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昆玉河旧铁路桥上的拍照

(2010-01-21 16:10:00)
标签:

姜洪军

拍照

记者

it

分类: 夕花今撷

(文章作者姜洪军,全文刊发于2005年2月的《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高性能计算:为人民服务》上,本文是导语部分)

 

 2005年122日,记者爬上昆玉河上一条废旧的铁路桥,准备对前面的大桥施工场地进行拍照,站在无把手的桥面上,刺骨的寒风让记者握着相机的手有些抖动,记者屏住呼吸,尽量不往桥下看,而将目光盯住了前面的工地,天色有些灰暗,取景不易,正当记者准备按下快门的一刹那,“请让一让”,一句话打断了记者的拍摄。

 

 一名扛着测绘仪器的工作人员正走近我,蓝色的棉大衣,黄色的头盔,发黑的手套有些破损,冻得的发红的鼻子,他瞥了记者一眼,快速地向对面走去。

 

 测绘员现场测绘的基准数据,将使高性能计算在桥梁设计中有英雄用武之地。是这些在工作一线的人们赋予了高性能计算以跃动的灵魂。

 

 在本期报道中,记者采访了包括一些部委信息中心主任在内的20余人,他们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高性能计算似乎离他们很远。记者反思了一下,问题出现在表述方式上,由于采用了一种他们不常使用的表述方式,譬如谈及高性能计算,动辄就是IA架构、集群技术、理论计算峰值、负载均衡、节点数规模、松耦合体系结构,用户觉得这些离他们较远,他们更习惯于把高性能服务器看作是与铁道上的信号灯、田野中的拖拉机、保险费率计算中用的计算器、工厂中的机床、野外勘测中的测量仪一样的设备,设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设备带来的应用,应用带来的业务成就感。

 

 理论是灰暗的,生活实践之树常青。记者受到这些参访对象火热实践的影响,决定在本期报道中,让高性能计算更多地隐到后台中,而展示他们用高性能计算演绎出的系列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