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环保与敏捷制造
(2010-01-19 13:31:54)
标签:
财经姜洪军it管理 |
分类: 产经评论 |
(作者姜洪军,原文刊于2008年1月的《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上,时用笔名洪浚)
《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日前已正式发布,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通知》在商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在国人对待环保问题上的共振也逐渐开始,在环保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让人们不是将其作为概念,而是付诸实践,则是一个系统乃至思维习惯的问题,轻薄的塑料袋是揭开这个问题的盖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孔明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是精细环保的最好阐释。在《岩松看日本》节目中,曾经介绍了日本家庭如何将家庭垃圾进行精细化分类与管理的,其采访的城市从1981年就开始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当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7类,而如今则细到了17类,比如说瓶类还分为无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等。当地家庭的垃圾就根据这些分类被装到了不同的袋子里。除了要将可燃和不可燃的东西分开以外,像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还得处理一下才能送走。比如说旧报纸要码放整齐并捆好,一些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而哪天回收哪类垃圾也得记清楚了。这些信息,当地有关部门会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提前通知大家。
环保不仅仅是政府要关心的话题,企业要回答的问题,也是作为消费者的你我要做的作业题,回到前面提到的塑料袋话题,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中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据介绍,目前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都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日本在环保方面的精细做法也是在总结以往痛苦经验中产生的,上世纪50年代,生活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一些人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病症:抽搐、失明、丧失听力、甚至死亡,这就是日后轰动世界、使数千人感染的水俣病。引发这场灾难的,正是当地的一家氮气公司向海里排放的工业废水。水俣病事件最终成了改变人们环保意识的动力。如今在日本,环保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人们会自觉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而在垃圾的下一步处理环节中,相关部门也会尽量考虑环保和循环利用的概念。
这种精细环保做法今天已演化成日本公民生活习惯及思维定式中的一部份,我们把日本家庭的精细环保与企业的精细排产与敏捷制造放在一起看,发现其内涵式是贯通的。譬如丰田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降低了能耗与成本,也就降低了污染,同时解决了库存和流动资金的矛盾,实现现有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善,既适应今天市场的挑战,也注重于对未来市场的适应和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