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瓷片(一)56、元代“秦”字款钧窑碗底残片

(2015-12-18 17:03:43)
标签:

瓷片类

底足

秦字

杂谈

分类: 我的收藏:瓷片(一)山东出土

    前言:瓷片(一)中收集的瓷片,基本来自弟弟的赠送。瓷片的发现地——黄河以北的山东聊城、阳谷一带。这都是弟弟退休后亲手挖掘出来的,弥足珍贵。现整理出来作为标本收藏,同时发博请博友鉴赏交流。谢谢博友老师们不吝赐教。

 

 

http://s9/mw690/001AfvkOgy6XOrA5ka478&690

      再发一块保留底足的老瓷片上来,请大家鉴赏。
http://s12/mw690/001AfvkOgy6XOrG5OYj7b&690
      从内壁釉色看,这应该是一块天青釉的瓷碗残片。碗中心出现的色斑应该是窑变所致吧。红色的像是铁锈沁,但是摸着好像是在釉子里面。

http://s15/mw690/001AfvkOgy6XOrIVpNQ0e&690

    从底足到外壁根部好像刷了一层东西,不知是不是护胎釉?底足胎体厚重粗糙,应该是元代钧窑民窑的使用器物吧。查资料得知:元代,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钧瓷也从宋代的致力审美转变为注重器物的实用性。作品以当时普遍广泛日用的民间瓷器为主流,元钧作品胎子更厚,胎釉普遍肥厚不均,以粗犷豪放的风格见长,极具游牧民族的鲜明个性。我估计这么厚重胎体的碗掉到草地上也摔不破的。

      第一次在老瓷器上看到用墨笔书写的底款,不知是碗的主人书写,还是当初批量烧造的记号?敬请博友老师们帮助解读。我在网上搜索,还真查到了相同情况的毛笔底款,只是不是同一个字。

      附网上搜索到的带毛笔底款的图片:

http://s4/mw690/001AfvkOgy6XS0wjY1da3&690
图片上的碗,和我收藏的残片相似度非常高,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

      附博友老师们的鉴定看法:

       老方4507老师:底足带墨写文字的不多,俺捡的瓷片中也发现有带墨写文字的,俺认为是碗的主人写的,因为那会儿谁家办大事来人多,就向邻居借桌椅板凳,还有盘碗啥的;碗盘的样子都差不多,为了不乱套,各家习惯在底部做上标志,在沙底上墨迹会沁的很深,不易掉。碗内底的色斑是胎中含有铁物质,经过高温烧制时出现的,像朵朵梅花,很受看。您说的是,元钧瓷的碗壁厚个大,适合北方人的性格,满满的盛一碗齐活。俺在三十年前在河南人的地摊儿上买了一只天青色新的钧瓷大碗,一直在用。用它喝粥、喝汤不烫手;用了三十多年了,碗口磕碰的豁牙漏齿的,俺现在还一直在用呢。很不错的标本。难得啊!

     残陶碎玉斋主老师:带有古人墨迹,很珍贵啊!难得之物!
   子龙13579老师:那铁元素形成的花纹也很有意思的。带文字的古瓷片很难得啊。
    水源木本老师:我有不少外底写有墨款的标本,我同意方老师的观点,应该是后写上去的,主要为了标识。这种墨汁写的款,时间久了都会深入到胎骨,这个也可以用来作为鉴定的一个依据。
    毅斌老师:说它是宋元时期的瓷器残片是可信的。写的字也是宋元时期的手写体。
图文并茂,分享精彩!


 

    (  明日外出两天,博友跟帖迟复为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