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北京乘客称,扒手是一名亚洲面孔的男性,看上去40多岁。飞机降落后,布拉格机场警方逮捕了嫌疑人,并追回所有丢失的财物,归还了失主。
据布拉格当地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该案疑为团伙作案,另有至少两名嫌犯转机白俄罗斯,布拉格警方已经通知俄方,扣留另两名嫌犯。
HU7937次航班于北京时间12月29日1点50分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并于当地时间凌晨4时30分许到达布拉格。
细节
多名中国乘客和2名外国乘客被盗
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发布消息称,在国内某城市飞往布拉格的飞机上发生一起重大盗窃案,多名中国乘客和2名外国乘客钱款被盗,且数额较大,经航空公司及捷警方妥善处理,该案最终顺利解决。在此,中国驻捷克使馆提醒广大游客和旅捷侨胞乘机时注意自身财物安全:切勿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以免被小偷盯上,令自身利益受损。乘机时,看管好随身物品,勿将贵重物品和现金放在行李箱等目所不及之处。发现财物遗失,立即与飞机上乘务员联系,即时通报情况。
海南航空公司表示,事发后航班乘务组和捷克警方配合,促使案件顺利解决,具体案件情况以警方发布为准。同时,海航提醒广大旅客在出行时,要注意自身财产安全。
专家
航班上的盗窃嫌犯有可能引渡回国处理
北京青年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国际航空法专家刁伟民教授。刁伟民教授指出,“国际扒手”并非首次出现,“前几年有些犯罪分子会盯上这样的机会,专门购买机票到飞机上偷窃。虽然购票有成本,但犯罪分子因为屡屡得手,所以愿意铤而走险。”但他表示,总体来说,飞机上出现大面积盗窃案的概率较低,因为团伙作案较易被发现,盗窃行为容易暴露。
对于在国际航班上抓获的盗窃嫌疑人如何处理,刁伟民称要根据1963年《东京公约》,也就是《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的规定来进行处理。根据《公约》第二章第三条规定:航空器登记国有权对在该航空器内的犯罪和所犯行为行使管辖权。公约不排斥根据本国法行使刑事管辖权。
刁伟民教授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嫌疑人的盗窃行为构成犯罪,国际社会存在“或引渡,或起诉”的原则,根据两国是否缔结双边引渡协定,或者引渡回中国,由国内司法机关刑事制裁,或由当地司法当局进行起诉。
刁伟民表示,尽管飞机上出现盗窃案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如果旅客护照、身份证或者其他钱财被盗,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和不便,因此,他建议旅客随身携带重要证件和物品,在下飞机前检查随身携带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