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本清源应对博客无间道

(2010-03-15 13:14:24)
标签:

无间道

车身广告

广告代理商

消费者

姜洪军

财经

分类: 产经评论

    日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出台新版《广告推荐与见证使用指南》,将广告监管对象扩充到博客以及微博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开始对不符合规定的博客文章植入广告进行规范。其中规定:博客在评论产品时,必须披露是否收受了厂商的酬劳或免费试用品,并需明确指出产品的负面作用、实际有效性等信息。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都存在着寻求价廉质优产品的心态,他们努力在网上获得消费者自己撰写的评价信息,作为参考。消费者这一消费心态和举动,被某些心态不良的厂商所洞悉,据《朝日周刊》报道,一家生产随身听的的数码厂商,为了配合新款产品上市,让广告代理公司推出了体验日志的博客,一时间在日本非常流行。然而不久后博客就被迫关闭,原因是有消费者披露,广告代理公司竟然演了一出网络版的无间道,请专业写手伪装成普通消费者撰写虚假日志,夸大随身听日记,并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

    除“赤膊上阵”外,还有一些厂商采用所谓的的“PPP”(pay per post)手法,即通过广告代理商向博客支付一定报酬,使他们按要求撰写日志,吹捧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某国际搜索引擎巨头就被曝光采用过这种手法。美国汽车业巨头福特也曾请知名博客杰西卡·史密斯为其一款新车写评论。作为回报,该博客得到了该车型为期一年的免费试驾和一年的加油卡。

    博客中的付费链接很容易被消费者识别为广告,消费者一看网页就很容易分辨出内容和广告的位置,很自然地可以略过广告不看。而付费评论和博客文章表面上没什么差别,消费者会误以为这是内容而详细阅读,博客在文章中为厂商宣传,向消费者进行介绍、解释、说服,引导消费者接受厂商的产品和技术。

在中国市场,博客植入广告也已出现,在网络上打广告擦边球的现象正日益凸现,如果缺乏监管,可能会导致虚假广告在网上泛滥。

    对于如何管理博客植入广告,国内有关管理部门可以借鉴对私家车车身广告管理的经验。近年来,国内某些城市兴起私家车车身广告,各地管理方法不同,其中有一种是从管理广告代理商这一源头上进行管理。就是说,如果被广告商赞助的博客发布了与产品事实不符的评论文章,广告商需承担责任,面临相应处罚。(作者姜洪军,原文刊于2010年3月22日的《中国计算机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