay,在乌古思形成中也发挥了作用。 11世纪乌古思部落:Kïnïk、Bayundur、Yiva、Salïr、Afshar、Bektili、Bukduz、Bayat、Yazgïr、Imur、Kara-bulak、Alka-bulak、Igdïr、Uregir、Tutïrka、Ula-yondulug、Tüger、Jebni、Bejene、Yavuldar和Yaruklug。
基马克
基马克联盟最初由七个部落组成,即亦木而Imur、亦马黑Imak、达达Tatar、伯颜都儿Bayandur、钦察Kipchak、你勒黑儿Nilkar和阿只剌的Ajlad
浑部Kun、Qun
Qun可能就是浑。 可见,Qün、Kun、突厥库蛮人Cuman是不同地区对浑人的称谓。
凯人Kay、Qay
Qay很可能就是汉文史料中的奚。
2部落别称与异译
史书中同一部落或部落联盟有不同的名称,包括中文中不同称呼、不同语种中不同称呼、不同的翻译等。
佩切涅格
班加纳克人Bajanak就是佩切涅格人,佩切内格人,潘查聂克al-Badjanak,别赤捏格人Pechenegs,贝琴涅戈Pεt∫εnεk。
钦察人
克普恰克人,库曼人Kuman,Shri,波洛伏齐人,Polovtsy,钦察人Qipchaq,波洛夫齐人。
可萨人
哈扎尔人,Chozars,Ghozars,阿萨,曷萨,曷截,萨比。
保加尔
不里阿耳Bulghar。
3永恒的利益
游牧民族的性格可能与其生活方式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漂忽不定没个定数,为了各式各样的利益,随时谁备与时俱进,而把之前盟友、契约等弃之一边,重新调整盟友、契约关系,只要可能结果对自已有益就成。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土耳其在俄乌战争中,反复横跳,一边向乌克兰提供无人机,一边低价购买俄罗斯天燃气,阻挡芬兰、瑞典加入北约,两边利益都要,一点都不能少,看了下面案例,就可明白,这是祖传技艺。
阿瓦尔可汗,在619年,趁在色雷斯的赫控克利庞蒂亚与拜占庭皇帝会谈之际,背信弃义地袭击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随即向君士坦丁堡进攻。
627年,可萨突厥入侵外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地区。可萨突厥与拜占庭人联盟本身就是希望借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来获取利益,既然撤军可以得到波斯人给的贿赂,他们自然乐意退出。
拜占庭新皇帝提比略二世遗使说服哈扎尔国王交出查士丁尼--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并答应给他一笔丰厚的酬金。于是,国王命令两个人去暗杀他的妹夫。
913年,罗斯人的暴力劫掠引起了穆斯林的愤怒,最终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哈扎尔统治者首先是作为罗斯人掠劫穆斯林领土的同谋,后又批准国内穆斯林士兵采取报复行动,但同时又事先为罗斯人通风报信。
君士坦丁七世讲到佩切涅格人,说"他们贪婪的如饥似渴,强烈的希望占有他们没有的物品。他们垂涎丰厚的赠礼,从来不知道羞耻..."。
公元915年,西蒙攻打拜占庭帝国统辖的色雷斯时,拜占庭帝国派人向佩切涅格人求援。当佩切涅格人抵达并准备出击西蒙时,拜占庭帝国的将领发生内讧,佩切涅格人担心自己的前途,单反面解除盟约转而与保加利亚结盟,导致战争失败,西蒙占领了亚德里亚堡。
1071年,在东罗马帝国与塞尔柱人的曼吉克特战争中,雇军佩切涅格人背叛东罗马帝国投向塞尔柱突厥人,他们的背叛使东罗马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195年出征时,花剌子模沙军中的钦察人被迫与同胞相成,在随后一场决定性大战中,他们判离帖乞失投向了合的儿不古汗。花剌子模沙大败,但最终还是征服了昔格纳黑,利用的是哈只儿汗.只兰秃的军队...
备注:哈只儿汗.只兰秃是钦察人。
中国史书上的案例,751年怛逻斯之战,因葛逻绿部临阵背叛,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仓惶奔回安西。
4Shri释义
Shri在突厥语中意为黄色。 蒙元时期甘肃、青海、新疆交界处有"黄头回纥"后称"撒里畏吾"。 不知道Shri与黄头回纥有没有关系。哈密顿到是在一篇文章中谈及过此问题,认为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