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真课堂”:让儿童经历真学

(2013-07-14 22:12:40)
标签:

童真课堂

儿童

真学

季科平

教育

分类: ▋▍▏童真课堂

——《黄果树听瀑》教学实录及各方评课

“童真语文”工作室领衔人   季科平

备注:本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3年第七期上,在刊物“内容早知道”中,编辑老师这样推荐:季科平老师基于其“童真语文”理念下的课例——《黄果树听瀑》课堂实录,较好地诠释了其“童真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更是真实的语文”的理念。在课例后面,不仅有同事议课、名师诊课、专家把脉,还加入了社会人士看课、学生感受,对课堂进行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评析。最可贵的是,其注重了学生对课堂的意见、感受,是高度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体现。

【教学实录】

一、课前预热,引发兴趣

播放“鸟鸣”的声音,引导学生捕捉大自然中的声音。

二、揭示课题,丰富信息

师:好,谁来读读课题?

生:黄果树听瀑。

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课题中哪一个字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跟声音有关?

生:听。

师:非常好。那如果文章主要写瀑布的形态,这个课题需要改成——

生:黄果树看瀑。

生:黄果树观瀑。

师:是呀,但我们今天学的是——

生:黄果树听瀑。

师:听的就是瀑布的——

生:声音。

师:知道黄果树瀑布吗?知道的同学就跟大家来说一说。

生:黄果树瀑布是一个很大的瀑布,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

师:把掌声送给俞俊杰!因为他能够边学边想。

(生鼓掌)

三、读通课文,直击“听瀑”

师:大家知道吗?黄果树瀑布有多高?77.8米高,相当于我们教学楼20层楼高;它有多宽?有101米宽,相当于我们15个教室一样宽。难怪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这样描绘它。

出示:“上溪/悬捣(dǎo),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wān)/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

(师生共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引导学生试着一起说),上面的溪水从半空中奔涌而下,千万条白色绸带从空中飞舞下来。再来看,溪上的石头如同向下盖着的莲叶,中间挖出了三个缺口,水从莲叶形石头的上方漫过叶顶倾泻而下。

师:我们一起把它的气势给读出来。

(生齐读)

师:这篇课文比较难读,所以课前我们借助“助学单”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再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读一遍,争取把课文读得更通顺,如果遇到还读不准的字,就举手问老师。

(生齐读课文)

师:先停下来,大家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要求是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个别学生。片刻后,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学生都已读完停下。师了解这名学生未读完的部分。)

师:好,让我们跟着何俊阳一起读剩下的两个自然段。从第7自然段“我们聆听着”开始。

(生齐读)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生:黄果树听瀑。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听瀑”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几个自然段找出来。

(生浏览课文)

生:第67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听瀑的。

生:还有第4自然段也是直接描写听瀑。

生:第12两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听瀑的。

师:非常好!12467自然段都是直接描写瀑声的。现在请大家轻轻地、快速地读这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想:瀑声怎么样;你会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吗?这个词语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平时积累的。

(生轻声读)

1:瀑声响遏云霄。

师:(小声地)响遏?

1:响遏行云。

师:好,把这个词语写到黑板上。

2:瀑声如雷轰鸣。

3:訇然作响。

师:(发现生1不会写响遏行云)不会写是吗?那你去看一看,看完再来写。

(该生查看后写出了词语)

4:纯正清脆。

5:瀑声威武雄壮。

6:瀑声摄人心魄。

7:瀑声让人回味无穷。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家黑板上写下来的词语,这是我们对瀑声的初步感受,来,一起读。(在学生读时,老师把黑板上的错别字圈了出来)看看这个词是谁写的,自己看一看,怎么样把它修改一下(一生悄悄上去修改)。这三个词(如雷轰鸣、响遏行云、訇然作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瀑声非常——

生:响。

师:像什么一样响?

