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飘窗

标签:
飘窗读书手机 |
分类: 杂文随感 |

现在很多人都住上了高楼。高楼的弊端有不少,但也有一些过去住平房所没有的优势,飘窗就是其中之一。
我家的飘窗面积不大,只有150*50*150cm。因为是横着的L式透光型,所以采光不错。为了安全起见,在当初拿到房子后装修时就在窗外安装了防护栏。
有事出门在外不谈,在家时我就喜欢坐在飘窗上看看书、听听音乐。我看书是中外名著居多,听音乐也是轻音乐为主,也常常把音乐当做读书的背景音乐。在窗台上安放一张小案桌,是为了写字方便。因为每当看书时来了一点小灵感就马山写在纸上,回头在电脑上遣词造句、码字写文。
在飘窗上看书,音乐声放的很低,有时偶尔飞来一只斑鸠或白头鹎等小鸟停留在我窗外护栏上,我是一动也不动,注视着它梳理羽毛、啾啾鸣唱。曾经有只斑鸠逗留的时间足足有十多分钟,它大概也很喜欢听音乐吧?
在飘窗上看书,晴天时可以在间隙期间望一望窗外的风光;雨天时可以聆听雨打护栏的叮当声。“晴耕雨读”是古时候有志向的农家追求,我虽平庸,但晴天无田可耕,就出去拍拍照;雨天在家读读书,就算是“晴摄雨读”吧。以前读李清照的诗词时,《摊破浣溪沙》词中有一句“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就觉得非常有意境,这情景在我这儿就成了“台上诗书闲处好,窗前风景雨来佳”。
在飘窗上,我很少刷手机。因为在这方寸小地上,看屏幕不及看纸质的书。虽然手机上的天地广,但是虚拟的东西太多。在书上看到的故事以虚构的居多,但好的作者在虚构的情节基础上会讲述很多的名言哲理,寓言故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
喜欢读书的人对《新华字典》是情有独钟。虽然在手机上检索很方便,但字典的作用是手机无法比拟的。看字典,很多是查看那些不认识的字和词。读懂和理解了词意,再看书上跟生词连着的相关内容就会产生联想。只要能给人产生联想的文字就容易记得住,因为理解了就难忘。为什么人们常常把看手机说成是刷手机,因为刷手机就是说明了那是快餐文化。请问:在你的记忆里,你吃过且认为是真正有营养且美味的食物有哪一样是出自快餐盒里的?
你在看手机的同时,手机也在看你。如今大数据时代,你在看什么、你需要什么,手机都懂,它会不断地向你推送你喜欢关注的内容,因而你在它面前基本无隐私可言。一个没有隐私的人,随时都可以处在尴尬的境地。而读书则不同,它不会干扰你的生活。看一部经典的好书就像是面对一个有教养的人,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既能敏锐察觉他人的需求与感受,又能巧妙维护他人尊严,不使对方尴尬之人。
人体是有三个层面的:第一是形态人,人的身体形态;第二是能量人,有活动的能量;第三是观念人,有思想和意识形态。刷手机,它影响的是形态人层面的,往往会驱动人的本能。看书则不同:看技术方面的书,影响的是人的能量;看哲学书,影响的是观念人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