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读《陌上桑》

(2009-07-17 16:21:14)
标签:

文学

文化

分类: 读书·散文

重读《陌上桑》

《汉乐府》是我国汉代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其中有一部分来自民间。《汉乐府》大多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其中的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陌上桑》等。

罗敷,小名丽华,汉代邯郸一秦姓家的女子,十八九岁,貌美而黠慧。家里搞了个副业:养蚕。每天早上要去城南的桑田里采桑叶。每次她来到田间,那些种田的乡邻都以她的美貌来养眼,连挑担的过路人也假装摸胡子来偷看她。她的美貌远近闻名,继而有一天,有一个过路的太守为了一睹她的芳容,特地绕道过来看她。一见之后,垂涎三尺,想以使君的身份要强娶她。罗敷何等聪明,知道他不怀好意,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把自己的老公夸了一通,说自己的老公不仅能干,而且位高权重并且前途无量,一下子就把这个使君给唬住了,只好打消占有她的念头。

《陌上桑》流传至今,人们对诗中所表达的内容基本同上,好像没有疑义。我过去也是这样理解的,并且很为罗敷的聪明智慧、不畏权贵的表现而由衷地赞赏。如今重读这篇经典,似乎体会到其中另有原委,感觉至少有三点遗憾:

一、诗歌不完整

全诗共53句,每两句之间都有关联,可是在第27句“罗敷年几何?”之前好像少了一句。就因为少了那一句,“罗敷年几何?”就显得不协调了。我揣摩全诗,自加了一句:“小吏转相问:”。这样,全诗就能有机的衔接起来了,意思也就完整了。这样说来,全诗应该为54句。(最后好像还少两句,不敢造次再续狗尾。)

二、老少配

    罗敷为了炫耀自己的老公既高贵又貌美,一连夸了十八句,直到结束。这一连串的溢美之词,就占了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一。其中也让读者得知,她自己才十八岁左右,老公却已四十开外了。按她说的,她老公二十岁就已经在朝中当官了,人又长的英俊潇洒,他不可能到四十岁时才成家。这很显然,罗敷很可能是个续弦的。

按理说,她老公跟她年龄相差很大,应该很疼她、爱她,可是在她夸夫的那么多言语中却没有一句是说她老公如何如何爱她、疼她的。从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婚姻并非美满,罗敷有难言之隐。

三、使君并非以势压人的小人

配有五马专车的使君,也就是太守,级别就已经很高了。在汉代,太守往往入为公卿,地位比现在的市委书记还要大。罗敷的老公,做官做到“专城居”,也不见得就比太守大。当太守得知自己的属地有这么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就算借下乡视察之名,慕名前来探访罗敷,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再说,“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这说明,罗敷并未嫁人,因为我国古代女子嫁人以后就要随夫姓。太阳照耀的是秦家的楼房,罗敷不应该还在自家的自留地里采桑,而应该在夫家的农田里干活才对,甚至根本不需要再干农活,完全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舒适生活。使君来到田边,并没有任何非礼的言行,在并不知晓罗敷已有夫家的前提下主动征询罗敷的意见“宁可共载不?”也是合情合理的。

我还从罗敷夸夫的语句中看出来,罗敷知道使君是爱慕自己的,并且坦率地说出想娶她的意思,罗敷也可能是“恨不相逢未嫁时”,只好无奈地用嘲讽的口气说他老公怎么怎么有出息,以此来作为托词。而这些托词会让使君自惭形秽,那就根本谈不上了。

不管怎么样,《陌上桑》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歌,它的艺术价值永远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

2009.07.17.周五

 

 

附原诗,第27句红字句是我添加的: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小吏转相问: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我赢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