生:雷声。

师:是啊,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引导学生一起说)这响声穿透了云层,使云也停住了脚步。

四、略读课文,捕捉信息

师:从词语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瀑声的响亮,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信息,接下来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捕捉更多的信息来体会瀑声响亮这一特点。

(生默读课文,师发现了黑板上学生写错的“武”字,悄悄地走到该生的身边,提醒他看看自己黑板上写的字。学生悄悄地上去作好了修改。)

师:(边巡视边说)直接找让你感到瀑声响亮的句子或者词。

生: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如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这表示水声很响。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盖过”。人喧马啸已经很响了,水声比人喧马啸更响,说明很响。

生:“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一到风景区,声音就哗啦哗啦地传过来了。

师:路还很——

生:远。

师:哦,这么远声音就传过来了。

生:我从“如潮水般涌漫过来”可以看出声音很响。潮水涌漫过来的声音很响,瀑布的声音像潮水一样响。

师:是的,再看后面一句(手指大屏幕)。

生:“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我从“只”这个字看出声音很响。因为只有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其他声音都没有了。

师:是呀,只有这一个声音了,耳边是这个声音,整个世界里都是水声了。我们继续捕捉声音响亮的信息。

生:“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这里用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来描写瀑布的声音,说明很响亮。

师:是呀,千万架织布机的声音,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生:似乎刺透到云层上去了。

师:所以说是——

生:响遏行云。

师:在这里,把瀑声比作是千万架织布机的声音,下面一句呢?谁有发现?

生:穿透了云层。

师:哪一句在说瀑声穿透了云层?

生:上面一句。

师:那下面一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呆在哪里说不上来。)

师(悄悄地提醒):把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的瀑布声,比作——

生(学着说):把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的瀑布声,比作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师:这样比让我们知道什么?

生:瀑布的声音非常响。

师:而且这个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着,轰响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声的响亮。继续往下说,你还有另外的信息吗?

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是我捕捉到的信息,这个瀑布都能造成“雨”了,说明瀑布非常大,声音非常响。

师:他从这里也同样捕捉到了瀑声大的信息,非常不简单。

生:第2自然段里面有个词可以说明瀑布声音响:摄人心魂。

生:我从第6自然段的瀑布“如雷轰鸣”看出瀑布的声音很响。

师:是的,这个词我们开始的时候也讲到了,那你再看看这一个自然段,你还从哪里可以捕捉到瀑声响亮的信息?眼睛要亮。抓住哪个词?

生:我从“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的“声浪”这个词看出来,因为这个能表示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像浪花一样。

师:它简直就是一片声音的海洋。是啊,“声浪”这个词抓得多好啊,让我们感受到声音就完全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就在声音的海洋里。

生:我从最后一句“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从“恢宏”里可以看出瀑布的声音很响。

师:是啊,这样的声音灌满了我们的细胞,让我们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这是多么壮观神奇。

生:第7自然段有句“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我从“訇然作响”这个词看出瀑声很响。

师:是啊,刚才我们学词语的时候也说到了“訇然作响”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声很响。

生:正因为这声音很响,所以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

师:这一种活力进入了我的身体,使我的胸臆在扩展,胸臆在这里指的就是胸怀,似张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从这么多处,我们都可以捕捉到瀑声响亮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播放课件,聆听瀑声,感受瀑形,最后画面停留在一张照片上。)

生:(惊讶地)哇,是季老师!

(台下听课的汪潮教授举手大喊:“我也去过!我也去过!”)

五、挖掘信息,迁移运用

师:10年前,季老师曾经近距离地聆听过这样的声音,至今想来犹在耳边,所以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读描写瀑声的语言文字,让我们一起来。

出示第一组句子:

 

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师生合作读)

师:这三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前面部分——

生:都在描写瀑布的声音。

师:后面下划线部分呢?

生:都可以看出瀑布的声音很大很响。

师:它是通过什么让我们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响?

生:通过千万架织布机。

师:通过我们比较熟悉的声音——千万架织布机的声音,是吧?他还想到了?

生:千百架低音提琴。

生:都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师:这里不叫打比方,叫……?

生:作比较。

师:搞错了吧,来,自己改正。

生:我觉得应该是打比方,因为这里写到千百架低音提琴,从这里可以看出。

师:在说明方法里我们可以说是打比方,但是在修辞手法里我们就说是——

生:比喻。

师:后面的部分,通过想象,想到另外的声音,就将瀑声写得那么形象、生动,我们就好像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如果就只有前面部分,那这样的声音我们还听得到吗?

