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说读书

(2022-03-20 21:08:42)
标签:

回忆

散文

杂谈

分类: 杂感随笔

漫说读书

与好读书的朋友们谈起读书,我发牢骚说:“我们应该读书的时候,没有书读,青少年时代就那么懵懵懂懂地过去了。现在有书读了,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了。”现在年龄大了,看了书也记不住,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上小学时没钱买书也难以借到书,上中学时正逢W G,书店里除了M 选和几本鲁迅先生的书,没有其他的书。所以没有可以读的书,更没有人指导我们读书。

细想起来,在小的时候,也读过一些书,不过是少得可怜罢了。上高小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除了学好功课,要读些课外书籍。教室里贴着高尔基的名言:“热爱书吧!,它是人类的朋友”。

最早看到课外书籍,是读小学五年级时,我从正在读中专的哥哥房间里找到了几本书,一本《苦菜花》,一本屈原的《离骚》,还有几本中学语文课本。虽然有许多字不认识,但硬是把《苦菜花》这本书看完了,故事也看懂了。那本语文课本里面有几篇小说,也反复地读。那本《离骚》是白话文的,但对我来说依然生涩难懂,记得里面的一篇《天问》,是上中学以后慢慢看懂一点的。

后来哥哥到河南工作,为了鼓励我好好学习,寄来两本《儿童文学》,那是我自己最早拥有的书。我对那两本书爱不释手,反复阅读,至今记得几篇文章的内容。比如写蜥蜴丢了尾巴的科普童话《谁丢了尾巴》。还有一篇文章印象很深刻,描写一位教音乐的革命老师通过教唱革命歌曲,给学生讲述革命道理,引导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没记住文章的题目,记住了大致的情节,还有描写时光如梭的两句话,“大雁来了又去了,柳叶绿了又黄了。”

为了买书,我和弟弟想尽各种办法去赚钱,从大门口的老槐树上摘下尚未开放的花骨朵,晒干了叫做槐米,在家里的园子里养长毛兔剪兔毛,也到山上挖过中草药,这些东西都拿去卖给公社的收购站,……再大一点的时候,就领着弟弟拾粪卖给生产队,到山上野外去刨树墩卖给一个正在烧木炭的生产队。用攒的钱到公社的供销社买了一本《艳阳天》,是农村版的,拿到书在回家的路上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上六年级以后,我的书渐渐多起来,大约有五六本,虽然没有像模像样的书。我在班里组织了一个图书组,我的书加上动员来的别的同学的书,贴上编号,在班里借阅。

刚上初中,一个月可以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一本书,喜欢看描写革命斗争故事的书,第一次就借了一本厚厚的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红旗谱》。接着W G 的风暴加剧了,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成了封资修的东西,成了毒害革命青年的鸦片,都需要进行批判,H W B 把图书馆封起来了。

8月下旬开始革命大串联,我和几个同学去了青岛,在一所中学的教室里住了三天,白天在校园里看大字报。参加大串联可以到生产队里借几块钱,从青岛回来时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本《欧阳海之歌》。回家后也是如饥似渴的看完了,然后再看第二遍。复课闹革命的时候到学校去,一个同学借去看,几天后告诉我弄丢了。

后来那同学又告诉我说找到了,对我说:“是一个同学偷去了。”我问他:“是谁啊?怎么偷去的啊?”他说:“是那个大个子某某,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偷去的,别人告诉我的。我跟他要他就拿出来了。他还说偷去以后就是想看看这本书,但是天天心不安,在教室也没法看,就跑到操场外面的玉米地里看。”这或许就是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的现实例子了。这本书经历了这次风险后破烂不堪的回到我的手里,同学还说要陪我几角钱,我想也不是他的错,怎么好意思要同学的钱呢。

W G 期间曾经到洪山镇和淄川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了几本鲁迅的书,虽然看不大明白里面深奥的道理,但是那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描写,反复地读而不厌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其他的书可以读。除了《呐喊》和《彷徨》那两本小说集和散文集《朝花夕拾》,还看了几本杂文,一本《坟》就反复读过。

恢复高考上了大学,大学图书馆里开始让学生借阅那些封藏了很久的书,借到的第一本是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拨乱反正,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文化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各种世界的中国的名著开始出版,名著改编的电影开始上映。那一两年,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领略欣赏了那些著名的世界名著。主要的是通过看电影,比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等。当然也看名著,班里有个同学借来四分册一套的《基督山伯爵》,同学们轮流看,一本书一人只有一天的时间,白天要上课,我用了几乎是四个通宵的时间看完那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大学毕业之后再次读过,仍然为那环环紧扣的情节所吸引。

我现在的书橱里摆放了几百本书,种类繁多,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专业书籍以及养生保健的,再有艺术和文艺的就差不多齐全了。其实也有艺术的,比如傅雷著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以及四册《世界风景名画鉴赏》等等。有印制精良的经典,也有普普通通的书。那书橱是我搬家到济南时唯一搬来的家具,因为是自己设计的,觉得很实用。从淄博搬到济南的时候,书却扔了很多,包括两袋子英语书,是我从上大学开始用了20年的时间学习英语看过的书,有各种教材、杂志、读物等等。但,呜呼,20年的时间竟然没有学会英语。

现在的书多了,看书的时间却少得可怜了。周末休息时,有时候也会泡上一杯清茶,在书桌前坐下来,想静静地读点书。然而一会儿电话响了,或者来信息了,需要接听回复。要是有需要见面甚至约去吃饭又因为碍着朋友面子不能拒绝的,读书的愿望就泡汤了。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弊端,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你不能有安静的时候,应酬多了,读书少了。

在人生的旅途上,许多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的人,或同学或同事或朋友,后来渐渐地有了差距,有的工作事业一帆风顺,有的落在后面了。那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机遇不同,比如在同样的机会面前选取了不同的抉择。但是走得快的人,多数是努力工作的人,同时也是喜欢读书学习的人。

知识决定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这话有点绝对,因为命运还和知识之外许多的因素有关,但是这话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知识的人不就是无知吗?而无知是可怕的。知识来源于读书学习,现代社会的人们是不是应该少一些应酬,减少一些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多抽出些时间读读书呢。

             写于2011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矸石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