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豪华政府办公楼腐败 |
分类: 杂文 |
“豪衙”与腐败
近些年来,一股政府建楼的奢靡之风几乎吹遍神州大地,放眼望去,地不分东西南北,衙无论等级高低,豪华的办公大楼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立。其占地之广,设计之派,造价之高,无不令人咋舌。一个地级衙门,可占地数百亩,耗资过十亿。县级衙门耗资过亿者,比比皆是。甚至连乡镇级衙门也动辄挥金数千万。其中尤为突出足以载入史册者,当属河南郑州市名为“龙奥大厦”的市政府办公大楼,造价高达40亿元,设40余部电梯,内部装饰豪华,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被网民称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第二大单体建筑”。还有安徽阜阳市的政府大楼,仿美国白宫而建,极显奢华。这些办公大楼,人均办公面积均超标数倍,有的超标近十倍。政府的豪华办公大楼,在不少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俨然成为标志性的建筑,以君临天下的气慨,傲然屹立着。
目前,中国的GDP总量虽排名世界第二,但以人均论,许多经济指标排名都比较靠后,所以还不算富国,公共资源极为有限。眼下,国防建设任重道远,科研经费亦显不足,市政建设多靠国债甚至欠债支撑;还有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诸多大事,无一不缺少资金。可为什么我们有限的财政资金还要大量用于修建“官府豪衙”?难道说衙门豪华了,国家就强大了?人民就富裕了?我想,古今中外恐怕没有这个理。
其实,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对政府性楼堂馆所的建筑面积、装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界定是否违规其实并不困难,可为什么“豪衙”还是屡建不停,遍地开花?为什么不能将政府楼堂馆所的修建纳入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
考证历史,在地方政府支配公共资源方面,古代的官员远不及当代官员自如潇洒,这不知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据说,修建政府豪楼并非某首长一人之意见,而是以政府的名义,集体决策的方式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