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w690/001AfTbazy7aWDDvptm98&690
(定南
初石桥)
定南县唯一的一座古廊桥初石桥(也叫柱石桥)位于鹅公乡柱石村。柱石村原来属于乡级建制,2001年撤乡并入鹅公镇。初石桥建在原柱石乡圩镇所在地的一条小河上——据说这条不起眼的小河是江西定南县与广东和平县之间的界河,不过,现在怎么看也就是条小水沟。
从先秦时期起,赣南就与广东沿海有密切的经济往来,到清代和民国时期尤为繁盛。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历史时期,驿道与水路是最为便捷的路径。物换星移,当时的赣南先民具体是走什么路线前往广东沿海的,现如今已难以考证。但是,依据信丰玉带桥、安远永镇桥、定南初石桥的布点,如果大胆推测一下,把这些古廊桥连城一线,似乎仍然可以勾勒出赣粤古驿道赣南境内的具体路径,即赣州——信丰经玉带桥——安远经永镇桥——定南经初石桥——广东沿海。而初石桥,恰好是赣粤古驿道赣南境内最后一个节点。
有资料记载,历史上,南迁的客家人,大批的商旅沿着赣粤古驿道,从赣州方向南下,进入定南,跨过赣粤两省的界河——柱石河,进入粤地。如果一大早从柱石桥出发,一路向南,大约傍晚时分即可到达广东和平县的林寨镇。林寨扼守赣粤古驿道“水陆联运”的交会处,是军事、交通和商贸重镇,无论是行人还是马匹,都需要在此休整补给。然后,从林寨开始,赣粤古驿道的陆路就此结束,改走水路:沿浰江顺水而下,进入东江,再前往珠江流域。多少年来,这条古驿道是古代中原进入岭南最便捷的线路之一,如今的赣粤高速、京九铁路两条国家大动脉,也沿着这条古驿道平行而过。
http://s9/mw690/001AfTbazy7aWDwIeBG98&690
柱石村距定南县城38公里,南连广东省和平县。初石桥是当年赣粤古驿道交通要冲,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已有137年的历史。初石桥长16米,宽5米,因为它是定南县最早建造的单拱石桥,故名“初石桥”。可以想象,以桥得名,无论是以前的柱石乡还是今天的柱石村,以前的名字都应该是“初石”二字。
http://s6/mw690/001AfTbazy7aYgD8gyVe5&690
“孽龙须断化廊桥,廊上神祠耸若碉。许逊传闻非信使,乡民向背是风标。从来州县知凡几? 无奈官声尽寂寥。宦海应学牛得草,莫将红薯换民膏。”相传在很早以前,安远三百山的东江之水流经柱石村时在这里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峡谷,成为赣粤两省的分水岭。到晋朝,峡谷中有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阻断了两岸的商贾往来。当许逊真君得知后,与孽龙斗法,终降孽龙,化龙须为“神藤”横跨两岸作桥梁,造福乡里。
http://s15/mw690/001AfTbazy7aWDwKMoude&690
初石桥桥基及桥面用桐油和石灰浆混合剂黏合砌马石条而成,坚固如磐;在桥面周遭用10根朱漆镏金的木柱搭建起两地通商交往时遮阳、防雨、小憩的游廊。
http://s3/mw690/001AfTbazy7aWDwQsIa22&690
http://s13/mw690/001AfTbazy7aWDwTg2Ecc&690
初石桥是定南县唯一仅存的桥亭结构建筑物。从建造之日起,这座集桥、廊、楼、宫等功能为一体的初石桥便成了造福千秋的通衢要道。今天,柱石桥依然美丽完好地屹立在柱石河上,成为赣粤边境上一道自然与人文和谐相宜的传奇风景。
http://s4/mw690/001AfTbazy7aWDwWyOLa3&690
http://s5/mw690/001AfTbazy7aWDx0z9a74&690
在游廊之上设有简陋的供百姓祈福平安、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观音牌位,时不时地有当地村民经过。
http://s11/mw690/001AfTbazy7aWDx3zJg1a&690
初石桥桥面竖挺着4根大柱子,它们支撑着桥的二、三层建筑物。 桥面上建造木质瓦面长廊,中央建造一座木质瓦面楼阁,称为“真君楼”。
http://s6/mw690/001AfTbazy7aWDx61hzc5&690
在初石桥顶部“真君楼”里,供奉着当地民众世代祭祀的降妖造桥仙师许逊。
http://s8/mw690/001AfTbazy7aWDx9cXB07&690
从桥上望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往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http://s9/mw690/001AfTbazy7aWDxeDgsd8&690
虽 繁华逝去,但初石桥依然在当地人的心中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至今,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当地居民仍一户来一人,聚集在初石桥上辞旧迎新,祈福来年;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二,当地居民仍会在万寿宫举行庙会热闹一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