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瓷片(一)中收集的瓷片,基本来自弟弟的赠送。瓷片的发现地——黄河以北的山东聊城、阳谷一带。这都是弟弟退休后亲手挖掘出来的,弥足珍贵。现整理出来作为标本收藏,同时发博请博友鉴赏交流。谢谢博友老师们不吝赐教。
http://s1/mw690/001AfvkOgy703brmAFy00&690
对于弟弟最近寄给我的这几块执壶残件,我一无所知。在网上搜索了一阵之后,又去陶瓷收藏颇丰的京城著名收藏家老方老师的博客浏览了一番,虽然器物形状不同,但我看到了相似的实物釉色,应是有渊源传承的;还了解到一些白釉点绿彩方面的常识,现从老方老师的博文中摘录一段作为学习资料:
在我国古悠久的陶瓷发展历史上,白釉绿彩瓷器可谓陶瓷百花园中一枝独放的花朵。它自北齐时期问世,历经唐、宋(金)各期,约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绿彩作为瓷器装饰的一个品种,其出现与白瓷的出现几乎同时。白瓷的烧制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以后历代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白瓷给人以纯净、洁白无暇之感,又恰似白纸,可以绘制人们所喜爱的各种图案,如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等都是在白地上用不同的原料铁、钴、铜绘画,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与时代风格。在白瓷上饰以淡淡的绿彩,色调对比明快而淡雅,别具一格。(摘自老方4507老师博客——《陶瓷类(十六)
白釉绿彩瓷器》)
这几块残片应该不属于同一件器物,但放到一块基本可以看到这只执壶的大致模样。
这些残件来自我的老家山东聊城。聊城历史悠久,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均有发现。
历史上聊城自春秋以来因黄河决口数次迁址,白釉瓷碗和白釉点绿彩执壶都是弟弟是在因修公路而开挖的九州洼(旧称旧州洼,是聊城旧城遗址)一带寻到的。随着公路逐渐修成,大片的遗址连同这些历史的碎片又重新被覆盖。
http://s14/mw690/001AfvkOgy703dACtPv1d&690
仔细观察这些碎片,虽然历史悠久,但被尘封多年,出土可以看到很多难以清除的土锈,但并无明显的使用痕迹,且大量被发现,有一些碎片还可以拼合,到底是因在水运过程中损坏而被倾倒还是遭遇风浪沉入水底的残器?或是遭遇了其他突发性的灾难?都已经成为引人产生无限猜测与遐想的千古之谜……。
白色釉面上那一抹抹淡绿,随意点缀,却极富装饰效果。色调清新淡雅,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绿艳欲滴。至美无华哦!
请老师们发表一下鉴赏看法。谢谢!
附博友老师们的鉴赏看法:
老方4507老师:这件白釉绿彩执壶残片标本真不错的,这种造型的执壶是属于宋代的;白地绿彩,美不胜收!
残陶碎玉斋主老师:白釉绿彩,真漂亮;这种宋代的标本不易遇见的。
子龙13579老师:在白瓷上饰以淡淡的绿彩,色调对比明快而淡雅,别具一格。很好的宋瓷标本啊!
SYRS老师:色调清新淡雅,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绿艳欲滴。至美无华哦。宋瓷的美无与伦比~
乐学斋老师:好标本!有点像河南巩县窑产品。
古皋拾遗老师:乐学斋兄说的是,像河南巩县窑产品,年纪应到五代。执壶唐代短流,宋代弯长,唯五代遗有唐韵,但壶嘴略长。
离诸不善法老师:执壶年代晚唐,有长沙窑的风格。胎土有沁色,原色应该更白一些。
-
写意磁州老师:看釉色和器型,到唐,看胎质和修坯,到北宋。所以,可定为五代,呵呵。
红色背景_92819老师:恭喜喜得重器,感叹千年前的古人审美。
水源木本老师:短流执壶,一定出现在唐代,长沙窑典型装饰就是褐彩和绿彩,所以我看应该是唐代长沙窑的执壶残片。
-
水源木本老师:五一去镇江博物馆,看到一件唐代执壶,风格和颜色和您这件标本一模一样。
-
补记弟弟的后续调查:为更加清楚了解这件标本的年代,弟弟又去了藏品发现地——山东聊城九州洼(也称旧州洼)。这一带曾是古聊城旧址,这块地方淹没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那次黄河决口,后成为一片田野。直到近两年开挖公路,才把两米多深的红色淤泥挖开,尘封的历史遗物陆续重见天日。由此推测它应该是五代十国或者更早的东西
。(近期博友水源木本老师去镇江博物馆的发现,印证了弟弟的观点:水源木本老师:短流执壶,一定出现在唐代,长沙窑典型装饰就是褐彩和绿彩,所以我看应该是唐代长沙窑的执壶残片。五一去镇江博物馆,看到一件唐代执壶,风格和颜色和您这件标本一模一样。)
爱学习老师:您看胎质,是磁州窑的,不是长沙窑的。唐末。估计是沿着水系过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