生:听不到。

出示第二组句子: 

 

瀑布如雷轰鸣,山回谷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人若浮身于一片声浪,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恢宏。

我们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声,只觉得自己的胸臆在扩展,似张开的山谷,那瀑布便直跃而进,挟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活力,回荡着大自然纯正清脆的音响。

 

  (分组比赛读)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前面部分是在描写真实的瀑声,下划线部分又是通过——

生:通过作者的感受来描写的。

师:通过作者的感受来写瀑声的,是吧?来,谁还有想说的?

生:通过作者的想象来写。

师:是的,通过想象,通过写自己的感受,让瀑声显得那么的有活力,好像就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原来写声音可以这样写,通过想到——(生接:另外的声音,)让声音显得更形象;通过想象——(生接:写自己的感受,)让声音显得那么有活力。我们也试着来写一写,写一句或者写两句,准备好没有?

生:准备好了。

师:听着,听着,你能写了,就请你在课文后面空白处写下来,先描写真实的声音,再展开自己的想象。

(播放课前预热时听过的鸟鸣声,学生听声音写句子,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没写好没有关系,你交流自己写好的句子就可以了。来,这节课还没有向季老师发过“信息”的同学特别要把握机会。好,我们就请这边举手的同学。

生:鸟叫声既婉转又动听,我沉醉了!我置身于鸟的世界,认真地聆听着,鸟儿们仿佛正在倾诉他们的心声!

师:鸟儿的心声。好,有了自己的想象。

生:瀑布声里含着清脆的鸟叫声,也含有一滴滴的水声,像一首奏鸣的曲子。

师:你把刚才的瀑声结合进去了。(对大家)他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瀑声里。

生:瀑声清脆响亮,似千万只小鸟演唱的歌曲。

师:你也沉浸在瀑声里啊,刚才听到的是——

生:清脆的鸟叫声。

师:来,谁也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鸟叫声是那么的清脆,那么的欢快,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令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师:把掌声献给何玲菲!她写出了自己听到鸟叫声的感觉。

生:那纯正清脆的鸟叫声,仿佛乐堂中美妙的木笛声,使人将一切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令人回味无穷。

师:把掌声也送给徐一杰!他不仅想到了另外乐器的声音,还写了自己的感觉。我知道很多同学都想交流,来,把自己写好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

(生朗读自己写好的句子)

六、朗读抒情,回归自然

师:聆听着自然中这样的好声音,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此时此地此景,我们也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难怪刚才有同学还一直不肯从瀑声中走出来,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师:“杰作”就是——

生:黄果树瀑布。

师:“杰作”是不一般的作品,杰出的作品,黄果树瀑布就是大自然杰出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起来赞叹一下!

师生:(深情地赞叹)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各方评课

1.同伴议课

王菊芳(关键词:以‘童’为本):“童真语文”的理念是“以‘童’为本,以‘真’为先,以‘语’为要”,我把课堂的观察点聚集在“以‘童’为本”上。40分钟下来,我发现,季老师努力实践着“从儿童的真实起点出发,让语文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儿童身上”。在课堂中,我捕捉到了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瞬间。第一个:当一个孩子读课文的速度与其他孩子脱节的时候,季老师通过让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读课文来帮助他。这样既考虑到了这一个学生,也考虑到了其他学生。第二个:有一个孩子在黑板上写“威武雄壮”,当课堂已经进行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季老师走到他身边,悄悄地提醒他,让他自己上去改正,没有影响正在进行的教学。第三个:一个角落里的学生站起来后,也许是因为紧张,说不下去了,季老师没有让她直接坐下,而是通过简单的引领,让她把后面的课文读出来替代自己的体会。我觉得这是给学生一个成功的阶梯,让这个孩子坐下去以后不会觉得遗憾。另外,我在听课时做了一个统计,这个班总共45个同学,课堂上,举手率达到了100%,其中有32个同学参与了课堂发言。我想,这样的发言状态得益于她平时的课堂教学,得益于她的思想“坚持让每个儿童有机会做最好的自己”。

