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语文是真实的语文课
(2012-06-16 15:09:09)
标签:
季科平童真语文真实 |
分类: ▋▍▏童真传递 |
3月13日,我有幸去博世凯参加语文教研活动。
这一节课是由绍兴县福全镇中心小学的季科平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雷雨》一课。课前,季老师带孩子们做热身运动——歌曲《小雨沙沙》,使语文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然后师提问:下雨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下雨前会怎样?孩子们纷纷回答:“下雨前会打雷,发出‘轰隆隆’的响声,下雨了会发出‘哗哗、沙沙、滴答滴答’。”这就引出了课题。我觉得这种引题方式是如此巧妙和自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季老师始终和孩子们保持互动的状态,她关注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整堂课她始终抓住一条线索,条理清晰,还会把整堂课推向高潮部分,这是一般老师都没能做到的。孩子们的情绪高昂,积极学习着……
一节课结束时,孩子们跟老师的道别“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休息吧,再见”!足以体现出博世凯的孩子们是多么懂事,让老师们感觉非常欣慰!
印象最深的要说季老师的讲座:童真,小学语文教学追寻的方向。她讲到,现在很多老师的课出现成人化现象、虚化现象、伪儿童化现象。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情感,教学语言,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下,都在尽情演绎自己的情绪,而没走进孩子们的心理。在对待低段的孩子,请蹲下来跟孩子们交谈,努力展示精彩服务。在上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为了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了能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而开始虚化。正所谓说不要热热闹闹搞形式,匆匆忙忙走过场,这样的语文课不实在,不扎实!并且在课堂上,尊重儿童的提问权利,尊重儿童的独特感悟,尊重儿童的学习过程。即使儿童回答有误,但请不要责怪孩子,因为他也在积极开动脑筋……
季老师说:小学语文应该是“童真语文”、“童真语文”是真实的语文。在课堂时,教学文本的解读,请关注儿童的“真思”,教学目标的确定,关注儿童的“真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关注儿童的“真需”,教学形式的设计,关注儿童的“真做”,教学过程的展示,关注儿童的“真言”,教学方法的采用,关注儿童的“真趣”。在《雷雨》一课中,季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真切的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才使得这课是多么真实,没有一丁点的虚幻。
在课堂中,季老师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学生两次都变成了齐读,在她的纠正下,孩子们才领会到什么才是自由读。在这一环节中,她说到:自由读比齐读效果更好!孩子们的能力有差异,齐读时,遇到不会的生字时,成绩好的同学读下去了,而程度稍微偏差点的同学也只能跟着下去,使得这样没效果。在提问时,对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有效的追问,使其向更高难度的题目挑战;对待多数中层式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对待自信心不够的学生,要设置一些内容简单的题目来提问,使他们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我是教低段的语文,这次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童真”语文的含义,让我真正体会到,语文课该如何上,在上课后,我更应该考虑:儿童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学到了什么?享受到了什么?我的教学方法适合儿童吗?我会努力,我会借着“童真”语文,使自己的语文课更加丰富,让学生更喜欢,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