2.名师诊课

屠素凤(关键词:经历真实、快乐的成长):课堂上,季老师似乎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让人真正感受到“童真语文”忠诚守护者的热情。第一,儿童在季老师的课堂里是幸福的、快乐的,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在于能够和这样一位亲切的老师在一起,在于能够在课堂中享受到老师洋溢着的笑容,听到老师银铃般的笑声。第二,孩子们在课堂里经历了学习的成长,经历了生命的拔节。季老师从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出发,引领他们走向了语言发展的最大发展区。比如在读课文时,孩子们感受到了瀑布的声音很大,季老师跟着他们的节奏,慢慢地推进他们的学习进程,让他们感受到了这美妙的声音背后有着语言形式表达的秘密。最后,我说一个比较肤浅的想法,一开课的时候,孩子们交流了许多描写瀑声响亮的四字词语,而且都写到了黑板上,我在想这些词语能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更有力地推进教学。

方建兰(关键词:童学、童需和童趣):这堂课很好地体现出三点。第一点是“童学”。“童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为本,课堂一开始我觉得就是在学语言,改课题,从“听”改为“看”,改为“观”,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堂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包括学生读书的状态,跟老师互动的积极性,以及他们交流、分享读书的感受,我觉得这都是学生学习最真实的体现。第二点是“童需”。我觉得“童需”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要点,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着眼点。我最感兴趣的是助学,为什么字词那么多,却不进行字词教学,因为孩子们在课前通过“助学单”已经自学了。我们的学习不单单是这一堂课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要着眼于孩子发展的未来。课堂上的很多细节,比如关注学困生,比如学生有个字不会写了,老师说“那你下去看一看再来写吧”……让我觉得她不仅仅是在关注学生学语文,她更在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最后是“童趣”。我觉得这节课极力体现语文是生活的,生活即语文。比如,画面展示季老师在黄果树瀑布前拍的照片,给孩子们的感觉是老师这样的亲近自然。

接着讲讲我的小建议。第一,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之后,能不能先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想法,听听他们真实的声音。第二,课堂是灵动的。当老师出示了那张照片,后面的汪教授就举手了:“我也去过!”是否可以让汪教授也来说说这个黄果树瀑布,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第三,课堂是多元对话的地方,我觉得这一堂课中,生生对话是不是少了一点?孩子们在写话之后先相互交流一下是否更好?

3.社会人士看课

陈八军先生(关键词:释放天性):首先我要感谢季老师,感谢季老师今天的课,她让我又回到了童年。对于“童真语文”,我直观的理解可能与你们稍微有点不一样。我认为“童真语文”是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语文,对孩子们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觉得现在的孩子说话都特别少,家长问十句,他可能回答你一句,好像很不快乐。所以我觉得“童真语文”的推行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孩子。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看到了孩子们学得很真实,学得很快乐。我们的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我虽然是企业界的人士,但我会一直关注“童真语文”的发展。

4.专家把脉

周一贯(关键词:真的儿童、拥抱真善美):如果要我对“童真语文”来作一个界定,我觉得“童真语文”应该是真的儿童在求真的老师的引领下快乐地拥抱真善美的语文。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就看到季科平老师关注的是真的儿童,不会说话的孩子我们怎么样去关爱他,季老师给我们设计了一种好的方法:悄悄话。他不会说,那老师就可以悄悄地告诉他,叫他学着说。孩子读书的速度比别人慢,季老师也给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叫做“陪读”。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求真的老师”“求真的儿童”。我认为“童真语文”的理论基础就是两位哲人的话,第一位陶行知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书就那么简单,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什么都在里边了。第二位就是诗人泰戈尔说的一句话,“所有的教育都要从关心儿童的天性开始”,我们的语文教育起点在哪里,就是儿童的天性。

那么,在我们的“童真语文”的课堂里,如何给孩子更多的需求权、话语权和选择权?在这堂课里,可不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你觉得那么多瀑布声音的描写,是不是有些重复呢?这些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在这样的启发下,他们可能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说不一样,那就是我们这堂课看到的描写的方法不一样的思路。有些小朋友还可能会发现作者听到声音的地点不一样,地点分别是远处、近处、下行路上、谷底、离开以后,那这个就是第二种思路。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课堂真正能够体现儿童的意志,由被动能够真正的变为主动。当然对一堂课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评课的人呢,其实都应该说一句话:元芳,你怎么看?

汪潮(关键句:季风、科研、平和):季科平。何许人也?要解读她,要引发思考,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季科平”,用名字来做讲座,我还是第一次。

(板书:季风)第一个问题:季风。今天季科平“童真语文”工作室有这样一个专场活动,掀起了小学语文界的“季风”。这股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掀起了乡村女教师热爱小语之风;兴起了多元解读小语之风;引发了团队研究之风;刮起了社会关注之风。

(板书:科研)第二个问题:科研。首先讲讲“童真语文”。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从规律深入思考。季科平把所做的事情上升为一个概念,一个体系。“童真语文”的宗旨,就是最核心的,“让儿童有机会做最好的自己”,我打70分。“童真语文”的理念得80分。“童真语文”的课堂特征有四条:从儿童中来;在儿童中学;到儿童中去;在儿童中长。可以得90分。最后“实施策略”则得100分。我进一步论证我的观点,她从七个方面对实施策略展开思考,关注了小学语文的整个过程,文本、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方法等,使“童真语文”真正能够落到实处。而且这不是七个“童真”的简单重复:教学文本的解读,关注儿童的“真思”;教学目标的确定,关注儿童的“真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关注儿童的“真需”;教学形式的设计,关注儿童的“真做”;教学过程的展开,关注儿童的“真言”;教学方法的采用,关注儿童的“真趣”;教学理答的实施,关注儿童的“真情”……你看,文本是“真思”,目标是“真学”等等,每条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样一计算,平均分刚好85分,这就是我今天感受了“童真语文”后的一个基本的评价——优秀刚刚开始。

其次再讲讲今天的这节课。季科平努力在课堂上实践自己“童真语文”的理念,让儿童经历真实的学习,这是非常好的。建议是,文本解读可以深一点、细一点,教学时坚持深入浅出才是硬道理。教学设计可以再简略些,再大胆些,给儿童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课堂操作再放开些,删除无关紧要的细节。

(板书:平和)最后还有一个“平和”,“童真语文”要想更好地前行必须要“平和”,以平常心对待,手拉手平衡向前走。“童真语文”更多地关注儿童,教师的作用呢?两者的关系如何处理?主体与主导缺一不可。课堂是姓“生”还是姓“语”,纯粹的“儿童课堂”“语文课堂”均是不可取的,“以童为本”的课堂里要留下语言的痕迹。要处理好真实与真理的关系,“童真语文”追求的是“以‘真’为先”,这个“真”指向真实,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真理,语文课堂的真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为真理而“战”,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用今天课文里的一句话作为讲座的结尾:她(季科平)完全沉醉了,如痴,如迷!

5.儿童感受

我一个劲地举手,老师似乎看到了我发出的信号,叫到了我。可我一紧张就把“响遏行云”说成了“响遏云霄”,季老师悄悄地提醒我,“响遏?”我一听便马上改正了过来。这下,我可乐了!——何锋

我一直拼命地举手,终于抢到一次写字的机会。我跑了上去,写上了“威武雄壮”四个字。哎呀,“武”字写错了,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看到其他同学都下去了,我的脸急得火红火红的,可就是想不起来。突然,我灵光一闪,终于想起来了。我快速写完,长吁了一口气。可刚下去没一会儿,季老师悄悄地提醒我,让我再看看自己写的字,啊?“武”字多了一撇,我急忙上去修改。这节公开课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拥有了改正错误的勇气,更是验证了季老师的话: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何天奇

老师按下按钮,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黄果树瀑布那雄伟、恢宏的声音,我们就像课文中描写的那样,漂浮在那巨大的声浪里。我感到自己的耳膜在欢呼,自己的心神也在这隆隆的水声中升华着……——何家浩

“哗哗哗”,黄果树瀑布唱着豪壮的歌,那声音震耳欲聋。我看着眼前一幅幅闪动的图画,沉醉了,仿佛身临其境,“那么壮观,以后我一定要去看看这个大自然的杰作!”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穿着苗族服装的人,啊,那是季老师。原来季老师去过黄果树瀑布。“我也去过!我也去过!”一个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汪潮教授像小孩子似的举着手喊着。——王露

我的手心里不停地冒着虚汗,背后那股冰冷的气流向我袭来,使我不禁心里发毛。但是,在季老师亲切的微笑里,我慢慢地不害怕了。同学们都踊跃地回答问题,那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仿佛一面面自信的旗帜。我想:季老师到底是用什么让我们产生了如此大的动力呢?忽然,我想到了答案,是——信赖。——徐一杰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郭艳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